【解衣盘礴】 同“解衣般礴”。
【解纷排难】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解铃须用系铃人】 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 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是系铃人】 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系铃】 见“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剑拜仇】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 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解黏去缚】 解除黏著和束缚。
【觞酒豆肉】 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觞酒豆肉”泛指饮 食。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触石决木】 比喻莽撞蛮干。
【触目皆是】 眼睛所见到的都是某类事物。形容为数众多。
【触目崩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触目伤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触目伤怀】 见“触目伤心”。
【触目经心】 见到而萦烦于心。
【触目儆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触目恸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极度悲哀。
【触目警心】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触目惊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触地号天】 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触处机来】 谓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触景生情】 看到眼前景象因而产生某种感情。
【触景伤心】 见“触景伤情”。
【触景伤情】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之情。
【触景伤怀】 见“触景伤情”。
【触类而长】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 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触类而通】 见“触类旁通”。
【触类旁通】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又《乾》:“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事物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
【触斗蛮争】 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 后因以“触斗蛮争”喻为私利而争斗。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言人人殊】 各人说的都不一样。形容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
【言三语四】 犹言说三道四。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不预】 没有预先说明。
【言之有物】 说话或写文章有实际内容,不空洞。语本《易·家人》:“君 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
【言之有理】 所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成理】 话讲得合乎道理。
【言之过甚】 话说得太过头了。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亦作“言之不文, 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见“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 指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说的人耐心恳切,而听的人则不以为意。形容徒费 脣舌。语本《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凿凿】 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二价】 见“言无二价”。
【言不及行】 谓言行不一。
【言不及义】 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言不由中】 见“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谓说话不是出于内心,心口不一。语本《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逮意】 见“言不达意”。
【言不达意】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言不尽意】 ①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硃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②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粃。”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中事隐】 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 理。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方行圆】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言外之意】 说话或写文章没有明说而使人能体会出来的意思。
【言必有中】 一说话必然说到点子上。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言必有据】 所言必有根据。
【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言出法随】 谓法令一经宣布,就严格执行。多用于布告。
【言出祸从】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言出祸随】 见“言出祸从”。
【言而不信】 见“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 说话守信用。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信】 亦作“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一个样。
【言行不贰】 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抱一】 犹言言行一致。
【言行若一】 见“言行抱一”。
【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副】 见“言行相符”。
【言行相顾】 谓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信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计从】 同“言听计从”。
【言多必失】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语本《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 数短之处。”
【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多伤幸】 见“言多伤行”。
【言多伤倖】 见“言多伤行”。
【言芳行洁】 谓言行高洁。
【言近旨远】 亦作“言近指远”。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语出《孟子·尽心 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已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言近指远】 见“言近旨远”。
【言近意远】 同“言近旨远”。
【言者不知】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
【言者弗知】 见“言者不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语出 《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见“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言若悬河】 见“言类悬河”。
【言来语去】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言和意顺】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言是人非】 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言信行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
【言约旨远】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言笑自如】 见“言笑自若”。
【言笑自若】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笑晏晏】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言高语低】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言过其实】 言辞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多指说话夸张失实。
【言从计行】 见“言行计从”。
【言从计纳】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言从计听】 见“言听计从”。
【言清行浊】 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言提其耳】 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言扬行举】 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语本《礼记·文 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孔颖达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亦举用之。”
【言无二价】 谓货价说一不二。语本《後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 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
【言无不尽】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言无伦次】 语言杂乱无章。
【言为心声】 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语本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 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言犹在耳】 说的话还在耳边响。谓记忆犹新或说过不久。
【言发祸随】 同“言出祸从”。
【言与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言传身教】 谓一面用言语进行传授,一面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行起模 范作用。
【言语妙天下】 谓言语之精妙为天下人所不及。极言文辞之隽永优美。
【言语道断】 ①佛教语。谓无上妙谛,非言语所可表达。②谓无处可说话。
【言语路绝】 犹言言语道断。
【言论风生】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言谈举止】 谈吐和动作。
【言简意深】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言简意赅】 言辞简练,意思完备。
【言简意该】 见“言简意赅”。
【言简义丰】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言归于好】 谓相好如初。言,助词。
【言归正传】 把话头转到正题上来。原为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语。
【言归和好】 同“言归于好”。
【言颠语倒】 说话颠三倒四。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听行从】 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听事行】 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计用】 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行】 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
【言听谋决】 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计上心来】 计谋涌上心头。旧时小说戏曲中常用语。
【计上心头】 见“计上心来”。
【计不反顾】 见“计无返顾”。
【计不返顾】 见“计无返顾”。
【计不旋跬】 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
【计不旋踵】 ①谓决不后退。旋踵,旋转脚跟。②谓要在顷刻间作出决策。
【计日以俟】 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计日以待】 见“计日而待”。
【计日以期】 见“计日以俟”。
【计日可待】 亦作“计日可期”。同“计日而待”。
【计日可期】 见“计日可待”。
【计日而俟】 见“计日而待”。
【计日而待】 犹言为期不远。
【计日奏功】 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
【计日指期】 谓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计日程功】 可以数着日子算功效。极言进展快,不久可成功。
【计斗负才】 喻才高。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 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计功行封】 犹言计功行赏。
【计功行赏】 计算功勋大小颁行赏赐。语出《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 赏,程能而授事。”
【计功受赏】 同“计功行赏”。受,授。
【计功受爵】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计功量罪】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计功程劳】 计算功劳。
【计功补过】 谓计算其功绩以补偿其过失。
【计功谋利】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计出无奈】 同“计出无聊”。
【计出无聊】 谓主意出于无可奈何。语本《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复责 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计出万死】 谓谋划来自必死的决心。
【计出万全】 谓谋划万无一失。
【计伐称勋】 谓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
【计行言听】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计合谋从】 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计研心算】 谓精心研究计算。
【计过自讼】 《论语·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后以“ 计过自讼”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计深虑远】 计划、考虑周密深远。
【计绌方匮】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计无由出】 同“计无所出”。
【计无返顾】 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计无所之】 犹言计无所出。
【计无所出】 谓走投无路,无法可想。
【计无所施】 无法可想。
【计无复之】 谓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如此。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 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计然之术】 见“计然之策”。
【计然之策】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计较锱铢】 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计尽力穷】 计谋、力量均穷尽。
【计穷力屈】 计谋、力量均穷竭。
【计穷力极】 见“计穷力竭”。
【计穷力诎】 见“计穷力屈”。
【计穷力竭】 计谋和力量皆已穷竭。
【计穷力尽】 见“计穷力竭”。
【计穷途拙】 谓无计可施,无路可走。
【计穷智极】 见“计穷虑极”。
【计穷势迫】 见“计穷势蹙”。
【计穷势蹙】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
【计穷虑极】 谓计虑穷尽。
【计穷虑尽】 见“计穷虑极”。
【计勋行赏】 同“计功行赏”。
【计获事足】 犹言如愿以偿。
【讨是寻非】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讨流溯源】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讨恶翦暴】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讨价还价】 ①指在商品成交过程中,买卖双方对价格要求的一增一减。 ②比喻接受任务或举行谈判时,双方对所提条件斤斤计较,反复争论。
【讨类知原】 谓通过类比而探知渊源。
【讪牙闲嗑】 谓闲得无聊,磨牙斗嘴以为笑乐。
【讪皮讪脸】 嘻皮笑脸。
【讬于空言】 见“讬之空言”。
【讬之空言】 谓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讬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讬公报私】 借公事报私怨。
【讬物引类】 谓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讬物连类】 见“讬物引类”。
【讬物陈喻】 借事物设喻。
【讬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讬物寓兴】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讬物感怀】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讬孤寄命】 《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 昺疏:“可以讬六尺之孤者,谓可委讬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讬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讬诸空言】 见“讬之空言”。
【讬骥之蝇】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讫情尽意】 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训格之言】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训练有素】 指平时有训练,功底扎实。
【记功忘失】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
【记功忘过】 见“记功忘失”。
【记问之学】 指为应付他人之问难而预为之记诵之学。谓无真知之学。
【讷言敏行】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后以“讷言敏 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讹以滋讹】 犹言讹以传讹。
【讹以传讹】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设心处虑】 见“设心积虑”。
【设心积虑】 处心积虑;用尽心思。
【设身处地】 设想自己处在另一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访亲问友】 拜访亲友。
【诃佛诋巫】 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诃佛骂祖】 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评功摆好】 评定成绩,摆出优点。
【评头品足】 亦作“评头论脚”。亦作“评头论足”。①评论妇女的容貌。 ②喻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评头论足】 见“评头品足”。
【评头论脚】 见“评头品足”。
【詀言詀语】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詈夷为跖】 谓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德行高尚的人。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诈败佯输】 假装被打败,引人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