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俱全】 一切都具备。
【一臂之力】 指给予帮助的力量。常与“助”连用,表示从旁帮忙。
【一鞭先著】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 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一箪一瓢】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一双两好】 谓一对正相匹配的夫妻。
【一觞一讠永】 指饮酒赋诗。
【一泻千里】 ①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②形容发展迅速。③比喻文章气势 奔放。
【一泻百里】 见“一泻千里”。
【一泻万里】 见“一泻千里”。
【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適也。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一曝十寒】 见“一暴十寒”。
【一蹶不振】 比喻一经挫折,就不能再行振作。
【一蹶不兴】 见“一蹶不振”。
【一蹴可几】 同“一蹴而就”。几,近,及。
【一蹴而成】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 之域。”后以“一蹴而就”谓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 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一瓣心香】 谓心中虔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一献三售】 见“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 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筹莫展】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后以“一筹 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馈十起】 《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扞禹呴一馈而十起,一沐 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意谓一饭之顷亦多次起立。后因以“一馈十起”形容事务繁劳。
【一触即发】 ①本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 动即可爆发。②泛指极易发生。
【一触即溃】 一经接触就溃败。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一览无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一夔一契】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一顾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一鳞一爪】 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清王士禛主张 作诗贵含蓄,忌浅露,以此为喻。赵执信驳其说,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见赵所著《谈龙录》。后用以喻事物的零星片段。
【一鳞片爪】 见“一鳞一爪”。
【一鳞片甲】 见“一鳞半甲”。
【一鳞半爪】 见“一鳞一爪”。
【一鳞半甲】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 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於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喻,意谓略有相似之处。后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一揽包收】 谓总揽一切。
【一颦一笑】 见“一嚬一笑”。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二分明月】 唐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后因以表示美好的风光。
【二心两意】 谓不专一,不坚定。
【二缶锺惑】 谓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二惠竞爽】 《左传·昭公三年》:“齐公孙灶(子雅)卒。司马灶见晏子, 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杜预注:“子雅子尾皆齐惠公之孙也。竞,彊也。爽,明也。”后因以“二惠竞爽”为对人兄弟的称颂之辞。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丁一卯二】 ①确实;实在。②谓认真;仔细。
【丁一确二】 明白;确实。
【丁公凿井】 春秋时,宋人丁某家中无井,常派一人出外汲水,后来家中挖 了井,不须外出挑水,节省一人力,于是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者误传成从井中挖得一人。见《吕氏春秋·察传》。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於井中。夫人生於人,非生於土也。”后用以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七七八八】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七了八当】 形容十分妥帖。
【七大八小】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
【七上八下】 ①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②形容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③七之上,八之下。犹言中等,还过得去。
【七上八落】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七口八嘴】 同“七嘴八舌”。
【七子八婿】 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 仪传》。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
【七支八搭】 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
【七手八脚】 ①动作忙乱貌。②众人一起动手貌。③形容头绪、支节很多。 ④形容手和脚多。
【七孔生烟】 同“七窍生烟”。
【七生七死】 见“七死七生”。
【七老八十】 形容年纪很大。
【七老八倒】 形容年老体衰。
【七死七生】 亦作“七生七死”。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 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
【七死八活】 形容痛苦不堪或濒临死境。
【七舌八嘴】 同“七嘴八舌”。
【七行俱下】 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
【七折八扣】 形容不按十足计算,折扣很大。
【七步八叉】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 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七步之才】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
【七步成章】 同“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七足八手】 见“七脚八手”。
【七男八婿】 同“七子八婿”。
【七返还丹】 见“七返丹”。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七青八黄】 泛指钱财。
【七长八短】 ①长短高低不齐貌。②零落不全貌。③谓说长道短,唠叨不绝。 ④犹言是非好歹。
【七拉八扯】 ①谓漫无边际地闲谈。②谓乱拉来一大堆人。
【七拱八翘】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暢。
【七拼八凑】 把零碎的东西勉强拼凑起来。亦指胡乱凑合。
【七相五公】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七歪八扭】 形容歪斜不正。
【七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七首八脚】 形容慌张乱闯。
【七穿八洞】 形容破旧不堪。
【七穿八烂】 形容破烂不堪。
【七破八补】 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七高八低】 形容凹凸不平。
【七病八倒】 形容体弱多病。
【七病八痛】 ①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②指体弱多病。
【七推八阻】 以各种借口推托。
【七情六欲】 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
【七张八嘴】 同“七嘴八张”。
【七搭八扯】 同“七搭八搭”。
【七搭八搭】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七慌八乱】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七开八得】 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七损八益】 谓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 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七损八伤】 形容损伤惨重。
【七零八落】 ①散乱;不整齐貌。②破败、破残貌。③稀少的样子。
【七零八碎】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七郤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七窝八代】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七满八平】 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七擒七纵】 同“七纵七禽”。
【七捞八攘】 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七横八竖】 形容纵横杂乱。
【七疮八孔】 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七担八挪】 一再耽搁拖延。
【七嘴八舌】 ①形容人多语杂。②形容饶舌,多嘴。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
【七纵七禽】 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 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秖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纵七擒】 见“七纵七禽”。
【七纵八横】 形容奔放自如。
【七窍生烟】 形容气愤或焦急至极点。
【七窍玲珑】 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七窍冒火】 同“七窍生烟”。
【七断八续】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七颠八倒】 ①形容纷乱不堪。②谓失去常态。③犹言颠三倒四。④犹言懵 头转向。
【七弯八拐】 见“七湾八拐”。
【七湾八扭】 同“七湾八拐”。
【七湾八拐】 亦作“七弯八拐”。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 不直截了当。
【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 “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 “庞葱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三人为众】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 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於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三五五】 三个五个聚集在一起。
【三三四四】 犹言三三两两。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聚集在一起。形容数目不多。
【三山五岳】 ①泛指名山。②泛指群山。③泛指各地。
【三尸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三天两头】 犹言经常。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夫之对】 见“三夫之言”。
【三五成群】 三个一帮,五个一伙。
【三不拗六】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瓦两舍】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它游乐场所的总称。
【三瓦两巷】 见“三瓦两舍”。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毛七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 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三反四覆】 反复无常。
【三分鼎足】 谓一分为三,如鼎足之并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六九等】 许多等级,种种差别。
【三户亡秦】 谓楚虽仅存三户,终于灭亡秦国。
【三心二意】 谓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
【三心两意】 见“三心二意”。
【三平二满】 ①谓平平稳稳,日子过得去。②平淡,平庸。
【三占从二】 犹言少数服从多数。语本《书·洪范》:“三人占,则从二人 之言。”孔颖达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
【三生有幸】 极言幸运之深。
【三令五申】 再三命令与告诫。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 爷们。
【三百甕齑】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甕,极言其多, 一时吃不完。
【三吐三握】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 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回五次】 多次。
【三年五载】 几年。“三”、“五”表示大概数量。
【三年化碧】 《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成玄英疏:“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后以“三年化碧”谓忠心不泯。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 称。
【三好二怯】 同“三好两歹”。
【三好两歹】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两歉】 同“三好两歹”。
【三求四告】 再三求告。
【三更半夜】 一夜分五更,半夜正值三更,为夜深之时。语出《宋史·赵昌 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三步两脚】 快速行走貌。
【三足鼎立】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 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位一体】 ①基督教宣称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圣神) 三个位格。三者虽各有特定位份,却完全同具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一真神。②谓三者结合成一整体。
【三言两句】 见“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亦作“三言两句”。指简短的言辞。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
【三灾八难】 ①犹言多灾多难。②意外灾难。
【三灾六难】 见“三灾八难”。
【三长四短】 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长两短】 ①指意外的事故、灾祸。②特指人的死亡。
【三妻四妾】 谓妻妾众多。
【三朋四友】 谓若干朋友。有时含有贬义。
【三姑六婆】 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 药婆、稳婆。见明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
【三茶六饭】 谓茶饭周全。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 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 其甚。
【三贞五烈】 见“三贞九烈”。
【三牲五鼎】 ①指盛馔佳肴。②指丰厚的祭品。
【三皇五帝】 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三风十愆】 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 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差两错】 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
【三首六臂】 同“三头六臂”。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妃嫔。
【三班六房】 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 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皁、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三般两样】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三病四痛】 谓病痛很多。
【三拳二脚】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纸无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 指归,或无要会。郲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因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三推六问】 谓反复审讯。
【三教九流】 ①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以“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②泛指各色人物或各种行当。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 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徙成国】 见“三徙成都”。
【三从四德】 泛指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三清四白】 谓非常清白。
【三婆两嫂】 犹言三妻四妾。
【三阳交泰】 见“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 《易》十月为坤卦(ⅱⅱ),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ⅱⅲ), 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ⅱⅷ),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ⅱⅰ),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三期贤佞】 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著,后为御史大 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朝元老】 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语出《後汉书·章帝纪》:“行太尉 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
【三朝五日】 三、五天。
【三荤五厌】 泛指荤腥食物。
【三智五猜】 谓用尽心思,反复猜测。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三等九般】 同“三等九格”。
【三街六市】 同“三街两市”。
【三街六巷】 犹三街两市。
【三街两市】 泛称各街市。
【三番五次】 屡次,多次。
【三番两次】 屡次,多次。
【三汤五割】 见“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媒六证】 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三魂七魄】 道家对魂魄的总称。认为人的魂有三,魄有七。见《云笈七签》 卷五四。
【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 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後。”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於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三跪九叩】 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旧为最重礼仪。
【三节两寿】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 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窝两塊】 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榜定案】 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对六面】 谓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三邻四舍】 泛指邻居。
【三纲五常】 泛指我国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
【三坟五典】 传说中的古书名。
【三写成乌】 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 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缄其口】 封口三重。缄,封。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 於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
【三头八臂】 见“三头六臂”。
【三头六面】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六臂】 亦作“三头八臂”。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 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稜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锺。”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三头六证】 众多的人证。
【三头两日】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面】 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两绪】 谓头绪多端,繁杂不一。
【三谏之义】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 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