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上)之 5 —— 计 11,522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人烟稠密】 见“人烟稠密”。

【人烟稠密】 谓居民密集。

【人涉卬否】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 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人浮於事】 语本《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於人也,宁使人浮 於食。”郑玄注:“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原谓人的职位高过其所得俸禄的等级,即廉以自守之意。后多以“人浮於事”谓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情之常】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情世态】 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人情冷暖】 指在别人失意时就对他冷淡,在别人得意时就对他亲热。

【人情冷暖】 见“人情冷暖”。

【人情汹汹】 见“人情恟恟”。

【人情恟恟】 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人琴两亡】 见“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馀亦卒。”后因以“人琴俱亡”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人琴俱逝】 见“人琴俱亡”。

【人极计生】 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人喊马嘶】 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

【人单势孤】 人数少,力量单薄。

【人杰地灵】 谓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处,其地亦因而著名。后亦谓杰出的 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间天上】 ①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②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

【人间天堂】 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

【人间地狱】 指人间极黑暗痛苦的地方。

【人间重晚晴】 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本谓 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壮盛。

【人强胜天】 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人给家足】 人人饱暖,家家富裕。

【人微言轻】 谓地位低,言论、主张得不到重视。

【人微言贱】 犹言人微言轻。

【人微望轻】 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人微权轻】 谓身份卑微,威信权势不足以服众。

【人烟稠密】 谓居民密集。

【人寿年丰】 人享长寿,年成丰收。形容太平兴旺。

【人满为患】 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人尽其才】 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人穷志短】 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人头畜鸣】 ①詈辞。谓虽然是人,但却愚蠢如畜类。②指人的行为极端恶 劣。

【人声鼎沸】 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 具。

【人离乡贱】 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入木三分】 《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 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入不敷出】 收入不抵支出。

【入文出武】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入火赴汤】 喻不避艰险。

【入主出奴】 语出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 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谓崇信一种说法,必然排斥另一种说法,以己所崇信者为主,以所排斥者为奴。后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门户成见。

【入邦问俗】 见“入国问俗”。

【入地无门】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入死出生】 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入孝出弟】 见“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入吾彀中】 比喻在我掌握之中。彀中,弓弩射程之内。

【入门问讳】 客人进门,先问主人祖先名讳,以便谈话时避之,谓之“入门 问讳”。语出《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门而问讳’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入室升堂】 比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入室昇堂】 见“入室升堂”。

【入室操戈】 语出《後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 《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后以“入室操戈”比喻以其人之说反驳其人。

【入海算沙】 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入理切情】 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入国问俗】 语出《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 问讳。”谓进入别国或一个地区,首先要问其风俗,以免抵触。

【入竟问禁】 谓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竟,“境”的古字。 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入情入理】 完全合乎情理。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入圣超凡】 谓修养超越常人,达到圣人的境界。

【入境问俗】 谓进入一个国家或区域,先问明那里的习俗,以免触犯忌讳。 语出《礼记·曲礼》:“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入阁登坛】 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今日有酒今日醉】 见“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月古月】 唐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后人诗词中常用“今月古月”一语,谓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今生今世】 此生此世。谓有生之年。

【今来古往】 犹古往今来。

【今非昔比】 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形容变化巨大。

【今是昔非】 见“今是昨非”。

【今是昨非】 亦作“今是昔非”。现在对,而过去错了。含有悔悟之意。语 出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今朝有酒今朝醉】 亦作“今日有酒今日醉”。今天有酒则今天痛饮。比喻 只图眼前享乐。

【今蝉蜕壳】 金蝉脱壳。今,通“金”。谓使用计谋而逃脱。

【以一奉百】 少数人供奉多数人。谓生产者极少,而消费者甚多。

【以一持万】 谓握其纲要而统御万类。

【以一当十】 一个人相当于十个人,形容斗志极其旺盛。

【以一儆百】 见“以一警百”。

【以一警百】 亦作“以一儆百”。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语本《墨子·非攻中》: “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

【以人为鉴】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於,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於人,无鉴於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以人废言】 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

【以人择官】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以力服人】 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以大恶细】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 为君子之心”。后经改造,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以口问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以己度人】 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 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天下为己任】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以不济可】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 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以牙还牙】 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戈舂黍】 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

【以日继夜】 白天接着夜晚,日夜不停。

【以水投水】 《列子·说符》:“(白公)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 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杨伯峻集释引卢重玄解:“以水投水,喻合不可隐也。”本谓使同类的事物相合在一起。后以指事物类同而难于鉴别。

【以水投石】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以水洗血】 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比喻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其势。

【以水济水】 在水中再加水。比喻雷同附和,于事无所补益。

【以手加额】 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 额”。

【以毛相马】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 往与实际不符。

【以升量石】 比喻以浅陋揣度高深。

【以公灭私】 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以文害辞】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以文会友】 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火止沸】 见“以汤止沸”。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趕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 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其势。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以心传心】 佛教用语。指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即离开语言文字,以 慧心相传授。这种方法,重点在于修心,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

【以玉抵乌】 见“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崐山之旁 以玉璞抵乌鹊。”抵,抛掷。后以“以玉抵鹊”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

【以功补过】 用功劳来弥补过错。

【以古非今】 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当今。

【以古制今】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以古为镜】 见“以古为鉴”。

【以古为鉴】 亦作“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以石投水】 ①比喻将阴谋密事深藏起来,但形迹终难消灭。②比喻互相投 合。③比喻事过之后,即隐秘不闻。

【以石投卵】 见“以碫投卵”。

【以白为黑】 谓颠倒是非。

【以白诋青】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以半击倍】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以刑止刑】 犹以刑去刑。

【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 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以刑致刑】 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以老卖老】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v

【以耳代目】 ①盲人目不能视,凭听觉来了解外界事物。②犹言以耳为目。

【以耳为目】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 真。

【以夷伐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

【以夷攻夷】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 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以夷制夷】 原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枝术以制止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后亦指 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

【以此类推】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以肉去蚁】 用肉驱趕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 到相反的结果。

【以肉啖虎】 见“以肉餧虎”。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以肉驱蝇】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以血洗血】 谓冤冤相报。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 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釁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以守为攻】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以攻为守】 用主动进攻作为一种防御手段。

【以利累形】 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

【以私害公】 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以私废公】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以佚待劳】 见“以逸待劳”。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

【以身殉职】 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

【以身许国】 愿将生命献给国家。

【以身试法】 谓明知法律禁止,仍然亲自去做犯法的事,以图侥幸。

【以卵投石】 用蛋去打石头,比喻自不量力,必然失败。

【以卵敌石】 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以卵击石】 见“以卵投石”。

【以言取人】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以言徇物】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以言为讳】 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以言举人】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以快先睹】 犹言先睹为快。语本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 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以忍为阍】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

【以直报怨】 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叔援嫂】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以郄视文】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以夜继日】 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以夜继昼】 犹言以夜继日。

【以夜继朝】 犹言以夜继日。

【以夜续昼】 犹言以夜继日。

【以沫相濡】 原指鱼在泉水干涸后用唾沫互相湿润,后以比喻人们在困境中 互相支持和帮助。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以毒攻毒】 ①本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疾病。②比喻用不良事物 本身的特点、弊病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一种坏东西抵制另一种坏东西。

【以指测河】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以指挠沸】 用手指去搅滚烫的水。比喻自不量力,必然失败。

【以莛叩钟】 犹言以莛撞钟。

【以莛扣钟】 见“以莛撞钟”。

【以莛撞钟】 ①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 问,得不到回答。②比喻应答的双方才学悬殊。

【以骨去螘】 见“以肉去蚁”。

【以怨报德】 以怨恨来回报别人给予的恩惠。

【以计代战】 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以宫笑角】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 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以退为进】 ①把退让看作前进。汉扬雄《法言·君子》:“昔乎颜渊以退 为进,天下鲜俪焉。”李轨注:“後名而名先也。”后亦指表面退让,实际上以此作为进升的手段。②指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术或策略。

【以珠弹雀】 用珍珠弹麻雀。比喻做事不能权衡轻重,得不偿失。

【以荷析薪】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 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担当。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以桃代李】 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以索续组】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以蚓投鱼】 以蚯蚓为饵引鱼来食,即抛砖引玉之意。

【以杀去杀】 用杀戮来制止人们互相攻杀,以达到取消杀戮的目的。

【以容取人】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以理服人】 用道理说服人。

【以规为瑱】 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劝告。瑱,古人冠 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语出《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 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谓以同样的手段或办法进行回击。

【以售其奸】 用来推行他(或他们)的奸计。

【以偏概全】 片面地根椐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假乱真】 见“以伪乱真”。

【以鱼驱蝇】 见“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去趕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 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以逸待劳】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 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以逸击劳】 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

【以讹传讹】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开去,越传越错。

【以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以恶报恶】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以紫为硃】 见“以紫乱硃”。

【以紫乱硃】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硃也,恶郑声之乱雅乐 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硃,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以“以紫乱硃”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

【以黑为白】 谓颠倒是非。

【以筳撞锺】 见“以莛撞钟”。

【以众暴寡】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以为後图】 为以后作打算。

【以词害意】 见“以辞害意”。

【以汤止沸】 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

【以汤沃沸】 见“以汤止沸”。

【以汤沃雪】 用开水浇雪,雪立刻融化。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势在必成。

【以渴服马】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 服。

【以疏间亲】 《左传·隐公三年》“远间亲”唐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 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彊,是疏远而间亲戚也。”后以“以疏间亲”表示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

【以勤补拙】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以筦窥天】 见“以管窥天”。

【以毁为罚】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以微知著】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以意逆志】 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

【以意为之】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 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於其义,明於其利,达於其患,然後能为之。”陈澔集说:“非意之,谓非以私意臆度而为之也。”后以“以意为之”谓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以义割恩】 用义来割断私人之间的恩情,即大义灭亲之意。

【以义断恩】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以煎止燔】 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以慎为键】 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

【以碫投卵】 用石头打蛋,比喻极易摧毁。

【以管窥天】 亦作“以筦窥天”。用竹管看天。比喻见闻狭隘。语本《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以管窥豹】 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以儆效尤】 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学做坏事的人。语 本《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以伪乱真】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以铢程镒】 用铢同镒作比较,表示很不相称。

【以铢称镒】 用铢同镒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

【以貍至鼠】 见“以貍饵鼠”。

【以貌取人】 只凭外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载:澹台灭明,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子羽受业孔门后,退而修行,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乃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此言子羽貌恶而行高。按,《韩非子·显学》云:“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说与《史记》异。

【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以养伤身】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 失。

【以邻为壑】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白圭)之治水也,愈於 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以暴易暴】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

【以噎废飡】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 止应做的事情。

【以德追祸】 谓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以德报怨】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他。

【以德报德】 用恩惠来报答恩惠。

【以胶投漆】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战养战】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以学愈愚】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以锥刺地】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语本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用锥指地,宁测地之浅深?”

【以锥飡壸】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以泽量尸】 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以螳当车】 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以点带面】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 作。

【以礼相待】 用应有的礼节加以接待。

【以瞽引瞽】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 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以丰补歉】 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以镒称铢】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以辞取人】 见“以言取人”。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语本《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类相从】 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

【以党举官】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以誉进能】 根据人们的称誉去进用贤能。

【以誉为赏】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以权达变】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以蠡测海】 用瓢量海水。比喻以浅陋之见揣度事物。

【以观後效】 见“以观後效”。

【以观後效】 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从宽处理后观察其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仁人志士】 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献身的人。

【仁人君子】 ①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②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仁人义士】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仁至义尽】 语出《礼记·郊特性》:“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孔 颖达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原指古时年终极其虔诚地祭享对农事有功的诸神、万物,以为报答,谓蜡祭极尽了仁义之道。后用以形容对人的爱护、关心、帮助尽了最大努力。

【仁同一视】 犹言一视同仁。

【仁言利博】 谓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语出《左传·昭公三年》:“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亦作“仁言利溥”。

【仁言利溥】 见“仁言利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它是仁,智者见它说它是智。指对待同 一事物,其见解因人而异。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高亨注:“知读为智,阴阳之道,衤复杂而少变化。人面临具体现象,往往有不同之讠忍识,仁者见之则谓之仁,智者见之则谓之智。”参见“见仁见智”。

【仁者能仁】 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仁柔寡断】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仁义道德】 ①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②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 规范。

【什围伍攻】 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仍陋袭简】 因陋就简。谓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见“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见“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 敏感。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谓当敌对的双方彼此相逢时,格外怒不可遏。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同“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语本《淮南子·原道 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化及豚鱼】 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语本《易·中孚》:“中孚,柔在内而 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化日光天】 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化若偃草】 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 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化性起伪】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化枭为鸠】 比喻变凶险为平安。枭即猫头鹰,旧时认为是凶鸟,鸠是吉祥 之鸟。

【化为泡影】 变成很快就消失的水泡和影子。形容希望落空。

【化为乌有】 汉司马相如作《子虚赋》,虚构对话者三人,其一曰:乌有先 生。乌有,哪有,无有。后因以“化为乌有”形容全部丧失、全部落空,或全部没有了。

【化零为整】 集合许多分散的部分成为整体。

【化腐成奇】 谓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语本《庄子·知 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化腐为奇】 见“化腐成奇”。

【化险为夷】 化险阻为平易;转危为安。

【化整为零】 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化鸱为凤】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 本《後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令行如流】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令行禁止】 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形容法令或纪律严明。

【令人发指】 《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 上指冠。”《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后以“令人发指”形容使人愤慨到了极点。

【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 也永叹。”毛传:“脊令,雝渠也。”郑玄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付之一炬】 点它一把火,意即烧掉。语本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付之一笑】 用笑一笑来对待。表示不值得理会。

【付之东流】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东流”或“付诸东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

【付之度外】 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

【付诸东流】 见“付之东流”。

【仗马寒蝉】 皇帝仪仗中用的马和寒风中的蝉。比喻噤口不言者。

【仗势欺人】 凭借权势欺压别人。

【仗节死义】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仗义执言】 伸张正义,激昂陈词。

【仗义疏财】 亦作“仗义疏财”。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

【仗义疏财】 见“仗义疏财”。

【代马依风】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代越庖俎】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仙山楼阁】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 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后因称仙人所居住的仙境为“仙山楼阁”。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仙山琼阁】 见“仙山楼阁”。

【仙风道骨】 ①道教语。谓有仙人及得道者的气质神采。②喻指超凡绝俗的 品貌风度。

【仙风道格】 犹言仙风道骨。

【仙风道气】 犹仙风道骨。

【仙姿玉质】 形容姿容清秀品格高洁。

【仙姿佚貌】 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佚,通“逸”。

【仙液琼浆】 指美酒。

【仙露明珠】 晶莹圆润的露珠和珍珠。

【他山之石】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错, 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全力以赴】 将全部力量用上去。

【全心全意】 谓投入全部精力,没有杂念。

【全功尽弃】 全部努力完全白费。亦指已获取的成就完全毁弃。

【全民皆兵】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全受全归】 语出《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 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封建礼教认为人的形体来自父母,应当以完全无亏的身体,还之父母。

【全始全终】 ①首尾圆满、完美。②做事首尾一致。

【全军覆没】 谓整个军队被消灭。

【全神贯注】 谓集中全副精神。

【全神关注】 一心注意。

【全神灌注】 同“全神贯注”。

【全能全智】 见“全智全能”。

【全无心肝】 ①《南史·陈纪下》:“(陈叔宝)既见宥,隋文帝给赐甚厚, 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後监守奏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原得一官号。”’隋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后称人无羞耻之心或没有良心为“全无心肝”。②谓毫无心计。

【全智全能】 亦作“全能全智”。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全盘托出】 喻全部说出或全部拿出,一点不保留或隐瞒。

【全璧归赵】 同“完璧归赵”。

【企踵可待】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休牛散马】 见“休牛归马”。

【休牛归马】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休休有容】 语本《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后因以“休 休有容”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休戚相关】 谓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

【休戚与共】 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

【休养生息】 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以 恢复元气。

【伏而咶天】 比喻所行与所求背道而驰,不可能达到目的。

【伏低做小】 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

【伏首贴耳】 畏缩恐惧的样子。

【伐毛洗髓】 ①古时神话传说,谓仙人涤除尘垢,脱胎换骨。②比喻剔除芜 杂无用之物。

【伐毛换髓】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伐功矜能】 夸耀自己的功劳的才能。

【伐冰之家】 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 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伐性之斧】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伐异党同】 谓联合观点或利益相同的人以攻击异己。

【伐罪吊人】 见“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 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任人唯贤】 语出《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指任用人只挑选德 才兼备的人。与“任人唯亲”相对。

【任人唯亲】 任用人不管德才如何,只选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与“任人 唯贤”相对。

【任其自流】 指对人、对事不加约束、引导,听任其自由发展。语出《淮南 子·脩务训》:“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後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任其自然】 听任人或事物的自然发展。

【任重致远】 语出《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指负载沉重 而能行达远方。《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後汉书·舆服志上》:“舆轮相乘,流运罔极,任重致远,天下获其利。”后用以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

【任重道悠】 见“任重道远”。

【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谓负担沉重,路途遥远。《商君书·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后用以比喻担负的责任既重大又要经过长久的努力。

【任怨任劳】 见“任劳任怨”。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达不拘】 任性放纵,不拘礼法。

【任劳任怨】 亦作“任怨任劳”。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埋怨。

【任贤使能】 委任使用有才德的人。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 毫不动摇。

【仰人眉睫】 《北史·崔亮传》:“自可观书於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后 以“仰人眉睫”谓看别人脸上的表情行事。

【仰人鼻息】 ①《後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 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后因以“仰人鼻息”谓依靠别人而求得生存。②引申为迎合别人的意旨。

【仰取俯拾】 随时随地拾取。多形容人善于积聚资财。语本《史记·货殖列 传》:“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仰事俛畜】 见“仰事俯畜”。

【仰事俯育】 同“仰事俯畜”。

【仰事俯畜】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 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仰事俯畜”谓对上侍奉父母,对下养育妻兒。亦泛指维持全家生活。

【仰拾俯取】 见“仰取俯拾”。

【仰首伸眉】 意气高昂的样子。

【仰观俯察】 《易·系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 明之故。”后以“仰观俯察”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伊于胡底】 亦作“伊於胡底”。谓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 意思。

【伊於胡底】 见“伊于胡底”。

【伊何底止】 同“伊于胡底”。

【似有如无】 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似是而非】 《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后以“似 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汉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

【似曾相识】 好象认识和曾经见过。

【似漆如胶】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何去何从】 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去取。

【何足介意】 犹言哪里值得介意。用于表示轻视。

【何足挂齿】 ①犹言哪里值得一提。用于表示轻视。语本《汉书·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②旧时亦常用作自谦语。

【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何所不至】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 么坏事都干。

【何所不为】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乐不为】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可以做或很愿意做。

【佐饔得尝】 《国语·周语下》:“佐劼者尝焉,佐斗者伤焉。”韦昭注: “劼,烹煎之官也。”后因称助人为善者得善报为“佐饔得尝”。

【伸冤理枉】 洗雪冤枉。

【作小服低】 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

【作歹为非】 做各种坏事。

【作古正经】 犹言一本正经。

【作奸犯科】 见“作奸犯科”。

【作奸犯科】 亦作“作奸犯科”。为非作歹,干犯律条。

【作如是观】 语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作好作歹】 谓装出和气、严厉各种面目,来解决纷争。

【作言造语】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作舍道边】 《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传:“溃,遂也。”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後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后因以“作舍道边”比喻众谋难成。

【作法自弊】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 “(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作法自毙】 见“作法自弊”。

【作威作福】 ①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 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本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因以“作威作福”指握有生杀予夺大权。②指滥用权势,独断专横。

【作奸犯罪】 作奸犯科。

【作浪兴风】 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作恶多端】 谓做坏事极多。

【作善降祥】 谓行善可获天佑。语出《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作贼心虚】 《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適来有人看方丈 麽?’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后因以“作贼心虚”谓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

【作嫁衣裳】 谓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无所得。语本唐秦韬玉《贫女》诗: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辍无常】 汉扬雄《法言·孝至》:“或曰:‘何以处伪?’曰:‘有人 则作、无人则辍之谓伪。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后因称时作时歇、不能持久为“作辍无常”。

【作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作茧自缚】 蚕老吐丝结茧,将自己包在其中。喻人做事自陷困境。语出唐 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伯仲之间】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伯劳飞燕】 《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 姑织女时相见。”后以“伯劳飞燕”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伯歌季舞】 谓兄弟友爱和好。伯,兄;季,弟。

【伯乐一顾】 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 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见《战国策·燕策二》。后以“伯乐一顾”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伯乐相马】 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

【伶牙俐齿】 形容能说会道。

【伶仃孤苦】 无依无靠,孤独困苦。

【低三下四】 ①形容社会地位低下。②形容卑贱恭顺,阿谀逢迎。

【低心下意】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低首下心】 形容屈服顺从。

【低眉垂眼】 害羞貌。

【低眉顺眼】 驯良恭顺貌。

【低唱浅斟】 谓听人曼声歌唱,并自在地缓缓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适的情 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引宋无名氏《湘江近事》:“陶穀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太尉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穀愧其言。”

【低情曲意】 谓对不住,不得已。

【低头耷脑】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彩的样子。

【低头哈腰】 谦卑恭顺貌。

【低头搭脑】 见“低头耷脑”。

【低头丧气】 失意颓丧貌。

【低声下气】 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低声哑气】 犹言低声下气。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你死我活】 形容斗争十分激烈。

【你追我趕】 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位卑言高】 谓在下位而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语出《孟子·万章下》:“ 位卑而言高,罪也。”

【位极人臣】 ①谓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②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伴食中书】 谓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伴食宰相】 《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 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后因以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伺瑕抵蠙】 见“伺瑕导蠙”。

【伺瑕导蠙】 谓寻衅生事。

【佛口蛇心】 比喻嘴甜心毒。

【佛性禅心】 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谚语。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 衣饰。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见“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 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佛眼相看】 比喻善意看待。

【佛头著粪】 《景德传灯录·如会禅师》:“崔相公入寺,见鸟雀於佛头上 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麽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麽不向鹞子头上放?’”后因以“佛头著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头着粪】 见“佛头著粪”。

【来日大难】 本指往日艰难。《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 日大难,口燥脣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来日方长】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暂时不必急于从事 某一活动。

【来因去果】 犹言来龙去脉。

【来好息师】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来迎去送】 来者迎之,去者送之。

【来者不拒】 凡是来的都不拒绝。语出《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 者不拒。”

【来者不善】 见“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谓来的人不怀好意。

【来者勿拒】 见“来者不拒”。

【来者可追】 谓以后的事尚能补救。语本《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来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 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後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谓谁惹起的是非,还得 由谁来了结。

【来踪去路】 见“来踪去迹”。

【来踪去迹】 ①指来往行迹。②犹言来龙去脉。

【来龙去脉】 堪舆家语。谓山形走势象龙体一样起伏连贯。明吾邱瑞《运甓 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塊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后用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来鸿去燕】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佳佳妇】 称心的兒子、媳妇。

【侍执巾节】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佶屈聱牙】 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暢达。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使心用倖】 见“使心作倖”。

【使心用腹】 用心思,使坏心眼。

【使心作倖】 亦作“使心用倖”。用心机。

【使心彆气】 发脾气。

【使功不如使过】 谓使用有功绩之人,不如起用有过失者,使其效命自勉, 将功补过。语出《後汉书·索卢放传》:“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原以身代太守之命。”

【使羊将狼】 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众。

【使乖弄巧】 ①耍手腕;耍花招。②犹言卖俏。

【使性傍气】 见“使性谤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