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上)之10 —— 计 11,522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大处着眼】 从大的、重要的方面观察、考虑问题。

【大处落墨】 绘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的地方下工夫。比喻做事要在大处着眼。

【大败亏轮】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大动肝火】 大怒。

【大张旗鼓】 ①比喻声势、规模很大。②比喻公开。

【大张挞伐】 ①大规模地用兵征讨。②指进行猛烈抨击或声讨。

【大塊文章】 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语本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 园序》。清黄景仁《砚铭》:“眉山苍苍,大塊文章,兽纽头,篆鸟迹,中空无物,何止容卿辈数十。”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参见“大塊”。

【大喜过望】 谓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大惑不解】 语本《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 灵。”成玄英疏:“大愚惑者,凡俗也,心识闇鄙,触景生迷,所以竟世终身不觉悟也。”后多以“大惑不解”指对事物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厦将倾】 见“大厦将颠”。

【大厦将颠】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 见“大智如愚”。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大街小巷】 指各处街巷。

【大发雷霆】 比喻大发脾气。

【大肆厥辞】 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大势已去】 谓有利的局势已经丧失。

【大势所趋】 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大摇大摆】 形容满不在乎、大模大样地走动。

【大路椎轮】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 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

【大腹便便】 ①形容肚子肥大凸出。②今含贬义。

【大煞风景】 同“大杀风景”。

【大煞风趣】 同“大煞风景”。

【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大夫石碏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杀桓公,而立州吁为 君。石碏因设计杀州吁、石厚,《左传》赞之为“大义灭亲”。见《左传·隐公四年》。本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今指为维护正义,对违反祖国人民利益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国法制裁。

【大义凛然】 形容为维护正义而显出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大慈大悲】 佛教语。佛菩萨对众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大智度论》 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后形容人心肠慈善。《云笈七签》卷四:“圣人兴,大慈大悲,爱若赤子,随时化生,随宜救拔。”现多含讽刺意。

【大经大法】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大模大样】 ①满不在乎或不害怕的样子。②傲慢的样子。

【大醇小疵】 醇,纯。疵,病。谓大体纯正,略有欠缺。

【大彻大悟】 谓彻底醒悟。

【大请大受】 谓优厚的待遇。

【大澈大悟】 见“大彻大悟”。

【大头小尾】 犹虎头蛇尾。比喻作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大器晚成】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 晚。

【大兴土木】 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大错特错】 强调错误到极点。

【大声疾呼】 大声呼喊,促使别人注意。语出唐韩愈《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後呼而望之也;将有介於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大胆包身】 谓胆量极大。

【大缪不然】 见“大谬不然”。

【大谬不然】 谓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大权旁落】 重大权力落在别人手中。

【大惊小怪】 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慌张或诧异。

【大惊失色】 非常惊恐,变了脸色。

【大显身手】 充分显露自己的本事。

【大显神通】 充分显示出奇的本领。

【天人之际】 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天工人代】 谓天的职司由人代替执行。语出《书·皋陶谟》:“无旷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天下一家】 谓天下人如一家人。亦指全国统一。

【天下大乱】 谓全国或世界形势动荡混乱。

【天下太平】 全国或世界局势安定。亦形容社会秩序好,到处都很安定。

【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

【天下乌鸦一般黑】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天下无敌】 亦作“天下莫敌”。谓普天之下没有对手。形容战无不胜,不 可抵挡。

【天下无双】 世上独一无二。形容出类拔萃。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谓只要有决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难的事也 能办成。

【天下为公】 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上人间】 ①天上和人间。②比喻境遇悬殊。

【天上麒麟】 《南史·徐陵传》:“(徐陵)年数岁,家人扌巂以候沙门释 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后因以“天上麒麟”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天之僇民】 见“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天之骄子】 ①汉时匈奴用以自称。后亦泛称强盛的边地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②比喻有才能、有影响的人。③现有时亦用于讥讽骄气十足的人。

【天女散花】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 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华,同“花”。本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诸菩萨、声闻的向道之心,声闻结习未尽,花即着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天王老子】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天公地道】 形容极公平合理。引申为理所当然。

【天方夜谭】 即《一千零一夜》。原为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古称阿拉伯 国家为天方国。故名。内容广泛,想象丰富,富于神话色彩。因以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

【天打雷劈】 谓受天罚。多用于发誓或诅咒。

【天平地成】 ①谓禹治水成功,地正其势,天循其时。语出《左传·僖公二 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杜预注:“《夏书》,逸书。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称为宜。”②谓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天生天化】 天然生就。

【天生地设】 犹天造地设。

【天老地荒】 见“天荒地老”。

【天地长久】 见“天长地久”。

【天地剖判】 犹言开天辟地。

【天地诛灭】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天地诛戮】 见“天地诛灭”。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难以预料。

【天成地平】 比喻万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

【天年不遂】 谓未享天年。

【天年不测】 谓意外的死亡。

【天年不齐】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

【天各一方】 谓远隔两地,各在一方。语出汉苏武《诗》之四:“良友远别 离,各在天一方。”

【天衣无缝】 《太平广记》卷六八引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稍闻香 气渐氵农,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后因以“天衣无缝”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泯然无迹。

【天花乱坠】 亦作“天华乱坠”。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诸天各 色香花,纷纷下坠。《法华经·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於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后以“天花乱坠”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天兵天将】 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

【天作之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 配也。”本谓文王娶大姒为上天所赐。因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

【天灾人祸】 ①詈辞。②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天灾地妖】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天灾地变】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

【天长日久】 时间长,日子久。

【天长地久】 《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

【天昏地黑】 见“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 亦作“天昏地黑”。①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 时的自然景象。②指天色晚。③形容异常利害。④喻社会黑暗腐败。

【天府之国】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 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轮。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天空海阔】 ①谓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

【天荆地棘】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天荒地老】 亦作“天老地荒”。极言历时久远。

【天南地北】 ①形容距离遥远。②指距离远的不同地区。③形容(淡话)漫 无边际。

【天南海北】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天香国色】 ①本为称赞牡丹之辞,谓其色香俱非他花可比。②称美丽的女 子。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 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

【天姿国色】 形容女子姿色绝美。亦指绝色女子。

【天差地远】 形容相差极远。

【天冠地屦】 犹言天壤之别,比喻两者差别极大。

【天怒人怨】 上天震怒,百姓怨恨。形容为害作恶十分严重,引起普遍愤怒。

【天马行空】 ①神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气横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脱离羁 绊,迅猛前进。③比喻言大而夸,脱离实际。

【天华乱坠】 见“天花乱坠”。

【天真烂漫】 亦作“天真烂熳”。①纯真自然,不虚伪造作。②形容单纯、 幼稚。

【天真烂熳】 见“天真烂漫”。

【天造地设】 天然生成。

【天造草昧】 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

【天伦之乐】 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

【天高地下】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天高地厚】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 不敢不蹐。”《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复杂和艰巨。②形容恩情极为深厚。

【天高皇帝远】 旧谓远离京城的偏僻地区,王法难以到达。多用以比喻不听 管束,无法无天。

【天高听下】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天高听卑】 ①谓天帝高高在上,却能听到下面人世间的言语,而察知其善 恶。②歌颂帝王圣明。

【天朗气清】 天色明朗,气候清和。

【天授地设】 谓天然形成。

【天崩地坍】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坼】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 响。

【天崩地陷】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塌】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 同“天崩地坼”。

【天假之年】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谓能享其天年。

【天假其年】 同“天假之年”。

【天从人原】 谓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

【天旋地转】 ①比喻世局大变。②形容气势宏大。③形容晕眩。

【天清日白】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天涯比邻】 谓远在天涯,也象近在身边。语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涯地角】 指极边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 指极远的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极远。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天无二日】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常用以比喻一国、一地、一族等不可同时 有二主。

【天无绝人之路】 谓人的处境濒临绝望时,上天总会给以出路。

【天道好还】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后 以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为“天道好还”。

【天道无亲】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天道宁论】 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天渊之别】 形容差别悬殊。

【天开地辟】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

【天塌地陷】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天摇地动】 谓天地摇晃震动。形容力量或声响巨大。

【天愁地惨】 形容极度悲哀的气氛或情状。

【天与人归】 语出《孟子·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 ‘天与之。’”《穀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后以“天与人归”谓天命所属,人心所向。

【天诛地灭】 为天地所诛灭。意思是天地所不容。多用于发誓、诅咒语中。

【天经地义】 天地间本当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 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三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天经地纬】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 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夺之年】 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

【天夺之魄】 亦作“天夺其魄”。①上天夺走他的魂魄。谓欲其死。②谓天 使其神志迷乱。

【天夺其魄】 见“天夺之魄”。

【天诱其衷】 谓上天开导其心意。

【天潢贵胄】 指皇族或其后裔。

【天随人原】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

【天网恢恢】 ①谓天道如大网,笼罩一切。常用以比喻帝王的统治无远弗届。 ②比喻作恶必受天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 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覆地载】 ①《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后以“天覆地 载”形容范围至大至广。②对帝王仁德广被之赞颂。

【天翻地覆】 ①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②形容秩序大乱。

【天罗地网】 ①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法禁森严,难以脱逃。②比喻上下 四方,严密包围,无法逃脱。

【天壤之别】 形容差别极大。

【天壤王郎】 晋谢道韫嫁王凝之,不称意,叔父谢安慰解之。道韫曰:“不 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后因称妇女所适丈夫不称其意为抱“天壤王郎”之恨。

【天悬地隔】 谓两者相差极远,如天地之悬隔。语出《南齐书·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天惊石破】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

【夫子自道】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 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财曰:‘夫子自道也。’”指本意说别人而事实上却正说着了自己。

【夫负妻戴】 相传春秋时,楚狂接舆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请为治淮南。 接舆笑而不应。其妻以为君命不从非忠,从之又违义。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故以“夫负妻戴”谓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

【夫倡妇随】 见“夫唱妇随”。

【夫唱妇随】 ①语本《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唱,一本作“倡”。谓妻子唯夫命是从,处处顺从丈夫。②比喻夫妇相处和睦融洽。

【夫贵妻荣】 见“夫荣妻贵”。

【夫荣妻贵】 《仪礼·丧服》:“夫尊於朝,妻贵於室矣。”古代妇女无爵, 嫁而从夫,故云。后以“夫荣妻贵”指丈夫荣显,则妻子随之尊贵。

【夭桃穠李】 见“夭桃襛李”。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穠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太山北斗】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 人。

【太公钓鱼,原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太平盛世】 社会安宁昌盛的时代。

【太平无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 “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太阿倒持】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 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即太阿,古剑名。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权柄,自受其害。

【太仓一粟】 犹太仓稊米。

【太仓稊米】 大谷仓中一粒小米,喻极渺小。语出《庄子·秋水》:“计四 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太岁头上动土】 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 以“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

【失之千里,差若毫釐】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之交臂】 亦作“失诸交臂”。谓当面错过机会。语本《庄子·田子方》: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王先谦集解:“虽吾汝终身相与,不啻把一臂而失之,言其暂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东隅,日所出处;桑榆, 落日所照处。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亦作“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谓细微的失误,可 导致巨大的差错。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见“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之毫釐,谬以千里】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马塞翁】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失时落势】 谓时运不济。

【失张失志】 同“失张失智”。

【失张失致】 同“失张失智”。

【失张失智】 举止失措、失神落魄貌。

【失张冒势】 冒冒失失的样子。

【失道寡助】 谓违反正义者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语本《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失魂落魄】 ①形容极度惊恐不安。②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失魂丧魄】 ①形容极度惊恐不安。②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失魂丧胆】 形容极度恐慌。

【失魂荡魄】 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失精落彩】 没精打彩。

【失诸交臂】 见“失之交臂”。

【失惊打怪】 ①犹大惊小怪。②惊恐;慌张。

【失惊倒怪】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夸父追日】 同“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古代神话。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见《列子·汤问》、《山海经·海外北经》。

【夷然自若】 谓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夹枪带棒】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奉公守法】 见“奉公如法”。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奉公克己】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奉令承教】 遵从命令,接受教诲。

【奉行故事】 照旧例行事。

【奉如神明】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 《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若神明】 见“奉如神明”。

【奉命惟谨】 犹言唯命是从。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奉为圭臬】 遵奉为准则或法度。

【奉为至宝】 尊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奉为楷模】 尊奉为准则和模范。

【奉辞伐罪】 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奉头鼠窜】 狼狈逃窜貌。奉,通“捧”。

【奔走之友】 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奔走呼号】 ①一面奔跑,一面叫喊。②谓到处宣传以唤起人们的醒觉。

【奔走相告】 奔跑着递相传告。形容把消息迅速传开。

【奔逸绝尘】 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

【奔轶绝尘】 见“奔逸绝尘”。

【奇才异能】 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奇文共赏】 ①语本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意谓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赏。②现常指对内容荒谬怪诞的文章,大家来共同评断研究。

【奇光异彩】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奇形怪状】 见“奇形异状”。

【奇形异状】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奇技淫巧】 谓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奇花异卉】 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 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奇花异草】 同“奇花异卉”。

【奇珍异宝】 谓罕见的珍贵宝物。

【奇耻大辱】 极大的耻辱。

【奇货可居】 谓商人把稀有的东西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亦比喻依仗 某种独特的技艺、成就等以博取名利地位。

【奇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奇装异服】 与社会上一般衣着式样不同的奇异服装。多含贬义。

【奇谈怪论】 不合事理的奇怪的言论。

【奇离古怪】 犹言希奇古怪。

【奄奄一息】 ①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②喻衰微不振,临近灭亡。

【契船求剑】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 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後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剑”。

【爽心悦目】 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爽心豁目】 心神爽朗,眼界开阔。

【爽然自失】 见“爽然若失”。

【爽然若失】 本作“爽然自失”。形容茫无主见,无所适从。

【夺胎换骨】 原为道教语。谓脱去凡胎俗骨而换为圣胎仙骨。后用以喻师法 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夺眶而出】 谓眼泪从眼眶涌出。

【奋不顾身】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奋不顾命】 犹奋不顾身。

【奋身不顾】 犹奋不顾身。

【奋武扬威】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奋发图强】 振作精神、努力工作,以谋求强盛。

【奋发踔厉】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 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奋发蹈厉】 见“奋发踔厉”。

【尤而效之】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尤花殢雪】 犹尤云殢雨。

【尤物移人】 谓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尤红殢翠】 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

【尤云殢雨】 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尤云殢雪】 犹尤云殢雨。

【尨眉皓发】 眉毛黑白夹杂而头发雪白。形容年迈的样子。

【就地正法】 在当地执行死刑。

【就事论事】 依据事情本身的情况来作评论或判断。亦指只孤立地谈某件事 情。

【就棍打腿】 喻乘便或顺势行事。

【就汤下面】 喻顺势或趁便行事。

【小小不言】 犹微不足道。

【小手小脚】 形容不敢放手做事。

【小心谨慎】 谓说话、做事非常慎重。

【小心翼翼】 ①恭敬谨慎。②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小巧玲珑】 形容物体小而精致灵巧。

【小肚鸡肠】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局。

【小枉大直】 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

【小往大来】 ①指阴暗面逐渐消逝,光明面逐渐增长。②借喻商人以微本牟 取暴利。

【小受大走】 谓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 抱的态度。语本《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小屈大申】 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

【小时了了】 谓年幼时聪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 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後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小恩小惠】 为了笼络人而给的小利。

【小家碧玉】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 贵德。”碧玉原为人名。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小异大同】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小国寡民】 谓国小民少。

【小鸟依人】 唐太宗评论功臣,谓“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 甚亲附於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后以“小鸟依人”喻小孩或年轻女子的娇稚可爱。

【小脚女人】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 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小道消息】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小试锋芒】 稍微显示一下本领。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

【小廉曲谨】 小事上的廉洁谨慎。意指拘于小节,不识大体,故言小、曲。

【小丑跳梁】 指微不足道的坏人上窜下跳,兴风作浪。

【小题大作】 见“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 亦作“小题大作”。①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叫 “小题”,以“五经”文句命题叫“大题”。“小题大作”本谓以五经文之法作四书文,后引申为拿小题目作大文章。②喻把小事渲染得很大,或当作大事来处理。有不值得、不恰当的意思。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小惩大诫】 ①谓稍加惩罚,使接受教训,不至犯大错误。语出《易·系辞 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②小的或大的惩诫。

【少吃俭用】 省吃俭用。

【少安毋躁】 见“少安无躁”。

【少安无躁】 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少见多怪】 谓见闻少,遇不常见的事物多以为怪。语本汉牟融《理惑论》: “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

【少言寡语】 谓平时说话不多。

【少气无力】 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少条失教】 谓没规矩,无教养。

【少不更事】 谓年轻,阅历世事不多。语出《晋书·周顗传》:“君少年未 更事。”

【少不经事】 见“少不更事”。

【少成若性】 谓自幼形成的习惯好象天性一样。

【少年老成】 谓年轻而稳重,有如阅历多的年长者。语本汉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少年老诚】 见“少年老成”。

【尖言冷语】 谓言语尖刻。

【尖嘴薄舌】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口口相传】 口头传布或传授。

【口口声声】 ①形容不住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②谓不 住地说话或歌唱。

【口不二价】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口不择言】 情急时说话不能选用恰当的言词。亦指说话随便。

【口不应心】 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口中雌黄】 谓随口更改言论不当处,如用雌黄蘸笔,涂改错字。

【口耳之学】 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谓 只是耳听口说的学习。后用以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口耳相传】 口说耳听,递相传授。

【口似悬河】 见“口若悬河”。

【口血未乾】 古人歃血为盟,结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诚信。因谓定盟未久为 “口血未乾”。

【口如悬河】 见“口若悬河”。

【口呆目钝】 见“口呆目瞪”。

【口呆目瞪】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口含天宪】 谓言出即为法令。形容把持国政,有生杀予夺之权。天宪,指 朝廷法令。

【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

【口角春风】 ①谓言谈如春风吹拂万物,能助之生长。喻指为人美言,助成 其事。②形容能说会道。

【口角风情】 口头表示的情爱。

【口快心直】 有话就说,性情直爽。

【口若悬河】 亦作“口如悬河”。亦作“口似悬河”。说话象河水下泻,滔 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口直心快】 想什么便说什么。

【口服心服】 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

【口沸目赤】 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

【口是心苗】 犹言为心声。

【口是心非】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口乾舌焦】 见“口燥脣乾”。

【口乾舌燥】 见“口燥脣乾”。

【口无择言】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碑载道】 形容群众到处称颂。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诛笔伐】 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

【口衔天宪】 见“口含天宪”。

【口说无凭】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口诵心惟】 见“口诵心维”。

【口诵心维】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口蜜腹剑】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 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因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

【口坠天花】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 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於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薰於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

【口谐辞给】 谓言辞诙谐敏捷。

【口壅若川】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 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

【口燥脣乾】 亦作“口乾舌燥”。亦作“口乾舌焦”。形容口渴、焦灼或说 话过多。

【古色古香】 古雅的色调、意趣。多形容书画、器物和建筑等。

【古往今来】 自古至今。

【古为今用】 谓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古道热肠】 形容热心好义。

【可心如意】 称心如意。

【可泣可歌】 见“可歌可泣”。

【可望而不可及】 见“可望不可即”。

【可望不可即】 谓只可仰望而不可企及或接近。

【可歌可泣】 谓值得歌颂并使人感动流泪。

【可操左券】 比喻事情成功有把握。券,契约。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片,双 方各执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债权人收执,作为凭据。

【右军習气】 谓作书一味摹仿而无创造。

【右翦左屠】 谓歼灭净尽。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语出《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 也。”后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谓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旧时商店招牌招揽生意的用语。意谓同类店铺仅有 这一家。后泛指独自垄断或独一无二。

【只争旦夕】 亦作“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只争朝夕】 见“只争旦夕”。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的片面性。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 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后世因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喻持之以恆,终必有成。针,同“针”。功,亦作“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 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史不绝书】 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

【史无前例】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例。

【句3比字栉】 见“句3栉字比”。

【句3斟字酌】 谓逐句逐字仔细推敲。

【句3栉字比】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叱嗟风云】 同“叱咤风云”。

【司空见惯】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李司空罢 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於席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后因以称事之常见者。

【司马牛之叹】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司马青衫】 唐白居易《琵琶行》末句为“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司马昭之心】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 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马称好】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後汉 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司农仰屋】 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 据。

【叫苦不迭】 不断地叫苦。

【叫苦连天】 形容苦恼至极而诉苦不已。

【叩心泣血】 形容悲痛之极。

【叩源推委】 追究其根源。

【另起炉灶】 ①比喻重新做起。②比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

【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表示重视或歧视。

【另眼相待】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

【另眼看待】 犹另眼相看。

【另眼看戏】 犹另眼相看。

【另开生面】 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

【另楚寒巫】 谓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楚,指楚怀王;巫,指巫 山神女。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

【另辟蹊径】 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

【吁咈都俞】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吐心吐胆】 同“吐肝露胆”。

【吐肝露胆】 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吐故纳新】 ①道家养生之术。谓吐出浊气,吸纳清气。②人体的呼吸过程, 谓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③比喻扬弃陈旧的,吸收新鲜的。

【吐食握发】 同“吐哺握发”。

【吐珠於泽,谁能不含】 谓明珠出于水泽,则人皆取而含之。比喻君权旁落, 则人皆谋夺之。

【吐哺捉发】 见“吐哺握发”。

【吐哺握发】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发”。后遂以“吐哺握发”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吐哺辍洗】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 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於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吐刚茹柔】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语本《诗·大雅·烝民》: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孔颖达疏:“柔濡者则茹食之,坚刚者则出之,喻……敌寡弱者则侵侮之,强盛者则避畏之。”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吐丝自缚】 喻人作了某事反使自己受困。

【吐胆倾心】 同“吐肝露胆”。

【吉人天相】 《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 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后因以“吉人天相”谓天佑善人。相,帮助,保佑。

【吉人自有天相】 同“吉人天相”。

【吉日良辰】 亦作“吉日良时”。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光。

【吉日良时】 见“吉日良辰”。

【吉光片羽】 神兽吉光身上的一片毛。比喻残存的艺术珍品。

【吉光片裘】 同“吉光片羽”。

【吉光凤羽】 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吉星高照】 吉祥之星高照。旧时以为是万事顺遂之兆。亦用于比喻交好运。

【吉祥如意】 谓诸事吉利顺遂。

【吉网罗钳】 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 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后因以“吉网罗钳”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吕安题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 思,千里命驾。安後来,值康不在,喜(康之兄)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后亦以“吕安题凤”喻造访不遇。

【吕武操莽】 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 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同力协契】 犹言同心协力。

【同工异曲】 曲调虽异,演奏得却同样精妙。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 样精彩,或做法虽不同而效果却一样。

【同日而言】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道】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语】 同“同日而论”。

【同日而论】 犹言相提并论。

【同仇敌慨】 见“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亦作“同仇敌慨”。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孔颖达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同文共轨】 亦作“同文共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 文,行同伦。”后以“同文共轨”比喻国家统一。

【同文共规】 见“同文共轨”。

【同心一力】 同“同心协力”。

【同心一意】 心志一致。

【同心一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叶力】 同“同心协力”。

【同心共胆】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同心共济】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同心同德】 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

【同心合力】 同“同心协力”。

【同心合意】 同“同心一意”。

【同心合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胆】 见“同心共胆”。

【同心并力】 同“同心协力”。

【同心协力】 齐心合力。谓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同心协德】 同“同心同德”。

【同心协济】 见“同心共济”。

【同心毕力】 齐心尽力。

【同心僇力】 见“同心戮力”。

【同心竭力】 同“同心毕力”。

【同心敌忾】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同心戮力】 齐心合力。

【同心断金】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 形容心齐力量大。

【同功一体】 功绩地位一样。

【同甘共苦】 亦省作“同甘苦”。一同尝甘苦之味。比喻有福同享,有难同 当。常偏指共患难。

【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同年而校】 犹言相提并论。

【同年而语】 犹言相提并论。

【同休共戚】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 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同休等戚】 见“同休共戚”。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同舟共济】 同乘一条船渡水。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同舟遇风】 比喻同遭逆境。

【同利相死】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同床共枕】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床各梦】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明相照】 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同垂不朽】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同床异梦】 同“同床各梦”。

【同胞共气】 喻指亲兄弟。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同美相妒】 同是美人,互相妒嫉。比喻有同样擅长的人不易相处。

【同室操戈】 春秋郑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孙楚与其从兄公孙黑争娶之。楚 已纳聘,黑欲强夺,公孙楚“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事见《左传·昭公元年》。又《後汉书·郑玄传》载,何休好《公羊传》而恶《左传》、《穀梁传》,郑玄乃著论以驳之,“休见而叹曰:‘康成(玄之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以“同室操戈”比喻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同气相求】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气 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礎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

【同气连枝】 喻指同胞兄弟姐妹。

【同条共贯】 ①事理相通,脉络连贯。②谓行事相仿,可以相提并论。

【同病相怜】 比喻有同样不幸的遭遇者相互同情。

【同流合汙】 见“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 ①谓随俗浮沉。语本《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②指随同坏人,为非作歹。

【同流合汙】 见“同流合污”。

【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同符合契】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同敝相济】 犹同恶相济。

【同恶共济】 见“同恶相济”。

【同恶相求】 同作恶者,彼此互有需求。

【同恶相助】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同恶相恤】 见“同恶相助”。

【同恶相济】 亦作“同恶共济”。谓恶人互相帮助,狼狈为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