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四海】 统一全国;包罗天下。
【囊里盛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囊里盛锥”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囊漏贮中】 亦作“囊漏储中”。谓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 常以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
【囊漏储中】 见“囊漏贮中”。
【囊锥露颖】 比喻显露才华。
【咬血为盟】 谓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囚首垢面】 语本《汉书·王莽传上》“乱首垢面”与宋苏洵《辨奸论》“ 囚首丧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好象囚犯一样。
【囚首丧面】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四大皆空】 佛教称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 而四大又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不拗六】 少数拗不过多数。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四分五裂】 ①分裂败亡。②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平八稳】 ①形容位置非常平稳;地位非常稳定。②指人老成持重、言行 稳当。③指说话毫无锋芒,含贬义。
【四百四病】 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至八道】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 路。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体】 见“四肢百骸”。
【四郊多垒】 ①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犯。②多用以形容外 敌侵迫,国家多难。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面八方】 周围各处;各个方面。
【四面出击】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 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四亭八当】 十分稳当、妥贴。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 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时之气】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四海之内皆兄弟】 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
【四海他人】 谓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昇平】 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 谓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
【四海皆兄弟】 见“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四海为家】 ①四海之内,尽属一家。指帝王拥有天下。引申为天下一统之 意。②志在四方,到处为家。③喻人居无定所。
【四通八达】 ①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方便,暢达无阻。②比喻事 理融会贯通。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暢达无阻。
【四纷五落】 见“四分五落”。
【四停八当】 见“四亭八当”。
【四冲八达】 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 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体百骸】 见“四肢百骸”。
【因人成事】 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因小失大】 ①由于小事疏忽而误了大事。②指因图小利而造成大的损失。
【因公行私】 见“因公假私”。
【因公假私】 谓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因材施教】 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行教育。 语本《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硃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失於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因利乘便】 凭借有利的形势或条件。
【因事制宜】 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
【因果报应】 佛教语。佛教依据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论,认为事物有起 因必有结果,作善作恶,必各有报应。
【因陋就寡】 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因陋就简】 ①犹因陋就寡。②利用原有简陋的条件,尽量节约办事。
【因风吹火】 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时间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因乌及屋】 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他有关事物。
【因循守旧】 沿袭旧规,不思革新。语本《汉书·循吏传序》:“光(霍光) 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因祸得福】 祸害本是坏事,但由于某种原因,反而使人得福。
【因祸为福】 谓祸害既来,因处置得宜,转而为福。
【因势利导】 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因噎废食】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饐,同“噎”。后以“因噎废食”比喻受过挫折以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因敌取资】 从敌人处取得所需的物资。
【因敌为资】 犹因敌取资。
【因缘为市】 舞文弄法以谋取财利。
【因树为屋】 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因难见巧】 由于难度大而显出技艺巧妙。
【回山倒海】 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回心转意】 转变心意,改变态度。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 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回生起死】 犹言起死回生。
【回光反照】 亦作“回光返照”。①指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时由于反射作用而 使天空短时发亮,用以喻人临死前精神的短暂兴奋。②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现情况的一时好转。③谓自我省察。
【回光反照】 见“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 见“回光反照”。
【回光返照】 亦作“回光反照”。①太阳刚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 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②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③佛教指反省内心。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回黄转绿】 草木由绿变黄,由黄变绿。谓时序变迁。亦以比喻世事的反复。
【回黄转绿】 草木秋冬黄落,春日转绿。谓时序变迁,亦喻世事变化。 11111
【回船转舵】 犹见风使舵。喻说话做事随机应变。
【回嗔作喜】 转怒为喜。
【回肠荡气】 言人受感动后肠为之转,气为之舒,用以形容音乐、文词等生 动感人之极。
【回头是岸】 佛家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语。意谓人只要觉悟回头, 就可以得救。多用于劝人悔过自新,及警告恶人促其回心向善。
【困心横虑】 见“困心衡虑”。
【困心衡虑】 亦作“困心横虑”。谓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亦指费尽心思。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後作。”硃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於心,横於虑,然後能奋发而兴起。”焦循正义:“苏秦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横虑矣。”
【困知勉行】 克服困难以获得知识,努力实践以修养品德。语出《礼记·中 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硃熹集注:“困知勉行者,勇也。”
【困兽犹斗】 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
【囤积居奇】 囤积大量货物,待机牟取暴利。
【囫囵半片】 印象模糊,不完整。
【囫囵吞枣】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 以接受。
【固步自封】 故步自封。比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固若金汤】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 也。”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后以“固若金汤”谓城池、阵地坚固异常。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固执成见】 见“固执己见”。
【固壁清野】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 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国士无双】 谓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国耳忘家】 见“国而忘家”。
【国而忘家】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国色天香】 唐李濬《松窗杂录》:“上(唐文宗)颇好诗,因问脩己曰: ‘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本指牡丹花香色不凡。后多用以形容女子之美。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破家亡】 国家灭亡,家人离散。
【国富兵强】 国家富庶,兵力强盛。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 臣孟尝君於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国尔忘家】 见“国而忘家”。
【围城打援】 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 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
【围魏救赵】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 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圆首方足】 指人类。
【圆顶方趾】 同“圆首方足”。
【圆颅方趾】 圆头方足。《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 也象地。”后即以“圆颅方趾”指人。
【圆凿方枘】 语出《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圆凿,圆的卯眼;方枘,方的榫头。圆孔不能纳方榫,喻彼此不能相容或相合。
【团头聚面】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图作不轨】 图谋不轨。
【图财害命】 谋人钱财,害人性命。
【图穷匕见】 《战国策·燕策三》载:战国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 荆轲以燕督亢地图卷匕首献于秦王,展图将尽,匕首露,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后以“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图谋不轨】 阴谋作不法之事,多指进行不利于统治者的活动。
【圜凿方枘】 见“圆凿方枘”。
【巾帼须眉】 犹言女中丈夫。巾帼,指女子;须眉,指男子。称女子而有丈 夫气概者。
【布天盖地】 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布帆无恙】 亦作“布颿无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颿,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颿无恙。’”后遂以“布帆无恙”为旅途平安之典。
【布衣韦带】 亦省作“布韦”。①贫寒之士的服饰。②借指贫寒的或没有做 官的文士。
【布被瓦器】 寝以布被,食以瓦器。形容生活俭朴。
【布颿无恙】 见“布帆无恙”。
【市井小人】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市井之臣】 ①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对君自称“市井之臣”。②指居 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 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希奇古怪】 奇怪而罕见。
【帝辇之下】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帡天极地】 谓包罗万象。
【师心自用】 谓只凭主观,自以为是。
【师出有名】 《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谓出兵有正当的理由。后 即以“师出有名”比喻行事有理。
【师出无名】 谓出兵而无正当理由。语本《汉书·高帝纪上》:“兵出无名, 事故不成。”
【师道尊严】 谓为师者地位崇高。
【席不暇暖】 亦作“席不暇暖”。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 无时间久留。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席不暇暖】 见“席不暇暖”。
【席地幕天】 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席门蓬巷】 见“席门穷巷”。
【席门穷巷】 亦作“席门蓬巷”。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席履丰厚】 见“席丰履厚”。
【席薪枕塊】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塊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席丰履厚】 亦作“席履丰厚”。①谓生活好,福泽厚。②指阔绰。
【带水拖泥】 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带月披星】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带金佩紫】 古时三公等皆佩带金印紫绶。后用以指居高官显位。
【带减腰围】 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 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常备不懈】 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
【帷幕不修】 见“帷薄不修”。
【帷箔不修】 见“帷薄不修”。
【帷薄不修】 家门淫乱的讳语。
【帷灯匣剑】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帷灯箧剑】 见“帷灯匣剑”。
【帏箔不修】 见“帏薄不修”。
【帏薄不修】 亦作“帏箔不修”。
【幕天席地】 ①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行为放旷。②以天为幕,以地为 席。指露天。
【幕燕釜鱼】 见“幕燕鼎鱼”。
【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 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币重言甘】 礼物丰厚,言词谄媚。
【帮虎吃食】 亦作“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
【帮闲钻懒】 见“帮閒钻懒”。
【帮閒钻懒】 亦作“帮闲钻懒”。谓逢迎凑趣,耍弄乖巧。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 色。
【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後汉书·马援传》: “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山止川行】 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见“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山公倒载】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山包海容】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山光水色】 山水的景色。
【山行海宿】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山吟泽唱】 山歌民谣。
【山长水远】 ①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②谓山川壮阔。
【山长水阔】 见“山长水远”。
【山林隐逸】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 来风满楼。”后以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山明水秀】 形容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山肴野蔌】 亦作“山殽野湋”。野味和蔬菜。
【山河表里】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势险要。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谓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山珍海味】 犹言山珍海错。
【山珍海错】 山间海中出产的珍异食品。泛指珍美丰盛的肴馔。语本南朝梁 沈约《究竟慈悲论》:“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错,事同於腐鼠。”
【山南海北】 ①指辽远或不能确指的地方。②泛指四面八方。
【山枯石死】 极言年代久远。
【山峙渊渟】 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山重水衤复】 谓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山砠水厓】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山高水低】 喻指意外不幸之事。
【山高水长】 ①犹山川阻隔。②形容品格高洁,流传久远。
【山高皇帝远】 谓王法管辖不到。
【山容海纳】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山陬海澨】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山阴夜雪】 犹言山阴乘兴。
【山阴乘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 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原指景物美而多,令人目不暇接。后用以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
【山崩川竭】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 变或其征兆。
【山崩水竭】 见“山崩川竭”。
【山崩地坼】 见“山崩地裂”。
【山崩地陷】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山崩地裂】 亦作“山崩地坼”。①山岳崩塌,大地裂开。②形容声响强烈 巨大。
【山崩地塌】 见“山崩地陷”。
【山崩海啸】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山崩钟应】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 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互相感应。
【山清水秀】 形容风景优美。
【山栖谷饮】 栖息于山中,汲取谷泉而饮。指隐士生活。
【山殽野湋】 见“山肴野蔌”。
【山童石烂】 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山摇地动】 ①山和地都在摇动。②形容声势浩大。
【山盟海誓】 指山海为盟誓。形容男女爱情的坚定。
【山节藻棁】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 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山遥水远】 谓道路遥远。
【山肤水豢】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 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山穷水尽】 亦作“山穷水断”。亦作“山穷水绝”。①谓山和水到了尽头。 ②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山穷水绝】 见“山穷水尽”。
【山穷水断】 见“山穷水尽”。
【山积波委】 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叠。形容数量极多。
【山餚海错】 犹言山珍海味。
【山亏一篑】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岌岌可危】 形容极其危险。
【岐出岐入】 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岸谷之变】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 “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岸然道貌】 ①谓神态严肃。②指严肃的神态。
【岳岳荦荦】 卓绝貌。
【岳岳磊磊】 卓立不群。
【岳峙渊渟】 见“岳镇渊渟”。
【岳镇渊渟】 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 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峭论更议】 议论严正刚直。
【峨冠博带】 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 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汤汤】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岛瘦郊寒】 指唐贾岛和孟郊的诗歌风格。岛郊诗作多清切凄苦,因以并举。
【峰回路转】 见“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 亦作“峰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 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峻宇彫墙】 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
【峻宇雕墙】 见“峻宇彫墙”。
【崧生岳降】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 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崎嵚历落】 形容性行卓异磊落。
【昆山片玉】 《晋书·郤诜传》:“扞郤诜呴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於东堂会 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北魏《张宁墓志》:“自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后因以“昆山片玉”喻珍贵稀有之物或赞美人才难得而可贵。
【岗头泽底】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最为显赫。其 中卢氏称岗头卢,李氏称泽底李。因以“岗头泽底”为豪门世族的泛称。
【崟崎磊落】 形容性行卓异不凡。
【崇山峻岭】 高大陡峻的山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