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丧魄】 形容十分恐惧。
【惊魂夺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魂摄魄】 见“惊魂夺魄”。
【惊愚骇俗】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惊群动众】 见“惊师动众”。
【惊涛巨浪】 同“惊涛骇浪”。
【惊涛怒浪】 同“惊涛骇浪”。
【惊涛骇浪】 ①震惊人心的大波浪。②比喻险恶的境遇。
【骄生惯养】 犹言娇生惯养。骄,通“娇”。
【骄兵必败】 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语本《汉书·魏相传》:“恃 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有灭。”
【骄佚奢淫】 同“骄奢淫逸”。
【骄兒騃女】 指天真幼稚的兒童。骄,通“娇”。
【骄侈淫虐】 同“骄奢淫逸”。
【骄侈暴佚】 同“骄奢淫逸”。
【骄泰淫泆】 同“骄奢淫逸”。
【骄奢放逸】 同“骄奢淫逸”。
【骄奢淫佚】 同“骄奢淫逸”。
【骄奢淫泆】 同“骄奢淫逸”。
【骄奢淫逸】 骄横奢侈,荒淫无度。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自以为满足。
【驿使梅花】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 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驿寄梅花】 同“驿使梅花”。
【驿路梅花】 同“驿使梅花”。
【骤不及防】 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骤雨狂风】 见“骤雨暴风”。
【骤雨暴风】 亦作“骤雨狂风”。亦作“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 雨。
【骤风暴雨】 见“骤雨暴风”。
【骥伏盐车】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伯乐之知己也。”后以“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驴年马月】 不可知的年月。
【驴脣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
【驴脣马觜】 胡扯,瞎说。
【驴鸣犬吠】 比喻文章低劣。
【驴鸣狗吠】 见“驴鸣犬吠”。
【驴头不对马嘴】 见“驴脣不对马嘴”。
【骊黄牝牡】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鬻矛誉楯】 谓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 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鬻良杂苦】 谓出售货物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鬻驽窃价】 谦词。谓劣货而获优评。
【鬻声钓世】 犹言沽名钓誉。
【鬻鸡为凤】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鬻宠擅权】 凭借宠幸以卖弄权势。
【高人一等】 比别人高出一等。
【高人逸士】 清高洒脱不慕名利的人。
【高才卓识】 见“高才远识”。
【高才疾足】 同“高才捷足”。
【高才捷足】 亦作“高材疾足”。亦作“高材捷足”。①才能高而行动快。 ②指才能高而行动快的人。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高才远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高下在口】 犹言信口雌黄。
【高下在手】 同“高下其手”。
【高下在心】 ①谓根据情况作出决定。②引申为随心所欲地处置事宜。
【高下任心】 见“高下在心”。
【高下其手】 犹言上下其手。
【高山仰止】 语出《诗·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用以 谓崇敬仰慕。
【高山流水】 ①《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②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唐时始分为二曲,至宋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③词牌名。
【高山景行】 语出《诗·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天厚地】 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
【高不可登】 见“高不可攀”。
【高不可攀】 亦作“高不可登”。①高得无法登攀。常形容难以达到。②谓 难以攀交、接近。
【高不成低不就】 语本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 可只随缘。”任渊注:“世传《乐府曲》曰:‘高来不可,低来不可。’”意谓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多用以形容谋求职业或婚配上的两难处境。
【高不凑低不就】 见“高不成低不就”。
【高不輳低不就】 见“高不成低不就”。
【高牙大纛】 大将的牙旗。亦泛指居高位者的仪仗。
【高文大册】 同“高文典册”。
【高文典册】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高文典策】 见“高文典册”。
【高自位置】 同“高自标置”。
【高自标置】 谓自我推许很高。
【高自标树】 见“高自标置”。
【高自标誉】 见“高自标置”。
【高材疾足】 见“高才捷足”。
【高材捷足】 见“高才捷足”。
【高车驷马】 指显贵者所乘的车。
【高步通衢】 见“高步云衢”。
【高步云衢】 亦作“高步通衢”。①谓得意于朝廷,官居显位。②指登第。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高见远识】 谓见识高远。
【高足弟子】 犹言优秀门生。
【高位厚禄】 高贵的官位,优厚的俸禄。
【高位重禄】 见“高位厚禄”。
【高抬明镜】 见“高抬明镜”。
【高抬明镜】 亦作“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见《西 京杂记》卷三。后以“高抬明镜”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高抬贵手】 见“高抬贵手”。
【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高枕勿忧】 犹言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 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
【高枕安卧】 见“高枕而卧”。
【高枕安寝】 见“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所忧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扰。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高朋满座】 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高官厚禄】 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
【高官重禄】 见“高官厚禄”。
【高官尊爵】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高官显爵】 见“高官尊爵”。
【高门大户】 大户大家。
【高居深拱】 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
【高城深池】 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守坚固。
【高风劲节】 见“高风峻节”。
【高风亮节】 犹言高风峻节。
【高风峻节】 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高屋建瓴】 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 倾倒。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高飞远走】 逃避到远处去。
【高飞远举】 ①犹言高飞远走。②比喻奋发有所作为或前程远大。
【高高在上】 ①谓所处极高。指上苍、天帝或人君。②泛指地位高。③今形 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
【高堂大厦】 见“高楼大厦”。
【高唱入云】 《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 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習之。後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后以“高唱入云”形容歌声响亮,直入云霄。亦用以形容文辞情调的激越。
【高鸟尽良弓藏】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高深莫测】 ①高深的程度无法测度。②谓无法知其奥秘。
【高情逸兴】 清高超逸的情致。
【高情远致】 超逸的情怀、意趣。
【高情远意】 见“高情远致”。
【高情远韵】 见“高情远致”。
【高视阔步】 形容气宇轩昂或态度傲慢。
【高阳酒徒】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 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高掌远蹠】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 蹠,以流河曲。”薛综注:“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后用以比喻开拓,开辟。
【高遏行云】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高睨大谈】 高谈阔论,神态傲兀。语出汉张衡《应间》:“方将师天老而 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高节清风】 谓人品高超。
【高义薄云】 亦作“高义薄云天”。①指诗文所表达的义理、境界极其高妙。 ②形容人很讲义气。
【高义薄云天】 见“高义薄云”。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敢前进。谓情绪高昂地大步前进。
【高凤自秽】 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 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高楼大厦】 见“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 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高谈大论】 谓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高谈虚论】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高谈雄辩】 谓豪放不羁、论理充分有力的谈论。
【高谈阔论】 ①见地高超、范围广泛地谈论。②大发议论;漫无边际地谈论。 含贬义。
【高头大马】 ①体形高大的马。②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高头讲章】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 高头讲章”
【高抬明镜】 亦作“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见《西 京杂记》卷三。后以“高抬明镜”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高爵厚禄】 见“高爵重禄”。
【高爵重禄】 谓爵位高,俸禄厚。
【高斋学士】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高瞻远瞩】 形容眼光远大。
【高垒深沟】 谓筑起高的壁垒,掘下深的壕沟,用以固守。
【高识远见】 见“高见远识”。
【高顾遐视】 向高远处看。意谓志向高远,傲视流俗。
【黄人守日】 《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 国人方自来降也。”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黄人捧日】 见“黄人守日”。
【黄口小兒】 指年轻无知的人。多用于讥笑斥骂。
【黄口孺子】 犹言黄口小兒。
【黄公酒垆】 魏晋时王戎与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後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於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垆”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黄花晚节】 本指菊花能傲霜开放,常比喻人到晚年仍保持高尚的节操。
【黄茅白苇】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黄金世界】 形容美好完善的境地。
【黄金时代】 ①指政治、经济、文化最昌盛的时期。②指个人一生中最宝贵 的时期。
【黄卷青灯】 谓辛勤夜读。
【黄冠草服】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黄冠草履】 见“黄冠草服”。
【黄冠野服】 见“黄冠草服”。
【黄袍加身】 後周赵匡胤谋夺帝位,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 拥立为帝,定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后因以为典实。亦指登上帝位。
【黄袍加体】 见“黄袍加身”。
【黄雀伺蝉】 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 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后以“黄雀伺蝉”比喻祸近其身,尚无所知。
【黄雀衔环】 谓感恩图报。
【黄麻紫泥】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黄童白叟】 黄口小兒和白发老人。泛指老老少少。
【黄童白颠】 见“黄童白叟”。
【黄童皓首】 见“黄童白叟”。
【黄道吉日】 旧时迷信星命之说,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 等六辰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黄汤淡水】 同“黄汤辣水”。
【黄汤辣水】 泛指饮食。
【黄杨厄闰】 旧时传说黄杨难长,遇闰年不仅不长,反要缩短。因以“黄杨 厄闰”比喻境遇困难。
【黄粱一梦】 见“黄粱梦”。
【黄尘清水】 比喻变化迅速。
【黄发台背】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 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鮐”。
【黄发兒齿】 指年老长寿。
【黄发骀背】 见“黄发台背”。
【黄发鮐背】 见“黄发台背”。
【黄龙痛饮】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 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黄锺瓦缶】 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黄锺毁弃】 比喻贤才不用。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十二 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常连用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和谐和高妙。
【黄钟瓦釜】 见“黄锺瓦缶”。
【黄钟长弃】 见“黄锺毁弃”。
【黄钟毁弃】 见“黄锺毁弃”。
【黄齑白饭】 指粗恶的饭食。
【黄齑淡饭】 见“黄齑白饭”。
【麦丘之祝】 春秋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问其年岁,云八十三。桓公令 其以寿祝。麦丘邑人一祝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二祝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人;三祝主君无得罪于臣下和百姓。事见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后因以“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麦秀两岐】 见“麦秀两歧”。
【麦秀两歧】 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 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 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麦穗两歧】 见“麦穗两岐”。
【卤莽灭裂】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 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陆德明释文:“郭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司马云:‘卤莽,犹粗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咸风蛋雨】 指海上风雨。
【鸟伏兽穷】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鸟革翚飞】 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 斯飞。”硃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鸟面鹄形】 形容面容枯瘦。
【鸟哭猿啼】 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鸟得弓藏】 见“鸟尽弓藏”。
【鸟散鱼溃】 形容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鸟焚鱼烂】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咷。”《公羊传· 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后以“鸟焚鱼烂”谓因内乱而覆亡。
【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鸟啼花落】 形容凄凉的情景。
【鸟集鳞萃】 像鸟鱼聚集一处。
【鸟道羊肠】 狭险典折的山路。
【鸟迹蟲丝】 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鸟枪换砲】 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
【鸟语花香】 鸟鸣叫,花飘香。多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
【鸟尽弓藏】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又《淮阴侯 列传》:“高鸟尽,良弓藏。”谓飞鸟射尽,便藏起弓来无所使用。后用“鸟尽弓藏”或“鸟得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
【鸟骇鼠窜】 形容惊恐逃窜。
【鸟声兽心】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
【鸟覆危巢】 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鸟惊鱼散】 见“鸟散鱼溃”。
【鸟惊鱼溃】 见“鸟散鱼溃”。
【鸟惊鱼骇】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鸟惊鼠窜】 见“鸟骇鼠窜”。
【鸠占鹊巢】 见“鸠佔鹊巢”。
【鸠佔鹊巢】 同“鸠居鹊巢”。
【鸠形鹄面】 形容人久饥枯瘦之状。鸠形,谓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 谓两颧瘦削。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为兒童的两种玩具。借指童年。
【鸠佔鹊巢】 同“鸠居鹊巢”。
【鸠居鹊巢】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鳲 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后用“鸠居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鸠夺鹊巢】 同“鸠居鹊巢”。
【鸠僭鹊巢】 同“鸠居鹊巢”。
【凫居雁聚】 谓群聚一处。
【凫胫鹤膝】 《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 之则悲。”后以“凫胫鹤膝”谓事物各有长短,天性使然,不可随意损益。
【凫短鹤长】 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
【凫趋雀跃】 比喻欢欣鼓舞。
【凫鹤从方】 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鸢肩豺目】 肩耸像鸱,目凶如豺。形容奸恶的相貌。
【鸢肩羔膝】 肩似鸢耸,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态。
【鸢肩鹄颈】 如鸢之耸肩,如鹄之伸颈。形容伏案苦思的样子。
【鸢飞鱼跃】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孔颖达疏: “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鸢飞鱼跃”谓万物各得其所。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 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鸣玉曳组】 佩玉饰曳印组。谓任高官。
【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鸣金收兵】 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
【鸣金收军】 见“鸣金收兵”。
【鸣珂锵玉】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鸣冤叫屈】 申诉冤屈。
【鸣野食苹】 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传: “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鸣鼓而攻】 谓宣布罪状而加以声讨。语出《论语·先进》:“季氏富於周 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 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於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鸣钟列鼎】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 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鸣钟食鼎】 见“鸣钟列鼎”。
【鸣鹤之应】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 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於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