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下)之19 —— 计 12,103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雕肝镂肾】 同“雕肝琢肾”。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 “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雕风镂月】 刻意吟风弄月。

【雕章琢句】 见“雕章镂句”。

【雕章缛彩】 比喻文彩绚烂。

【雕章镂句】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彫章镂句】 谓刻意雕琢词章。

【雕章绘句】 见“雕章镂句”。

【雕梁画栋】 雕花、彩绘的栋梁。亦借指有彩绘装饰的富丽堂皇的房屋。

【雕楹碧槛】 雕镂彩绘的柱子和碧色栏杆。

【雕盘绮食】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刻绘的龙凤。

【雕墙峻宇】 同“峻宇雕墙”。

【雕蟲小巧】 犹言雕虫小技。

【雕蟲小技】 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

【彫蟲小技】 指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

【雕蟲小事】 犹言雕虫小技。

【雕蟲小艺】 犹言雕虫小技。

【雕蟲末伎】 见“雕蟲末技”。

【雕蟲末技】 亦作“雕蟲末伎”。犹言雕虫小技。

【雕蟲刻篆】 见“雕蟲篆刻”。

【雕蟲篆刻】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 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按,“蟲”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后以“雕蟲篆刻”喻词章小技。南朝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是以子云譬之雕蟲篆刻,云壮夫不为。”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蟲篆刻之学,以此进至乎公卿。”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適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讥。”亦作“雕蟲刻篆”。明高濂《玉簪记·下第》:“不须泪涟。有日眉扬额点,且自雕蟲刻篆,我这里侭清閒。”一说,“雕蟲”犹“蟲镂”(“彤镂”),“篆刻”犹“■刻”。参阅蒋礼鸿《义府续貂》。

【彫蟲篆刻】 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彫 蟲篆刻”喻词章小技。

【雕蟲薄技】 犹言雕虫小技。

【雕镂藻绘】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双柑斗酒】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 曰:‘往听鸝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后遂用为春日雅游的典故。

【双桂联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双宿双飞】 ①雌雄同宿并飞。②比喻男女起居相共,形影不离。

【双喜临门】 谓两年喜事一齐到来。

【双凫一雁】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 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双管齐下】 两手各握一支毛笔,同时作画。比喻两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语本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於世。尤於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幹,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鸡犬不安】 见“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谓斩尽杀绝。

【鸡犬不宁】 语出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譁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 焉。”

【鸡犬不闻】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鸡犬不惊】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鸡犬升天】 比喻依附于有权势的家人、亲友而得势。语出汉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亦作“鸡犬昇天”、“鸡犬升天。”

【鸡犬昇天】 见“鸡犬升天”。

【鸡犬相闻】 谓人烟稠密。语出《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桑麻】 鸡鸣犬吠,桑茂麻盛。古代多用以形容农村生活安定。

【鸡犬无惊】 见“鸡犬不惊”。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之物。

【鸡皮鹤发】 皮肤起皱,头发变白。形容衰老。

【鸡争鹅斗】 比喻争吵。

【鸡骨支床】 谓瘦骨嶙峋,衰弱之至。

【鸡飞狗叫】 犹言鸡飞狗走。

【鸡飞狗走】 鸡吓得飞起来,狗吓得逃跑。形容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鸡飞狗跳】 同“鸡飞狗走”。

【鸡飞蛋打】 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鸡豚之息】 比喻微小的收益。

【鸡零狗碎】 谓事物零零碎碎,不完整。

【鸡肠狗肚】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鸡鸣犬吠】 见“鸡鸣狗吠”。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语本《诗·齐风·鸡鸣序》: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鸡鸣狗吠】 亦作“鸡鸣犬吠”。①形容百姓安居乐业。语出《孟子·公孙 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焦循正义:“此必时俗语。故《老子》亦云:‘乐其俗,安其居,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②形容战乱,变乱。

【鸡鸣狗盗】 见“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 亦作“鸡鸣狗盗”。①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 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鸡鸣起舞】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鸡鸣候旦】 见“鸡鸣戒旦”。

【鸡鸣馌耕】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 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鸡肤鹤发】 见“鸡皮鹤发”。

【鸡蟲得失】 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 中厌鸡食蟲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蟲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蟲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鸡蟲得丧】 同“鸡蟲得失”。

【杂乱无章】 混乱而无条理。语本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 杂而无章。”杂而无章。”

【离山调虎】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离心离德】 谓各有异心,行动不和谐一致。

【离世异俗】 超脱世俗。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离世绝俗】 犹言离世异俗。

【离本依末】 见“离本趣末”。

【离本趣末】 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本徼末】 犹言舍本逐末。

【离合悲欢】 指人生中分离、聚会、悲伤、欢乐等各种不同遭遇。

【离析分崩】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

【离析涣奔】 同“离析分崩”。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

【离情别绪】 离别的情绪。

【离乡别土】 同“离乡背井”。

【离乡别井】 见“离乡背井”。

【离乡背土】 见“离乡别土”。

【离乡背井】 离开故乡,漂泊在外。

【离群索居】 离开同伴而孤独生活。

【离经叛道】 见“离经畔道”。

【离经畔道】 ①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和行为规范。

【离蔬释屩】 见“离蔬释蹻”。

【离蔬释蹻】 离开蔬食,脱去木屐(一说为草鞋)。比喻脱离清苦生活, 入身仕官。

【离离矗矗】 浓密挺拔貌。

【离鸾别凤】 比喻分离的配偶。

【离鸾别鹄】 见“离鸾别凤”。

【离鸾别鹤】 见“离鸾别凤”。

【难分难舍】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分离。

【难分难解】 ①双方争执、斗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②两情密切,难以分 离。

【难以为情】 情面上过不去。

【难兄难弟】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 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②比喻两物并美,各有千秋。亦作“难弟难兄”。③用于讥讽两者同样低劣。

【难兄难弟】 彼此曾共患难或同处困境的人。

【难乎其难】 非常困难。

【难乎为情】 见“难以为情”。

【难乎为继】 不容易持续。

【难更仆数】 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语本《礼记·儒行》:“遽数之不 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郑玄注:“仆,大仆也。君燕朝则正位掌摈相。更之者,为之将倦,使之相代。”

【难言之隐】 难于说出口的隐情。

【难弟难兄】 见“难兄难弟”。

【难能可贵】 不易做到的事居然做到,值得宝贵。语出宋苏轼《荀卿论》: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舍难分】 见“难分难舍”。

【难进易退】 谓慎于进取,勇于退让。

【难解难分】 ①双方争执、斗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②两情密切,难以分离。

【难鸣孤掌】 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难兄难弟】 彼此曾共患难或同处困境的人。

【阮囊羞涩】 元阴时夫《韵府群玉·七阳》“一钱囊”:“(晋)阮孚持一 皁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后因以“阮囊羞涩”为手头拮据,身无钱财之典。

【阪上走丸】 在斜坡上滚泥丸。极言其轻而易举。

【防不胜防】 形容要防备的太多,以致防备不过来。

【防心摄行】 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防萌杜渐】 犹言防微杜渐。

【防患未萌】 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

【防患未然】 见“防患於未然”。

【防患于未然】 见“防患於未然”。

【防患於未然】 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本《易·既济》:“君子以 思患而豫防之。”

【防祸于未然】 见“防祸於未然”。

【防祸於未然】 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防微杜渐】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防微杜釁】 犹言防微杜渐。

【防意如城】 谓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

【阿世取容】 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阿世媚俗】 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阿时趋俗】 迎合世俗和时尚。

【阿意取容】 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阿谀取容】 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阿党比周】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阿权膴仕】 阿附权势,以求得高位厚禄。

【阿平绝倒】 据《晋书·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 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后因以“阿平绝倒”谓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阻山带河】 靠山环河。谓形势险要。

【附下罔上】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附上罔下】 谄附君上而欺压臣僚。

【附耳射声】 谓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附炎趋热】 比喻趋附时贵权势。

【附庸风雅】 指某些人为装点门面,追随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方面的活 动(多含贬义)。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等,这里泛指文化。

【附势趋炎】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附会穿凿】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附凤攀龙】 同“攀龙附凤”。

【附肤落毛】 《太平御览》卷七四四引晋范亨《燕书》:“贾坚字世固,弯 弓三石馀。烈祖以坚善射,故亲试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坚使射,曰:‘能中之乎?’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年老,正可中之。’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复能中乎?’坚曰:‘所贵者以不中为奇,中之何难?’一发中之。坚时年六十馀,观者咸服其妙。”后以“附肤落毛”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附影附声】 盲目附和。

【附赘县疣】 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附赘悬肬】 见“附赘县疣”。

【附声吠影】 比喻盲目附和。

【附翼攀鳞】 同“攀龙附凤”。

【附骥攀鳞】 比喻追随于有名望地位的人左右,以使自己成名。

【陂湖禀量】 语出《後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 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后因以“陂湖禀量”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陋巷箪瓢】 语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陋巷箪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降心下气】 虚心下气。

【降心相从】 屈己从人。

【降心俯首】 谓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降心顺俗】 降低心志,随顺流俗。

【降本流末】 犹言舍本逐末。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志向,屈辱自己的身份。

【降贵纡尊】 放下高贵身份的架子。

【降尊纡贵】 见“降贵纡尊”。

【降尊临卑】 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语本《礼记· 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降颜屈体】 犹言卑躬屈膝。

【降龙伏虎】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後汉 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陟罚臧否】 赏罚褒贬。

【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硃熹集注: “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后以“升堂入室”指人的学问造诣精深。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除恶务本】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除恶务尽】 语本《左传·哀公元年》:“臣闻‘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 尽’。”后因以“除恶务尽”谓铲除恶势力必须彻底干净,不留后患。

【除残去秽】 扫除残馀,荡涤污秽。喻指彻底革新。

【除暴安良】 铲除强暴势力,安抚善良百姓。

【除旧布新】 革除旧的,建立新的。

【除秽布新】 犹言除旧布新。

【陆离光怪】 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陆离斑驳】 形容色彩绚丽灿烂。

【陆詟水栗】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陵谷沧桑】 比喻世事巨变。

【陵劲淬砺】 强劲锋利。

【陵弱暴寡】 谓欺凌弱小者和少数。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後,以 强陵弱,以众暴寡。”

【陈力就列】 指在所任职位上能恪尽职守。

【陈古刺今】 借古讽今。

【陈言老套】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陈言肤词】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陈陈相因】 ①谓陈谷逐年增积。②比喻因袭陈旧,缺乏创新。

【陈词滥调】 亦作“陈辞滥调”。陈旧、空泛的言词。

【陈辞滥调】 见“陈词滥调”。

【阴差阳错】 见“阴错阳差”。

【阴阳怪气】 态度暧昧,说话神态诡谲。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 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阴疑阳战】 《易·坤》:“阴疑於阳必战。”孔颖达疏:“阴盛为阳所疑, 阳乃发动欲除去此阴,阴既强盛,不肯退避,故必战也。”后遂以“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阴错阳差】 古代历数术语。明王逵《蠡海集·历数》:“阴错阳差,有十 二月,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之前三辰,值辛酉、壬戌、癸亥为阴错;己卯之前三辰,值丙子、丁丑、戊寅为阳差;甲午之前三辰,值辛卯、壬辰、癸巳为阴错;己酉之前三辰,值丙午、丁未、戊申为阳差。盖四段中,每段除十二辰,各馀三辰,三四亦得十二辰,是为阴错阳差也。甲子、甲午为阳辰,故有阴错;己卯、己酉为阴辰,故有阳差也。”后用以比喻因各种偶然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阴谋诡计】 暗中干坏事的计谋,阴险狡诈的计策。

【阴凝冰坚】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语本《易·坤》:“履 霜坚冰,阴始凝也。”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陶情適性】 怡悦情性。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隋珠和璧】 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

【隋珠荆璧】 即隋珠和璧。

【隋珠弹雀】 比喻处事轻重失当。

【隄溃蚁孔】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蝼蚁之穴溃。”后因 以“隄溃蚁孔”比喻小处疏忽,会酿成大祸。

【阳奉阴违】 表面遵从,暗中违反。

【阳春白雪】 ①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名。《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②喻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阳春有脚】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 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后遂以“阳春有脚”称誉贤明的官员。

【阳解阴毒】 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阳关大道】 ①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语出唐王维《送刘司直赴 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后泛指康庄大道。②比喻光明的道路。

【隔皮断货】 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隔岸观火】 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隔屋■椽】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隔靴抓痒】 同“隔靴搔痒”。

【隔靴爬痒】 同“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害。亦比喻做事 不切实际,徒劳无功。

【隔墙有耳】 见“隔墙有耳”。

【隔壁■椽】 见“隔屋■椽”。

【隔壁听话】 见“隔壁听”。

【隔墙有耳】 语本《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 ’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后以“隔墙有耳”谓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

【隙穴之窥】 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

【陨身糜骨】 犹言粉身碎骨。

【陨雹飞霜】 汉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於燕,当夏五月, 仰天而叹,天为陨霜。”《太平御览》卷八七八引《晋书》:“武帝时五月雹,伤禾麦坏屋,时王濬有大功被陷,帝不断。”后以“陨雹飞霜”指遭受冤枉和诬陷。

【际地蟠天】 《庄子·刻意》:“上际於天,下蟠於地。”后因以“际地蟠 天”形容遍及天地间。

【际遇风云】 见“际会风云”。

【际会风云】 遭逢到好的际遇。

【随人作计】 谓顺应他人意旨行事。

【随人俯仰】 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

【随方逐圆】 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 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随方就圆】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随心所欲】 谓任凭意愿行事。

【随世沈浮】 犹言随俗沉浮。

【随地随时】 见“随时随地”。

【随行逐队】 犹言跟着众人一道。

【随行就市】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随车甘雨】 见“随车致雨”。

【随车夏雨】 见“随车致雨”。

【随车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随近逐便】 就近,图方便。

【随物赋形】 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

【随物应机】 顺应事物而机变。

【随波逐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 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随波逐浪】 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 同行同止。

【随波逐尘】 犹言随波逐流。

【随俗沈浮】 谓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随俗浮沈】 见“随俗沈浮”。

【随风逐浪】 ①奔波;颠沛。②犹言随大流。

【随风倒舵】 犹言看风使舵。

【随风转舵】 见“随风倒舵”。

【随珠和璧】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 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后以“随珠和璧”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

【随珠荆玉】 同“随珠和璧”。

【随珠弹雀】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因以“随珠弹雀”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得不偿失。

【随时制宜】 按当时情势采取适宜措施。

【随时施宜】 同“随时制宜”。

【随时随地】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 地点;时时处处。

【随高逐低】 犹言随高就低。

【随高就低】 犹言可高可低,随便怎样。

【随乡入俗】 见“随乡入乡”。

【随乡入乡】 犹言到一个地方就按当地风俗习惯行事。语本《庄子·山木》: “入其俗,从其令。”成玄英疏:“夫达者同尘入俗,俗有禁令,从而行之。”

【随遇而安】 谓能安于所处的各种境遇。

【随寓而安】 见“随遇而安”。

【随寓随安】 犹言随遇而安。

【随圆就方】 同“随方就圆”。

【随机应变】 随着时机和情况的变化,灵活应付。

【随声吠影】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后因以“随声吠影”比喻一经他人嗾使,便不分是非曲直,对人横加噬啮。

【随声附和】 谓自己无主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随声是非】 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谓毫无 主见,一味盲从。

【随声趋和】 见“随声附和”。

【隐名埋姓】 同“隐姓埋名”。

【隐忍不言】 见“隐忍不发”。

【隐忍不发】 亦作“隐忍不言”。克制忍耐,不向人发泄、透露。

【隐若敌国】 语本《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 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后因以“隐若敌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语出《论语·季氏》:“隐居 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邢昺疏:“‘隐居以求其志’者,谓隐遯幽居以求遂其志也。”

【隐姓埋名】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以求不使人知。

【隐约其词】 亦作“隐约其辞”。谓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

【隐约其辞】 见“隐约其词”。

【隐恶扬善】 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

【隐然敌国】 见“隐若敌国”。

【隐迹埋名】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隐鳞戢羽】 见“隐鳞戢翼”。

【隐鳞戢翼】 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隐鳞藏彩】 《後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 网罗高悬,去将安所。”后因以“隐鳞藏彩”比喻潜藏待时。

【隳肝尝胆】 犹言隳肝沥胆。

【隳肝沥胆】 谓剖开肝胆以示真诚。比喻尽心竭力。

【隳胆抽肠】 犹言披肝沥胆。表示真心诚意。

【陇头音信】 南朝宋陆凯与范晔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长安范晔,兼赠 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事见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一。后用“陇头音信”称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金人三缄】 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 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金口木舌】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 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铎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金口玉牙】 喻口齿尊贵,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口玉言】 见“金口玉音”。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口御言】 同“金口玉音”。

【金友玉昆】 谓一门兄弟才德并美。后常用为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金戈铁甲】 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 ①指战争,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③借指武职、 军人。

【金戈铁骑】 见“金戈铁马”。

【金丹换骨】 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金玉之言】 同“金石良言”。

【金玉良言】 见“金石良言”。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比喻外表华美而内质破败。

【金玉满堂】 ①极言财富之多。②引申为称誉才学美富。

【金玉锦绣】 指珍贵华美之物。

【金石之交】 ①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②指盟约。

【金石之言】 同“金石良言”。

【金石不渝】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金石可开】 见“金石为开”。

【金石至交】 见“金石之交”。

【金石交情】 见“金石之交”。

【金石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金石为开】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四》: “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金石丝竹】 指钟、磬、琴瑟、箫管四类乐器。亦泛称各种乐器。

【金印紫绶】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 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後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绶。”亦作“金章紫绶”。《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金光盖地】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金字招牌】 ①指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②比喻在公众中信誉卓著者。③ 比喻冠冕堂皇的名义或称号。

【金谷酒数】 晋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 酒三斗。”后以“金谷酒数”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金枝玉叶】 ①形容美好的花树枝叶。②比喻皇族子孙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金波玉液】 比喻美酒。

【金门绣户】 指富贵人家。

【金城千里】 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

【金城石室】 比喻险固的城池。

【金城汤池】 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

【金相玉式】 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映】 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振】 同“金相玉质”。

【金相玉质】 形容人或物外表和内质俱美。

【金枷玉锁】 枷为套在颈上的刑具,锁为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金枷玉锁” 比喻既是珍宝,又是包袱。

【金昭玉粹】 谓如金玉之明美。

【金科玉条】 同“金科玉律”。

【金科玉律】 谓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金科玉臬】 同“金科玉律”。

【金风玉露】 秋风和白露。亦借指秋天。

【金迷纸醉】 谓居室和陈设精美华丽,使人迷恋醉心。后用以比喻奢侈豪华 的享乐生活。

【金屋之选】 谓被贵人选为妻室。

【金屋贮娇】 《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 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兒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於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原指汉武帝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常用以形容娶妻或纳妾。

【金屋娇娘】 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金屋藏娇】 见“金屋贮娇”。

【金翅擘海】 见“金鳷擘海”。

【金刚努目】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怒目】 见“金刚努目”。

【金刚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针度人】 唐白居易有《白氏金针诗格》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八》。 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因谓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

【金瓶落井】 犹言石沉大海。语本南朝齐宝月《估客乐》诗之二:“莫作瓶 落井,一去无消息。”

【金钗换酒】 语本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 酒拔金钗。”后用以形容贫穷潦倒,落拓失意。

【金钗细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金章玉句】 指华丽的诗文。

【金章紫绶】 见“金印紫绶”。

【金淘沙拣】 从沙里淘拣金子。比喻写作时琢词炼句。

【金貂取酒】 见“金貂换酒”。

【金貂换酒】 《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 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后以“金貂换酒”比喻文人狂放不羁。

【金貂贳酒】 见“金貂换酒”。

【金童玉女】 道教谓供神仙役使的童男童女。

【金碧荧煌】 同“金碧辉煌”。

【金碧辉映】 同“金碧辉煌”。

【金碧辉煌】 形容色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金台市骏】 犹言千金市骨。谓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 恳。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所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

【金榜挂名】 见“金榜题名”。

【金榜题名】 科举殿试揭晓的榜上有名。谓殿试录取。

【金尽裘敝】 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金闺玉堂】 指朝廷官宦。

【金闺国士】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金瓯无缺】 比喻国土完整。

【金鳷擘海】 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金辉玉洁】 形容文辞斑斓简洁。

【金浆玉液】 见“金浆玉醴”。

【金浆玉醴】 ①道教谓以金和玉溶于硃草而成的仙药。参阅晋葛洪《抱朴子 ·金丹》。一说指唾液。②比喻美酒。

【金篦刮目】 比喻翻然醒悟。

【金声玉色】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金声玉服】 见“金声玉色”。

【金声玉振】 ①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 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②比喻声名昭著远扬。③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金声玉润】 喻文章气韵优美。语出汉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金声掷地】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金针见血】 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金蝉脱壳】 见“金蝉脱■”。

【金蝉脱■】 亦作“金蝉脱壳”。①比喻趁暂时未被对方察觉,制造或利用 假象,乘机逃脱。②比喻蜕变改易。

【金璧辉煌】 同“金碧辉煌”。

【金断觿决】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金镳玉络】 见“金镳玉辔”。

【金镳玉辔】 ①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②比喻爵禄。

【金镶玉裹】 喻荣华的生活。

【针尖对麦芒】 犹言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相对。

【针芥之合】 同“针芥相投”。

【针芥之投】 同“针芥相投”。

【针芥之契】 同“针芥相投”。

【针芥相投】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裴 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针锋相对】 ①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对等。②比喻双方策略、言论、行动 等尖锐地对立。

【针头削铁】 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针头线脑】 见“针头线脑”。

【针头线尾】 缝纫用的针线等物。

【针头线脑】 亦作“针头线脑”。①同“针头线尾”。②指针线活。③比喻 细微的事物。

【钉嘴铁舌】 形容嘴哽,嘴犟。

【钓名沽誉】 同“沽名钓誉”。

【钓名要誉】 见“钓名沽誉”。

【钓名欺世】 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钓誉沽名】 见“钓名沽誉”。

【钗荆裙布】 以荆代钗,以布作裙。比喻贫困。语出《太平御览》卷七一八 引汉刘向《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钗横鬓乱】 形容妇女首饰不整,鬓发散乱。

【钜人长德】 指德高望重的人。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语本汉扬雄《羽猎赋》:“於兹乎鸿生钜儒, 俄轩冕,杂衣裳,脩唐典,匡《雅》《颂》,揖让於前。”

【钝口拙腮】 谓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钧天广乐】 《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 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后因以“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

【钳口吞舌】 犹言闭口不言。

【钳口结舌】 形容不敢讲话。

【钳口挢舌】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鉥心刳形】 同“鉥心刿目”。

【鉥心刿目】 犹言呕心沥血。

【鉥心刿肾】 同“鉥心刿目”。

【鉥肝刿肾】 同“鉥心刿目”。

【钿合金钗】 ①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②泛指情 人间之信物。

【铅刀一割】 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 用。

【钩元提要】 见“钩玄提要”。

【钩元摘秘】 探取精微,采摘奥秘。

【钩爪锯牙】 ①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语出《淮南子·本经训》:“ 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於是鸷矣。”②喻人的凶恶残暴。③比喻武装军队。

【钩心斗角】 见“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 亦作“钩心斗角”。①谓建筑物或图纸的结构精巧工致。心, 宫室的中心;角,檐角。②谓精心构制,斗胜争奇。③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

【钩玄提要】 探取精微,摘抉要义。语出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 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钩玄猎祕】 探取精微,搜寻奥秘。

【钩金舆羽】 《孟子·告子下》:“金重於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 哉。”谓二者悬殊,不可作比。

【钩章棘句】 ①谓作文之艰苦。②谓文辞之艰涩。

【钩深致远】 谓能钩取深处之物和招致远处之物。《易·系辞上》:“探■ 索隐,钩深致远。”孔颖达疏:“物在深处,能钩取之;物在远方,能招致之。”《汉书·陈汤传》:“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后以喻探索深奥的道理或形容治学的广博精深。

【钩深图远】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钩深极奥】 谓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 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後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馀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铜山金穴】 比喻极其富有。

【铜山铁壁】 见“铜山铁壁”。

【铜山铁壁】 亦作“铜山铁壁”。①比喻可以信赖的坚强人物。②形容十分 坚固,不易摧毁的事物。

【铜心铁胆】 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铜打铁铸】 形容非常牢靠、稳固。

【铜城铁壁】 见“铜墙铁壁”。

【铜脣铁舌】 比喻雄辩的口才。

【铜围铁马】 比喻坚固的阵势。

【铜筋铁肋】 见“铜筋铁骨”。

【铜筋铁骨】 形容人的身体十分壮实强健。

【铜驼草莽】 同“铜驼荆棘”。

【铜驼荆棘】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 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因以“铜驼荆棘”指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

【铜盘重肉】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铜浇铁铸】 形容体格非常强壮。

【铜墙铁壁】 见“铜墙铁壁”。

【铜头铁额】 形容异常勇猛强悍,刀枪不入。

【铜头铁臂】 见“铜头铁额”。

【铜墙铁壁】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铜铸铁浇】 见“铜浇铁铸”。

【铢寸累积】 见“铢积寸累”。

【铢分毫析】 谓细微地分析。

【铢两相称】 见“铢两悉称”。

【铢两悉称】 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铢两相称】 见“铢两悉称”。

【铢两悉称】 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铢施两较】 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

【铢累寸积】 见“铢积寸累”。

【铢量寸度】 同“铢称寸量”。

【铢铢较量】 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铢积寸累】 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

【铢积丝累】 同“铢积寸累”。

【铢积锱累】 同“铢积寸累”。

【铢称寸量】 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铤而走险】 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铤鹿走险】 ①见“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铭心刻骨】 见“铭心镂骨”。

【铭心镂骨】 形容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铭肤镂骨】 同“铭心镂骨”。

【铮铮佼佼】 《後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后以“铮铮佼佼”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铮铮铁骨】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铮铮铁汉】 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银山铁壁】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银花火树】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银屏金屋】 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

【银钩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 足珍贵。

【银钩虿尾】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 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银钩铁画】 同“铁画银钩”。

【银样蜡枪头】 见“银样■鎗头”。

【银样■鎗头】 亦作“银样■枪头”。比喻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其实中看 不中用的人。■,锡铅合金,即焊锡,色白似银。

【铺天盖地】 形容来势猛,声势大。

【铺采扌离文】 铺陈文采。

【铺眉苫眼】 谓装模作样。

【铺张浪费】 讲究排场,过多地耗费财物。

【铺张扬厉】 张大其事,极意宣扬。语出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 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蹟。”

【铺谋定计】 犹言设谋用计。

【销神流志】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

【销魂夺魄】 犹言失魂落魄。形容心态、神态失常。

【销魂荡魄】 见“销魂夺魄”。

【销声匿迹】 见“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 隐藏声音和踪迹,不公开露面。

【销声匿影】 见“销声避影”。

【销声避影】 犹言销声匿迹。

【销声敛迹】 犹言销声匿迹。

【锄强扶弱】 铲除强暴,扶助弱小。

【锋不可当】 犹言势不可当。

【锋芒毕露】 亦作“锋铓毕露”。①谓笔锋、笔势完全显露出来。②比喻人 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锋铓毕露】 见“锋芒毕露”。

【锐挫气索】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锐挫望绝】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错彩镂金】 谓雕绘工丽。亦用以形容词藻华丽精美。

【错落不齐】 犹言参差不整齐。

【错落有致】 交错纷杂而有情趣。

【错落高下】 犹言长短高低。

【错节盘根】 ①树木坚硬的根、节盘曲交错。多用以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 以处理。②形容人坚韧不拔。

【钱可通神】 形容金钱魔力极大,可买通一切。语出唐张固《幽闲鼓吹》: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史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钢筋铁骨】 比喻健壮的体魄。

【钢浇铁铸】 比喻坚毅顽强。

【锥刀之末】 比喻小事,微利。

【锥处囊中】 ①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 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②借指毛遂。

【锦上添花】 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

【锦片前程】 形容十分美好的前途。

【锦心绣口】 见“锦心绣口”。

【锦心绣腹】 同“锦心绣口”。

【锦心绣口】 比喻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词藻。

【锦衣玉食】 形容生活优裕。

【锦衣肉食】 见“锦衣玉食”。

【锦衣行昼】 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锦阵花营】 见“锦营花阵”。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

【锦瑟华年】 喻青春时代。语出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绣心肠】 见“锦绣肝肠”。

【锦绣河山】 见“锦绣山河”。

【锦绣前程】 见“锦片前程”。

【锦团花簇】 形容五色缤纷,十分华丽。

【锦篇绣帙】 华美的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