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下)之16 —— 计 12,103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遁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遁世绝俗】 见“遁世离俗”。

【遁世遗荣】 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

【遁世隐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遁世离群】 犹言避世独处。

【遁名改作】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遁名匿迹】 隐姓埋名,不露行迹。

【遁形远世】 犹言避世隐居。

【遁身远迹】 犹言避世隐居。

【遁俗无闷】 见“遁世无闷”。

【遁迹空门】 见“遁入空门”。

【遁迹销声】 谓隐居不出。

【遁阴匿景】 隐藏形迹。

【遁逸无闷】 见“遁世无闷”。

【遁迹方外】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遁迹空门】 见“遁入空门”。

【遁迹匿影】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

【遁迹桑门】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遁迹黄冠】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遁迹潜形】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

【遁迹藏名】 犹言隐居不出。

【逾山越海】 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

【逾千越万】 谓数字超过千或万。极言其多。

【逾年历岁】 谓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

【逾次超秩】 犹言越过次序。

【逾沙轶漠】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

【逾淮之橘】 《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逾闲荡检】 越出法度,不遵守道德规范。

【逾墙窥蠙】 见“逾墙钻穴”。

【逾墙钻穴】 亦作“逾墙钻蠙”。亦作“逾墙窥蠙”。语本《孟子·滕文公 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以“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

【逾墙钻蠙】 见“逾墙钻穴”。

【逾绳越契】 ①谓在结绳、书契之前没有文字。绳、契指结绳、书契。②引 申指不通文字。

【游山玩水】 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观赏自然风景。

【游山玩水】 见“游山玩水”。

【游刃有馀】 典出《庄子·养生主》。后以“游刃有馀”谓观察事物透彻, 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游刃馀地】 犹游刃有馀。

【游手好闲】 游荡成性,不好劳动。

【游手好閒】 见“游手好闲”。

【游手偷闲】 同“游手好闲”。

【游手偷閒】 见“游手偷闲”。

【游目骋怀】 纵目观望,舒展胸怀。

【游目骋观】 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游回磨转】 犹言团团转。

【游蜂浪蝶】 比喻冶游好色的浪子。

【游蜂戏蝶】 ①指围着花丛飞舞游动的蜜蜂和蝴蝶。②见“游蜂浪蝶”。

【游荡不羁】 游乐放荡,不受拘束。

【游谈无根】 谓没有根据信口乱说。

【游戏人世】 见“游戏人间”。

【游戏人间】 谓玩世不恭,把人生作为游戏的一种生活态度。

【游戏三昧】 ①佛家谓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②指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 中奥妙而以游戏出之。

【游戏笔墨】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游戏尘寰】 犹言游戏人间。

【游戏翰墨】 见“游戏笔墨”。

【游骑无归】 外出之马,无所归宿。比喻远离根本,不得归宿。

【游响停云】 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语本《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道山学海】 形容学识渊博。

【道不相谋】 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拾遗】 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道不掇遗】 同“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 同“道不拾遗”。

【道西说东】 谓乱加谈论。

【道在人为】 犹言事在人为。

【道在屎溺】 喻道之无所不在。

【道存目击】 语出《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 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目触之而知道在其身,复何所容其言说邪?”谓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在略一顾瞻之中便能感受得到。

【道而不径】 谓走路不走小路,以免危险。

【道同志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契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义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道弟称兄】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道长争短】 见“道长论短”。

【道长论短】 谓评论好坏是非。

【道东说西】 见“道西说东”。

【道骨仙风】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①原为佛教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谓正气 难以修得,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②比喻一事物兴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③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

【道高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道高魔重】 形容法力高强。

【道旁苦李】 同“道边苦李”。

【道无拾遗】 同“道不拾遗”。

【道傍之筑】 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 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道傍苦李】 同“道边苦李”。

【道傍筑室】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道远知骥】 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道路以目】 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道微德薄】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道貌岸然】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道貌凛然】 犹道貌岸然。

【道貌俨然】 见“道貌岸然”。

【道寡称孤】 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道尽途殚】 同“道尽涂穷”。

【道尽途穷】 同“道尽涂穷”。

【道尽涂殚】 见“道尽涂穷”。

【道尽涂穷】 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道殣相枕】 见“道殣相望”。

【道殣相望】 谓路上饿死的人很多。

【道殣相属】 见“道殣相望”。

【道头知尾】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道头会尾】 见“道头知尾”。

【道边苦李】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 小兒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兒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道听耳食】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道听涂说】 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途说】 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遂心快意】 见“遂心如意”。

【遂心满意】 见“遂心如意”。

【遂心应手】 犹言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遂非文过】 饰非文过。掩饰错误和过失。

【遂迷不寤】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遂迷忘反】 见“遂迷不寤”。

【运斤成风】 谓挥斧成风声。形容技术的高妙。

【运斤如风】 见“运斤成风”。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谓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运用之妙,在於一心】 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自如】 谓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运拙时乖】 同“运蹇时乖”。

【运拙时艰】 同“运蹇时乖”。

【运旺时盛】 时运旺盛。指运道很好。

【运乖时蹇】 同“运蹇时乖”。

【运斧般门】 犹言班门弄斧。

【运计铺谋】 运用计谋。

【运掉自如】 谓运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练自然。

【运移时易】 谓运数终尽,时势变易。

【运智铺谋】 运用计谋。

【运策决机】 同“运筹决策”。

【运策帷幄】 同“运筹帷幄”。

【运开时泰】 谓时运吉利太平。

【运蹇时低】 同“运蹇时乖”。

【运蹇时乖】 谓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运筹千里】 见“运筹决胜”。

【运筹出奇】 拟订作战策略,定出奇计。

【运筹决策】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运筹决胜】 谓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语本《史记·高祖本纪》: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运筹决算】 同“运筹决策”。

【运筹制胜】 见“运筹决胜”。

【运筹建策】 同“运筹决策”。

【运筹借箸】 同“运箸”。

【运筹帷帐】 同“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 谓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运筹设策】 同“运筹决策”。

【运筹帏幄】 同“运筹帷幄”。

【运筹画策】 同“运筹决策”。

【运筹演谋】 同“运筹决策”。

【遍地开花】 比喻好事情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遍体鳞伤】 ①谓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②比喻破坏严重,到处可见。

【遐方绝域】 边远偏僻的地区。

【遐方绝壤】 见“遐方绝域”。

【遐州僻壤】 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遐迩一体】 谓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遐迩著闻】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违天逆理】 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

【违天悖人】 违背天理人情。

【违天悖理】 见“违天逆理”。

【违天害理】 见“违天逆理”。

【违世乖俗】 同“违时绝俗”。

【违世异俗】 同“违时绝俗”。

【违世绝俗】 同“违时绝俗”。

【违利赴名】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违法乱纪】 违反法规,扰乱纪律。

【违时绝俗】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违条犯法】 违犯法律条文。

【违条舞法】 见“违条犯法”。

【违害就利】 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违乡负俗】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违强陵弱】 避开强暴的,欺凌弱小的。

【遨翔自得】 自由自在的样子。

【远水不救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远水救不得近火】 见“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解不了近渴】 犹言远水不救近火。语出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 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远至迩安】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远年近日】 见“远年近岁”。

【远年近岁】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远交近攻】 结交远邦,进攻近国。本是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 策略,秦国用它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亦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远走高飞】 逃避到远处去。

【远见卓识】 远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见识。

【远垂不朽】 永垂不朽。

【远溯博索】 谓广泛地推寻考索。

【远愁近虑】 谓考虑周全。

【远虑深谋】 同“远谋深算”。

【远谋深算】 犹言深谋远虑。

【远亲不如近邻】 谓好邻居比远方亲戚更能互相帮助。

【远怀近集】 谓远近的人都来归附。

【远瞩高瞻】 犹言高瞻远瞩。

【遣兵调将】 犹言调兵遣将。

【遣言措意】 同“遣辞措意”。

【遣将徵兵】 见“遣兵调将”。

【遣将调兵】 见“遣兵调将”。

【遣词立意】 同“遣辞措意”。

【遣词造意】 同“遣辞措意”。

【遣词措意】 见“遣辞措意”。

【遣愁索笑】 消愁求乐。

【遣兴陶情】 遣释意兴,陶冶情趣。

【遣辞措意】 谓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遝冈衤复岭】 谓冈峦重沓。

【递胜递负】 谓胜负交替。

【递兴递废】 谓有兴有废。

【遥呼相应】 见“遥相呼应”。

【遥相呼应】 亦作“遥呼相应”。谓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

【遥遥华胄】 谓名人的远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门。

【遥遥无期】 形容达到目的、实现理想的时间还相距很远。

【溯流求源】 同“溯流穷源”。

【溯流徂源】 同“溯流穷源”。

【溯流穷源】 往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溯源穷流】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遭劫在数】 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遭事制宜】 犹言因事制宜。

【遭时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时定制】 谓因时势而规定法制。

【遭时制宜】 犹言因时制宜。

【遭逢不偶】 谓不遇合时机。

【遭逢时会】 同“遭遇际会”。

【遭逢会遇】 同“遭遇际会”。

【遭逢际会】 同“遭遇际会”。

【遭家不造】 语出《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 在疚。”郑玄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孔颖达疏:“往日遭此家道之不为,言先王既崩,家事无人为之。”本为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遭遇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遇运会】 同“遭遇际会”。

【遭遇际会】 犹言逢遇时机。

【遭倾遇祸】 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

【遭际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际时会】 同“遭遇际会”。

【遮人耳目】 见“遮人眼目”。

【遮人眼目】 谓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遮三瞒四】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遮天映日】 同“遮天蔽日”。

【遮天迷地】 同“遮天盖地”。

【遮天盖日】 同“遮天蔽日”。

【遮天盖地】 形容风沙、雨雪大或人马等极多。

【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遮地盖天】 同“遮天盖地”。

【遮地漫天】 同“遮天盖地”。

【遮空蔽日】 同“遮天蔽日”。

【遮前掩後】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遮掩耳目】 见“遮人眼目”。

【適心娱目】 犹言喜心悦目。

【適以相成】 谓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適可而止】 谓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下来。

【適如其分】 犹言恰如其分。

【適材適所】 谓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適性任情】 谓顺适性情。

【適性忘虑】 谓顺悦情性忘却忧虑。

【適居其反】 见“適得其反”。

【適俗随时】 犹言顺应时俗。

【適时应务】 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適逢其时】 见“適逢其会”。

【適逢其会】 谓正好碰上那个时机。

【適得其反】 谓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

【適情任欲】 犹言任情纵欲。

【適情率意】 犹言放任情意。

【適当其时】 谓恰巧遇上那个时机。

【適当其冲】 正好对着冲要。

【迈古超今】 谓超越古今。

【迁臣逐客】 指遭贬官放逐之人。

【迁延日月】 见“迁延岁月”。

【迁延时日】 见“迁延岁月”。

【迁延岁月】 犹言拖延时间。

【迁延稽留】 犹言拖延滞留。

【迁延顾望】 见“迁延观望”。

【迁延观望】 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迁延羁留】 见“迁延稽留”。

【迁思回虑】 见“迁思回虑”。

【迁思回虑】 改变原来想法。

【迁风移俗】 犹言移风易俗。

【迁客骚人】 指被贬谪流放的官吏和失意的诗人。

【迁乔出谷】 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迁善去恶】 见“迁善黜恶”。

【迁善改过】 谓改正过失而向善。

【迁善远罪】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迁善塞违】 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

【迁善黜恶】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迁兰变鲍】 语本《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 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迁兰变鲍”比喻潜移默化。

【迁莺出谷】 见“迁乔出谷”。

【辽东豕】 《後汉书·硃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 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於朝廷,则为辽东豕也。”后以“辽东豕”指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遗文逸句】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遗世忘累】 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遗世拔俗】 见“遗世越俗”。

【遗世越俗】 超脱世俗。

【遗世绝俗】 见“遗世越俗”。

【遗世独立】 谓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

【遗老孤臣】 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遗休馀烈】 见“遗芳馀烈”。

【遗名去利】 谓丢弃名位和利益。

【遗形去貌】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

【遗形忘性】 见“遗形藏志”。

【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遗芬馀荣】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芬賸馥】 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遗芳馀烈】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物忘形】 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遗物识心】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遗哂大方】 见“遗笑大方”。

【遗俗绝尘】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遗风古道】 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遗风逸尘】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遗风馀采】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遗风馀思】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遗风馀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遗风馀烈】 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遗风馀教】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遗风馀象】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遗风馀習】 见“遗风馀俗”。

【遗风馀泽】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遗风馀韵】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遗风旧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遗迹谈虚】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遗音馀韵】 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遗恨终天】 谓终身感到悔恨。

【遗珥堕簪】 见“遗簪堕珥”。

【遗珥坠簪】 见“遗簪堕珥”。

【遗珠弃璧】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 才。

【遗华反质】 谓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遗恩馀烈】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遗笑大方】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遗臭千年】 同“遗臭万载”。

【遗臭千秋】 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世】 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代】 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年】 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载】 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遗臭无穷】 谓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遗训馀风】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遗害无穷】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遗落世事】 谓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遗惠馀泽】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遗祸无穷】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遗魂亡魄】 谓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遗寝载怀】 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

【遗闻逸事】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 载的。

【遗闻轶事】 见“遗闻逸事”。

【遗闻琐事】 见“遗闻逸事”。

【遗黎故老】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遗篇坠款】 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

【遗篇断简】 同“遗编断简”。

【遗德休烈】 见“遗德馀烈”。

【遗德馀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遗编绝简】 同“遗编断简”。

【遗编坠简】 同“遗编断简”。

【遗编断简】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声坠绪】 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遗声馀价】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遗簪脱舄】 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遗簪绝缨】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後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灭烛,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於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原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於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於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谓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遗簪弃舄】 见“遗簪坠舄”。

【遗簪弊履】 同“遗簪坠屦”。

【遗簪弊屦】 同“遗簪坠屦”。

【遗簪堕珥】 ①《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 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後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②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遗簪堕履】 同“遗簪坠屦”。

【遗簪坠珥】 见“遗簪堕珥”。

【遗簪坠舄】 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遗簪坠履】 见“遗簪坠屦”。

【遗簪坠屦】 亦作“遗簪坠履”。①《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 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於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後,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后人合两事为“遗簪坠屦”,比喻旧物或故情。②指遗弃的簪珥鞋袜。

【遗孽馀烈】 指遗留下来的残馀势力。

【遗大投艰】 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

【遗艰投大】 见“遗大投艰”。

【遵而不失】 见“遵而勿失”。

【遵而勿失】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遵时养晦】 同“遵养时晦”。

【遵道秉义】 犹言遵守道义。

【遵厌兆祥】 谓遵循预兆行事。

【遵养待时】 同“遵养时晦”。

【遵养时晦】 谓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遵养晦时】 同“遵养时晦”。

【迟日旷久】 犹言旷日持久。

【迟回观望】 同“迟疑观望”。

【迟徊不决】 犹言迟疑不决。

【迟徊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迟眉钝眼】 谓眼神呆滞,不灵活。

【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决,亦写作“决”。

【迟疑不定】 犹言迟疑不决。

【迟疑不断】 犹言迟疑不决。

【迟疑未决】 犹言迟疑不决。

【迟疑顾望】 犹言迟疑观望。

【迟疑观望】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选色徵歌】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选妓徵歌】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语本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 随雕辇,徵歌出洞房。”

【选歌试舞】 见“选色徵歌”。

【选舞徵歌】 见“选色徵歌”。

【选贤任能】 见“选贤与能”。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

【选贤举能】 见“选贤与能”。

【还元返本】 见“还原反本”。

【还年卻老】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还年驻色】 恢复年轻,永葆青春。

【还珠返璧】 谓宝物失而复得。

【还珠买椟】 同“买椟还珠”。

【还原反本】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还淳反古】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还淳反朴】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

【还淳反朴】 同“还淳反朴”。

【还淳反素】 同“还淳反朴”。

【还淳反朴】 同“还淳反朴”。

【还淳返朴】 同“还淳反朴”。

【还乡昼锦】 《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颜师古注:“言无人见之,不荣显矣。”后以“还乡昼锦”谓富贵还归故乡,犹如衣锦昼行,以示荣显。

【还醇返朴】 同“还淳反朴”。

【还朴反古】 见“还淳反古”。

【邀功求赏】 求取功劳和奖赏。

【邀功希宠】 求取功名和宠信。

【邀名射利】 求取名利。

【邂逅不偶】 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邂逅相逢】 见“邂逅相遇”。

【邂逅相遇】 不期而遇。

【避人耳目】 谓避免走漏消息。

【避人眼目】 见“避人耳目”。

【避之若浼】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 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后以“避之若浼”谓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避井入坎】 见“避坑落井”。

【避凶趋吉】 谓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避世金门】 见“避世金马”。

【避世金马】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 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避世墙东】 《後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 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用“避世墙东”谓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

【避世离俗】 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避瓜防李】 见“避李嫌瓜”。

【避坑落井】 谓避过了坑,掉进了井里。比喻避去一害,又受另一害。

【避李嫌瓜】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 纳履,李下不整冠。”后以“避李嫌瓜”表示避免嫌疑。

【避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 则何以报不穀?’……(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杜预注:“一舍,三十里。初,楚子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避面尹邢】 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 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后以“避面尹邢”称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避重逐轻】 见“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 ①谓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②谓躲开要害问题,只谈 次要的事。

【避俗趋新】 谓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避迹违心】 违背本意而隐匿。

【避穽入坑】 见“避坑落井”。

【避军三舍】 见“避君三舍”。

【避凉附炎】 谓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

【避祸求福】 见“避祸就福”。

【避祸就福】 谓避开灾祸而接近幸福。

【避强打弱】 见“避强击弱”。

【避强击弱】 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 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强击惰】 见“避强击弱”。

【避迹藏时】 逃避时世。

【避毁就誉】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避烦斗捷】 谓避开烦难而比赛简捷。

【避溺山隅】 谓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避实就虚】 见“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 谓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语出《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影匿形】 见“避影敛迹”。

【避影敛迹】 谓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避难就易】 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避难趋易】 见“避难就易”。

【迩安远至】 语本《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 来。’”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后以“迩安远至”谓政治清明。

【邈以山河】 同“邈若山河”。

【邈如旷世】 仿佛隔了久远的年代。

【邈若山河】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邈若河山】 同“邈若山河”。

【邈若河汉】 形容奇异怪诞之极。

【邈处欿视】 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边尘不惊】 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采风问俗】 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采葑采菲】 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

【采薪之疾】 见“采薪之忧”。

【采薪之忧】 自称有病的婉辞。

【采薪之忧】 《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硃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后因以“采薪之忧”指患病。

【采兰赠芍】 语本《诗·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 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蕑,兰也。”后因以“采兰赠芍”比喻男女互赠物品表示相爱。旧亦视为淫佚之行。

【采兰赠芍】 见“采兰赠药”。

【释生取义】 犹言舍生取义。

【释回增美】 《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郑玄注:“释,犹 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后以“释回增美”谓去除邪僻,增加美善。

【释知遗形】 犹言弃智忘身。谓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释缚焚榇】 谓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掉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 种表示。语出《左传·昭公四年》:“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

【豁人耳目】 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豁达大度】 胸襟开阔,气量宽宏。

【豁然大悟】 形容彻底晓悟。

【豁然省悟】 同“豁然大悟”。

【豁然贯通】 顿时晓悟。

【豁然开悟】 同“豁然大悟”。

【豁然开朗】 ①谓顿时现出开阔敞亮的境界。②引申为顿然晓悟。

【豁然顿悟】 同“豁然大悟”。

【豁然确斯】 明白透彻。

【豁口截舌】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意即命人住嘴。

【豺狼当道】 亦作“豺狼横道”。亦作“豺狼当路”。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 握国政。

【豺狼当路】 见“豺狼当道”。

【豺狼横道】 见“豺狼当道”。

【豹死留皮】 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貂不足,狗尾续】 ①谓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貂狗相属】 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貂裘换酒】 《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以所著鹔霜 裘向市人贳酒。又《晋书·阮孚传》谓阮孚尝以金貂换酒。后世即以“貂裘换酒”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豪纵。

【貊乡鼠攘】 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貊乡鼠壤】 见“貊乡鼠攘”。

【貌合心离】 见“貌合神离”。

【貌合行离】 见“貌合神离”。

【貌合神离】 ①亦作“貌合心离”、“貌合行离”。表面上关系密切而实际 上内怀二心。②表面相似而实质不一样。

【貌是心非】 见“貌是情非”。

【貌是情非】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

【貌离神合】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猫鼠同乳】 见“猫鼠同眠”。

【猫鼠同眠】 亦作“猫鼠同乳”。亦作“猫鼠同处”。《旧唐书·五行志》: “(大历)十三年六月戊戌,陇右汧源县军士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害,节度使硃泚笼之以献。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中书舍人崔祐甫曰:‘此物之失性也……猫之食鼠,载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虽微必录。今此猫对鼠,何异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扞敌?’”《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又:“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古人认为猫捕鼠与官司捕盗性质相同,猫与鼠同处或同乳,即为官司废职容奸之兆。后以比喻上下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猫鼠同处】 见“猫鼠同眠”。

【猫噬鹦鹉】 比喻排挤好人。

【角巾私第】 穿常服而居私宅。谓功成隐退。

【角巾东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 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角户分门】 分立门户。比喻结党营私。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解甲休士】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解甲休兵】 见“解甲休士”。

【解甲投戈】 卸掉盔甲,放下武器。谓不再战斗。

【解甲倒戈】 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解甲归田】 脱下战袍,回乡务农。指将士复员,不再从事战争。

【解民倒悬】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 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解衣抱火】 见“解衣包火”。

【解衣般礴】 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 束。

【解衣推食】 慷慨赠人衣食。谓施惠于人。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解衣槃磅】 同“解衣般礴”。

【解衣磅礴】 同“解衣般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