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下)之 6 —— 计 12,103

 

 

 

 


相关网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相得无间】 彼此投合,没有隔阂。

【相视失色】 同“相顾失色”。

【相视莫逆】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以“相视莫逆”谓彼此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相習成俗】 见“相習成风”。

【相習成风】 相互沿袭成为风气。

【相提而论】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来谈。

【相提并论】 见“相提而论”。

【相敬如宾】 见“相待如宾”。

【相喣以沫】 同“相濡以沫”。

【相须为命】 见“相依为命”。

【相为表里】 谓内外互相配合,共为一体。

【相与一口】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相煎何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相互促成。

【相濡以沫】 用口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难中以微小的力量互相帮助。

【相濡以泽】 犹言相濡以沫。

【相濡相呴】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相顾失色】 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慌、惊诧的情状。

【相惊伯有】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 则皆走,不知所往。”杜预注:“襄三十年,郑人杀伯有,言其鬼至。”后因以“相惊伯有”形容自相惊扰。

【相门出相】 见“相门有相”。

【相门有相】 谓宰相人家的后代会出宰相。亦泛指名门必出佳子弟。

【相门相种】 见“相门有相”。

【相门洒埽】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 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於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后因以“相门洒埽”形容干求有术。

【相风使帆】 比喻随机应变,相机行事。

【相时而动】 观察时机而采取行动。

【相时度力】 观察时机估计力量。

【相貌堂堂】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相机行事】 观察时机,灵活办事。

【相体裁衣】 看身体剪裁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眄视指使】 目光斜视,随手指点。形容神态骄傲。

【省身克己】 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省吃细用】 见“省吃俭用”。

【省吃俭用】 见“省吃俭用”。

【省吃俭用】 形容生活节俭。

【省衣节食】 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省役薄赋】 减轻徭役和赋税。谓施行仁政。

【省事宁人】 减少事务,使人安宁。

【省吃俭用】 形容生活节俭。

【省愆寡过】 减少过错。

【看人眉睫】 谓看人眼色。

【看生见长】 谓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一个人非常熟悉。

【看硃成碧】 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看风行船】 犹言看风使舵。

【看风使帆】 见“看风使舵”。

【看风使船】 同“看风使舵”。

【看风使舵】 亦作“看风使帆”。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看风驶船】 犹言看风使舵。

【看风转舵】 同“看风使舵”。

【看破红尘】 谓看破人生,不留恋世间一切。

【看菜吃饭】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景生情】 犹言见机行事。

【看碧成硃】 见“看硃成碧”。

【看家本事】 见“看家本领”。

【看家本领】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眈眈虎视】 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 逐。”

【眈眈逐逐】 贪婪注视、急于攫取之貌。语出《易·颐》:“虎视眈眈,其 欲逐逐。”

【眉下添眉】 比喻重复、多馀。

【眉目如画】 形容容颜美丽。

【眉尖眼尾】 同“眉头眼尾”。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

【眉来眼去】 ①以眉目传情。②形容暗中相互勾结。③谓纵目观览。

【眉南面北】 ①形容彼此不和,合不来。②形容分隔两地不能相见。

【眉厖齿鲵】 眉毛花白,齿落更生细齿。形容老寿。

【眉飞目舞】 见“眉飞色舞”。

【眉飞色悦】 见“眉飞色舞”。

【眉飞色舞】 形容高兴或得意的神情。

【眉飞眼笑】 同“眉花眼笑”。

【眉留目乱】 神色不安貌。

【眉高眼下】 见“眉高眼低”。

【眉高眼低】 ①指脸上的表情,脸色的变化。②比喻待人处世的方法。

【眉眼如画】 见“眉目如画”。

【眉眼高低】 见“眉高眼低”。

【眉清目秀】 形容面貌俊美。

【眉清目朗】 见“眉清目秀”。

【眉扬目展】 精神振奋貌。

【眉舒目展】 同“眉扬目展”。

【眉语目笑】 谓以眉目传情。

【眉头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头眼後】 见“眉头眼尾”。

【眉头眼脑】 同“眉头眼尾”。

【眉欢眼笑】 同“眉花眼笑”。

【眩目惊心】 使人眼花心惊。

【眩视惑听】 迷惑人的视听。

【眩碧成硃】 比喻颠倒是非。

【眢井瞽人】 处于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无见识的庸人。

【眠花卧柳】 同“眠花宿柳”。

【眠花宿柳】 比喻狎妓。

【眠花醉柳】 同“眠花宿柳”。

【眠花藉柳】 同“眠花宿柳”。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眠云卧石】 比喻山居生活。

【眷红偎翠】 形容对春色的依恋。

【眼不回睛】 同“目不转睛”。

【眼不交睫】 同“目不交睫”。

【眼不著砂】 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比喻容不得看不入眼的人和事。形容 对坏人坏事深恶痛绝。

【眼不转睛】 同“目不转睛”。

【眼不识丁】 同“目不识丁”。

【眼中有铁】 比喻军容整肃。语出《资治通鉴·陈世祖天嘉五年》:“春, 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

【眼中拔钉】 比喻除去心目中最痛恶的人。

【眼去眉来】 以眉眼传情。

【眼尖手快】 同“眼明手快”。

【眼光如豆】 同“目光如豆”。

【眼花心乱】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眼花耳热】 眼睛昏花,耳朵燥热。多形容酒酣兴高的神态。

【眼花撩乱】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眼花历乱】 同“眼花撩乱”。

【眼花缭乱】 见“眼花撩乱”。

【眼明手快】 眼力好,动作快。

【眼明手捷】 见“眼明手快”。

【眼底无人】 同“目中无人”。

【眼空一世】 犹目空一切。

【眼空四海】 犹目空一切。

【眼急手快】 见“眼疾手快”。

【眼迷心荡】 眼光迷乱,心神摇荡。形容见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

【眼穿肠断】 形容盼望思念之切。

【眼约心期】 见“眼意心期”。

【眼笑眉飞】 见“眼笑眉舒”。

【眼笑眉舒】 形容极度高兴。

【眼高手生】 见“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 眼界高但能力低。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眼泪洗面】 泪流满面。形容极端悲痛。

【眼开眉展】 犹眼笑眉舒。

【眼想心思】 形容思念之切。

【眼跳心惊】 形容非常害怕。

【眼跳耳热】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形容惊恐不安。

【眼腰黄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 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硃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

【眼意心期】 形容双方愿望一致,精神互相沟通。

【眼语颐指】 用眼色或面部表情示意别人为之奔走。形容有权势者气焰之盛。

【眼瞎耳聋】 比喻对周围情况全不了解。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形容熟悉周围环境,反应灵敏。

【眼观鼻,鼻观心】 ①因害羞、惭愧等而低头的样子。②谓精神集中,心不 旁骛。

【眼馋肚饱】 ①眼睛馋,见好的就想吃,而肚子已饱。形容想吃而吃不下。 ②形容贪得无厌。

【睹物思人】 看到他人留下的东西或死者的遗物,就想起这个人。

【睹微知著】 看到事物的细微迹兆,就可认识其实质和发展。

【睚眦之隙】 见“睚眦之隙”。

【睚眦之忿】 同“睚眦之怨”。

【睚眦之怨】 指极小的怨恨。

【睚眦之怒】 同“睚眦之怨”。

【睚眦之隙】 亦作“睚眦之隙”。同“睚眦之怨”。

【睚眦之隙】 见“睚眦之隙”。

【睚眦触死】 谓因小怨而被处死。

【睡生梦死】 整天像在睡梦里一样。形容糊里糊涂地生活。

【睡长梦多】 犹夜长梦多。比喻时间长,事情易生变化。

【睥睨一切】 犹言傲视一切。

【睟面盎背】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 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意谓仁义礼智植根于心,它生发出来的神色,清和润泽地表现在颜面,显露在肩背,散布到手足四肢。后以“睟面盎背”为仁德者修养到家的表现。

【瞋目扼腕】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瞋目扌戹掔】 见“瞋目扼腕”。

【瞋目张胆】 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瞋目搤腕】 见“瞋目扼腕”。

【瞋目竖眉】 瞪大眼睛,竖直眉毛。形容非常恼怒的样子。

【瞎子摸鱼】 比喻盲目行事,没有明确的目标。

【瞎子摸象】 典出《大般涅槃经》卷三二。相传几个盲人摸大象的身躯,各 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是大象的整个形象。后以“瞎子摸象”比喻观察事物以偏概全。

【瞎子断匾】 失明的人胡乱判定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 结论。

【瞎马临池】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瞎灯黑火】 见“瞎灯灭火”。

【瞎灯灭火】 形容夜色浓重或没有一点亮光。

【瞑思苦想】 深沉地思索;尽力思索。

【瞒上欺下】 对上隐瞒,对下欺压。

【瞒天大谎】 天大的谎话。形容漫无边际的假话。

【瞒天要价】 见“瞒天讨价”。

【瞒天昧地】 见“瞒天瞒地”。

【瞒天讨价】 没有限度的要高价。瞒天,漫天。形容无限度。讨价,指卖东 西的人要价钱。

【瞒天席地】 犹言瞒上瞒下,一手遮天,隐蔽真情。

【瞒天过海】 比喻用伪装来哄骗对方,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瞒地】 犹言瞒上欺下。

【瞒心昧己】 指违背自己良心做坏事。

【瞒神弄鬼】 欺骗摆弄人家,背着人在暗中捣鬼。

【瞠目咋舌】 见“瞠目结舌”。

【瞠目结舌】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瞠目挢舌】 见“瞠目结舌”。

【瞠乎其後】 干瞪着眼,落在后面趕不上。语出《庄子·田子方》:“夫子 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後矣!”

【瞠乎後已】 见“瞠乎後矣”。

【瞠乎後矣】 犹言瞠乎其后。

【瞠然自失】 瞪着眼就像失落什么似的。

【了如指掌】 见“了若指掌”。

【了如观火】 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了若指掌】 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语本《论 语·八佾》:“子曰:‘……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瞬息千变】 见“瞬息万变”。

【瞬息之间】 形容极短促的时间。

【瞬息万状】 见“瞬息万变”。

【瞬息万变】 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瞪目哆口】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之貌。

【瞪目结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瞪眉瞠眼】 立眉瞪眼。形容醉态。

【瞪眼咋舌】 见“瞪目结舌”。

【瞻星揆地】 上观天候,下察地形。

【瞻前忽後】 语出《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后以“瞻前 忽後”形容难以捉摸。

【瞻前思後】 思前想后。形容反复思考。

【瞻前顾後】 ①兼顾前后。形容虑事周密,做事谨慎。②形容顾虑过多,犹 豫不决。

【瞻情顾意】 谓照顾情面。

【瞻云就日】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后以“瞻云就日”形容臣下对君主的崇仰追随。

【瞻云陟屺】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 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

【瞻蒲劝■】 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语本《吕氏春秋·士容 论》:“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瞻顾前後】 见“瞻前顾後”。

【矙瑕伺隙】 窥伺对方空隙。

【田夫野老】 泛指乡间父老。

【田夫野叟】 同“田夫野老”。

【田父之功】 谓不预其事而轻易得益。

【田父之获】 见“田父之功”。

【田父野老】 同“田夫野老”。

【田父野叟】 同“田夫野老”。

【田连仟伯】 见“田连阡陌”。

【田连阡陌】 亦作“田连仟伯”。形容田地广阔。

【田翁野老】 同“田夫野老”。

【田畯野老】 同“田夫野老”。

【申旦达夕】 自夜至晨,自晨到夜。形容日夜不止。

【由博返约】 《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赵岐 注:“不尽知,则不能要言之。”后因以“由博返约”指学成广博之后,更撮其精要,复而归于简约。

【男大须婚】 男子长大成年后总要娶亲成家。

【男大当娶】 见“男大须婚”。

【男大当婚】 见“男大须婚”。

【男女老小】 同“男女老幼”。

【男女老少】 同“男女老幼”。

【男女老幼】 泛指所有的人。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有所分别。这是封建礼教用所谓“礼防”把男女加以 区分。

【男室女家】 犹男婚女嫁。

【男耕女织】 男的耕田,女的织布。旧时指农家男女分工辛勤劳动。

【男唱女随】 犹夫唱妇随。谓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後亦用以形容夫妻和睦。

【男盗女娼】 见“男盗女娼”。

【男盗女娼】 亦作“男盗女娼”。①詈词。男的做强盗,女的当娼妓。形容 没有一个好人。②形容品质行为卑鄙恶劣。

【男婚女聘】 见“男婚女嫁”。

【男婚女嫁】 指兒女成家。语本《後汉书·逸民传·向长》:“建武中,男 女聚嫁既毕,扞长呴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

【男妇老幼】 犹男女老幼。

【男尊女卑】 男的尊贵,女的卑贱。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伦理观。

【男盗女娼】 亦作“男盗女娼”。①詈词。男的做强盗,女的当娼妓。形容 没有一个好人。②形容品质行为卑鄙恶劣。

【男媒女妁】 旧谓男女婚姻的介绍人。男称“媒”,女称“妁”。

【男欢女爱】 语出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后 以为男女亲昵欢爱之词。

【畏刀避箭】 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畏口慎事】 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畏天知命】 谓知天命,识时务。

【畏天恤民】 见“畏天爱民”。

【畏天爱民】 敬畏上天,爱怜下民。

【畏天悯人】 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

【畏死贪生】 害怕死亡,贪恋生存。

【畏威怀德】 畏惧声威,感念德惠。语出《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 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畏首畏尾】 疑虑重重貌。

【畏葸不前】 畏惧胆怯,不敢前进。

【畏影而走】 见“畏影避迹”。

【畏影避迹】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 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后以“畏影避迹”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扰。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头畏尾】 见“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畏怯退缩,不敢前进。

【畏难苟安】 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毕力同心】 犹言齐心协力。

【毕其功于一役】 ①谓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②以形容急 于求成。

【毕雨箕风】 《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 “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原谓民性如星,星好风雨,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以“毕雨箕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毕恭毕敬】 十分恭敬的样子。

【畛域之见】 比喻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

【留有馀地】 犹言留馀地。

【留连忘返】 形容留恋景物,舍不得回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 解决。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犁挠酒】 《汉书·匈奴传下》:“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 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径路,匈奴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饭匕也。挠,和也。契金著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犁”搅酒,作血盟之饮,是汉时汉与匈奴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犁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畔道离经】 背离道统,不遵循经典规定的指导思想。亦指背离常规的思想 或行为。畔,通“叛”。

【异口同音】 同“异口同声”。

【异口同韵】 同“异口同声”。

【异口同声】 不同的人说出同样的话。常以形容意见相同。

【异口同辞】 同“异口同声”。

【异乎寻常】 不同于平常。

【异曲同工】 曲调不同,却同样美妙。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 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同样的效果。

【异军突起】 见“异军特起”。

【异军特起】 ①谓另组一支军队,自树一帜。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②比喻另一种力量或派别卓然兴起。

【异途同归】 见“异涂同归”。

【异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离奇。

【异路同归】 同“异涂同归”。

【异涂同归】 谓道路不同,归宿相同。比喻方法不同,效果一样;或情况有 别,结局一致。

【异端邪说】 指不正当或非正统的学说、言论。

【略不世出】 谓谋略高明,世所少有。

【略见一斑】 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 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略知一二】 稍微知道一些。

【略迹原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明张煌言《答赵安 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

【略迹原情】 撇开表面的事实,从情理上加以原谅。

【略迹论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略高一筹】 比较起来,稍微强一点。

【略无忌惮】 毫无畏忌。形容非常放肆。语本《礼记·中庸》:“小人而无 忌惮也。”

【略胜一筹】 见“略高一筹”。

【略窥一班】 同“略见一斑”。

【略识之无】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 两个字,百试不误。事见《新唐书·白居易传》。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

【番来复去】 见“番来覆去”。

【番来覆去】 亦作“番来复去”。①不断翻身。②反复多次。

【番窠倒臼】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

【画一之法】 谓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画土分疆】 见“画野分疆”。

【画中有诗】 画里富有诗意。

【画水镂冰】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喻徒劳无功。

【画地而趋】 画地作迹,使人循迹而行。喻被礼法拘束而自苦。

【画地成牢】 同“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画地成图】 谓在地上画图,以说明地理形势。

【画地作狱】 同“画地为牢”。

【画地刻木】 指画地为牢,刻木为吏。后用为深嫉狱吏之词。

【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 如后代的牢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扞姬昌呴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后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

【画地为狱】 同“画地为牢”。

【画卵雕薪】 在鸡蛋、薪木上雕画图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穷奢极侈的一种表 现。

【画沙聚米】 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画虎不成反类犬】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 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画虎成狗】 见“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刻鹄】 ①《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 就,犹为谨■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画虎类犬】 见“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类狗】 见“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眉京兆】 本指汉张敞。敞曾为京兆尹,又以为妇画眉闻名,故称。后多 借指夫婿。

【画眉举案】 西汉张敞为妻描画眉毛,见《汉书·张敞传》。东汉孟光为夫 送饭时,把端饭的盘子举到和眉毛一样齐,见《後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画眉举案”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画荻丸熊】 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 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后以“画荻丸熊”称赞母教有方。

【画荻和丸】 见“画荻丸熊”。

【画蚓涂鸦】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辞。

【画脂镂冰】 在油脂上作画,在冰上雕刻,一旦融化,都归乌有。比喻徒劳 无功。

【画野分疆】 指划分疆域而治。

【画蛇添足】 ①《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 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馀的事,反而有害无益。②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著足】 见“画蛇添足”。

【画符念咒】 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令人难以索解。

【画梁雕栋】 见“画栋雕梁”。

【画栋飞甍】 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画栋雕梁】 有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画意诗情】 富有诗画的意境、情趣。

【画饼充饥】 ①《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 饼,不可啖也。”后以“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无补于实用。②喻以空想自慰。

【画龙不成反为狗】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龙刻鹄】 同“画虎刻鹄”。

【画龙点睛】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 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以“画龙点睛”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②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画疆墨守】 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

【畸重畸轻】 偏重偏轻,不合常规。

【畸流洽客】 高行脱俗、广见博闻之士。

【畸流逸客】 指高行脱俗的隐逸之士。

【畸轻畸重】 见“畸重畸轻”。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而无愧色。

【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硃熹集注:“当仁, 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去做,绝不推诿。

【当立之年】 指三十岁。语本《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当刑而王】 《汉书·黥布传》:“少时客相之,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后谓先经受磨难而后飞腾黄达。

【当局者迷】 谓身当其事者反而糊涂。

【当家立事】 见“当家立业”。

【当家立计】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当家立纪】 见“当家理纪”。

【当家立业】 主持家业。

【当家作主】 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作出决定。亦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 居主人翁地位。

【当家理纪】 谓管理家务。

【当家做主】 见“当家作主”。

【当务之急】 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 也,当务之为急。”

【当轴处中】 正处在车轴中心的位置。比喻官居要职。

【当机立决】 抓住时机,立刻判决。

【当机立断】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当头一棒】 ①比喻给人以严重警告或打击。②比喻直截了当,毫不含蓄。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祖师为了打破学人的凡想迷情,棒喝交驰,作为特殊 的施教方式。“棒”始于宣鉴,“喝”始于道一。《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后以“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当断不断】 该作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形容临事犹豫不决。

【当今无辈】 目前没人能比得上。辈,比。

【当世无双】 当代独一无二。

【当耳旁风】 见“当耳边风”。

【当耳边风】 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语本汉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当行出色】 做本行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当场出彩】 旧时戏剧表演杀伤时,用红水涂抹,装作流血的样子,叫做出 彩。今用以喻在人前败露秘密或出丑。

【当场出丑】 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畴咨之忧】 指人才难求的忧虑。

【叠见层出】 屡次出现。

【叠床架屋】 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 理重事衤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宋陆九渊《与硃元晦书》之二:“某窃谓尊兄未曾实见太极,若实见太极,上面必不更加‘无极’字,下面必不更着‘真体’字。上面加‘无极’字,正是叠床上之床,下面着‘真体’字,正是架屋下之屋。”后以“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②比喻反复强调。

【叠矩重规】 形容上下相合。矩,曲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规,圆规, 画圆形的工具。

【盂方水方】 谓水因器成形。喻上行下效。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 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酒解怨】 谓饮酒言欢,消解仇怨。《旧唐书·张延赏传》:“及延赏当 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固情好焉,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於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於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釁未忘也。’”俗称“杯酒解怨”,本此。

【杯觥交杂】 犹言觥筹交错。形容宴饮热烈。

【盈千累万】 形容为数甚多。

【盈篇累牍】 形容文辞冗长。

【盎盂相敲】 比喻家庭口角。

【盎盂相击】 见“盎盂相敲”。

【盛名难副】 《後汉书·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以“盛名 难副”指名过其实。

【盛气凌人】 亦作“盛气临人”。谓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今多用作贬 义。

【盛气临人】 见“盛气凌人”。

【盛极一时】 形容在某一时期极为兴盛。

【盛筵必散】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盛筵易散】 见“盛筵必散”。

【盛筵难再】 谓良会不易重逢。

【盛水不漏】 喻说理严密。

【盗玉窃钩】 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玉,贵物;钩,贱物。

【盗名欺世】 窃取名声以欺骗世人。

【盗亦有道】 谓盗者亦有其为盗之道义。

【盗食致饱】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盗怨主人】 见“盗憎主人”。

【盗嫂受金】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 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后遂以“盗嫂受金”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盗铃掩耳】 同“盗锺掩耳”。

【盗憎主人】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语出《左传·成公十五年》:“ 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难。’”

【盗锺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盟山誓海】 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监主自盗】 盗窃自己所负责经管的公家财物。

【监市履豨】 《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於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 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豨难肥处,故知豕肥耳。”后以“监市履豨”喻善于体察事物。

【监守自盗】 见“监主自盗”。

【监临自盗】 见“监主自盗”。

【尽心竭力】 费尽心思,使出全力。

【尽其在我】 谓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

【尽忠报国】 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

【尽思极心】 用尽心思。

【尽情尽理】 犹言合情合理。

【尽智竭力】 用尽心力。

【尽善尽美】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舜时乐名;《武》,武王时乐名。后以“尽善尽美”指完美至极。

【盘水加剑】 以盘盛水,加剑其上,表示请罪自刎。

【盘石桑苞】 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易·否》: “系於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於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后以“盘石桑苞”比喻安稳牢固。

【盘马弯弓】 谓驰马盘旋,张弓欲射。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 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后以喻故作架势,并不立即行动。

【盘根究底】 喻盘问底细。

【盘根错节】 谓树木根株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荡气回肠】 谓一种陶醉人的气氛回荡在情绪和感觉中。

【蠲敝崇善】 革除敝政,崇尚雅道。

【盐梅之寄】 喻指可托付重任。

【盐梅舟楫】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喻指辅佐的贤臣。

【盐梅相成】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喻指济世的贤臣。

【生上起下】 犹言承上启下。

【生不逢辰】 见“生不逢时”。

【生不逢时】 谓生得不是时候。常作时运不济之叹。语出《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生不逢场】 犹言生不逢时。

【生手生脚】 形容对所做的某项新工作不熟悉的样子。

【生功止过】 鼓励立功,防止过失。

【生生世世】 世世代代;永生永世;永远。

【生生死死】 犹言一辈子。谓从生至死。

【生民涂炭】 犹言生灵涂炭。

【生死之交】 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

【生死不易】 见“生死不渝”。

【生死不渝】 至死不变。

【生死存亡】 生存和死亡;生存或死亡。

【生死肉骨】 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极言恩施的深厚。

【生死攸关】 谓关系到生存或死亡。

【生死长夜】 佛教语。指漫长昏昧的生死轮回。

【生死苦海】 犹言生死海。

【生死骨肉】 见“生死肉骨”。

【生死无贰】 至死无异心。表示坚定。

【生死与共】 生死都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生死醉梦】 形容非常专心。

【生死关头】 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生肉枯骨】 犹言生死肉骨。

【生吞活剥】 ①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语本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 “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②谓不加烹调。③比喻侵略欺凌。④犹言生拉硬扯。⑤比喻一知半解。

【生吞活夺】 形容粗暴地抢夺。

【生花妙笔】 见“生花笔”。

【生花妙语】 指动听的言语文章。

【生辰吉帖】 即庚帖。

【生拖死拽】 形容强行拉拽。

【生拉活扯】 亦作“生拉硬扯”。①犹言生拖死拽。②比喻牵强附会。

【生拉活拽】 谓拉扯,纠缠。

【生拉硬扯】 见“生拉活扯”。

【生知安行】 “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省。古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 质。

【生炒热卖】 谓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生拽活拖】 犹言生拖死拽。形容用力拉扯。

【生拼硬凑】 勉强拼凑。

【生气勃勃】 形容富有朝气和活力。

【生杀予夺】 语本《周礼·春官·内史》:“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 治。一曰爵……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后以“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

【生杀与夺】 同“生杀予夺”。

【生桑之梦】 指三国蜀何祗梦桑生井中,后应梦,四十八岁而卒。《三国志 ·蜀志·杨洪传》“洪迎门下书佐何祗”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部耆旧传·杂记》:“扞何祗呴尝梦井中生桑,以问占梦赵直,直曰:‘桑非井中之物,会当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君寿恐不过此。’祗笑言:‘得此足矣’。初仕郡,後为督军从事……年四十八卒,如直所言。”后以喻死期将至。

【生寄死归】 视生如寄,视死如归。表示豁达之辞。

【生众食寡】 生产的多,消费的少。语本《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恆足矣。”

【生搬硬套】 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方法等。

【生聚教训】 《左传·哀公元年》:“扞伍员呴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 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后以“生聚教训”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生聚教养】 同“生聚教训”。

【生夺硬抢】 谓强行夺过来。

【生荣亡哀】 同“生荣死哀”。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崇敬,死了使人哀痛。语本《论语·子张》:“其生 也荣,其死也哀。”邢昺疏:“生则荣显,死则哀痛。”

【生荣没哀】 同“生荣死哀”。

【生发未燥】 胎发未干。因以指孩童之时。语本《宋书·索虏传》:“焘大 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生龙活虎】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泼有朝气或文章生 动有力。

【生龙活现】 犹言活龙活现。

【生离死别】 难以再见或永久的别离。

【生关死劫】 生的关头,死的劫数。谓人的生死命运。

【生灵涂炭】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矢力同心】 齐心合力。

【矢口否认】 谓一口咬定,拒不承认。

【矢口猖言】 犹言信口胡说。

【矢不虚发】 形容射箭本领极高,每发必中。

【矢心不二】 立誓无二心。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有话非说不可的时刻。

【矢死不二】 见“矢死无贰”。

【矢死无贰】 发誓宁死不变。

【矢如雨下】 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

【矢志不移】 见“矢志不渝”。

【矢志不渝】 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语出《晋书·谢安传》:“安虽受 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矢志不摇】 见“矢志不渝”。

【矢无虚发】 见“矢不虚发”。

【知一万毕】 《庄子·天地》:“通於一而万事毕。”后用“知一万毕”谓 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知人之明】 识别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知人之鉴】 同“知人之明”。

【知人则哲】 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知人善任】 识别部属并善于任用。

【知人论世】 ①《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 以论其世也。”赵岐注:“颂其诗……读其书,犹恐未知古人高下,故论其世以别之也。”谓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有关时代背景。②泛指鉴别人物高下和议论世事得失。

【知己知彼】 见“知彼知己”。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知止不辱】 见“知足不辱”。

【知文达礼】 同“知书达礼”。

【知心可腹】 犹情投意合。

【知心知意】 见“知心着意”。

【知心着意】 谓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知白守黑】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 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知行合一】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名当世】 犹言闻名当代。

【知足不殆】 见“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 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

【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知来藏往】 《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来知德注:“凡 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来·吉凶之理,见在於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知来者,先知也。藏往者,了然蕴畜於胸中也。”后以“知来藏往”谓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知易行难】 谓认识事情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书·说命中》:“说 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知彼知己】 对敌我双方的优劣短长均能透彻了解。

【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

【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语本《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知命乐天】 旧谓安守命运的分限,乐从天道的安排。

【知法犯法】 懂得法律条例而故意违犯。

【知音识趣】 犹言知情识趣。

【知高识低】 谓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知疼着热】 形容对人的关怀、体贴,多用于夫妻或亲属之间。

【知疼着痒】 见“知疼着热”。

【知书明理】 同“知情达理”。

【知书知礼】 同“知书达礼”。

【知书通礼】 同“知书达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