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闻|新书推荐||人部|国学图库|服务社区|18luck鏂板埄app|国学论坛

 

 
 
雄关风采

居庸关

井陉关

娘子关



 

山海关附古渝关

   明代修筑的雄伟的万里长城,自东到西长逾万里,蜿蜒于北国高山峻岭之上,茫茫沙漠之间。长城的东面起点在哪里?在今辽宁省最东部的鸭绿江畔。但一般人只知道长城东端是山海关,这是因为从鸭绿江到山海关一段,原由土石垒起,工程较简单,至今已全部毁坏,而山海关以西的长城,主要用砖石砌筑,工程坚固,至今得以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当然,说山海关是现存明长城的东端,这并没有错。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相连的辽西走廊西端。北倚燕山余脉,东南临渤海湾,当山海之会,因以为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在此筑长城并置关,以防蒙古势力的侵扰。当时又将西面的汉古渝关移此,故后来亦称渝关、临渝关,还有榆关之称(古渝关),汉时置,以临渝水得名。隋开皇年间筑城,据考证,故址在今河北省抚宁县东榆关镇)。这关为万里长城东部最大的关隘,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城,矗立于山海之间的狭长地带上,依山面海,形势雄要。其规模之大,为长城沿线各关口所没有,只有西端的嘉峪关可与之相比。城高14米,厚7米,长4公里余。
   砖石包砌,与万里长城连成一体,十分坚固。城楼九脊重檐,伟拔高耸。有四座主要城门:东为镇东门,南为望洋门,西为迎恩门,北为威远门。在东西两门外,还有延伸而出用以加强防卫的城圈,叫做罗城。全城四周水池环绕,东面还加设夹池。各个城门前原都有吊桥横于池上,今已废。城外有南北两翼城与主关相依,高处设烟墩(烽火台)、营盘,南面有入海石城老龙头。各部彼此呼应,互成犄角之势,形成一套完整的古代城堡防御体系。今关城大体尚完整,其中保存最好,也是气魄最瑰伟的是东门,即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在它高大的城门上矗立着12米高的箭楼,楼分上下两层,其东、南、北三面共开68个红板箭窗,供作战时射击之用,平时关闭。在箭接西面二楼棂窗上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巨幅匾额,镌刻着“天下第一关”五个行楷大字,字高达1.6米,笔力沉雄顿挫,别具一格,非常出名。据说,这块匾额为明代当地进土肖显所书。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接的楼下,楼上收藏的一块为1879年(清光绪五年)重刻,现在楼外悬控的则是1919年再刻的。
   山海关所在的辽西走廊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地带,山海之间相距不过数公里,峭壁洪涛,束若瓮牖。山海关据此要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明所特别倚重。山海关作为一座军事重镇,在明代初、中期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势力的侵袭,至明代后期,则主要是防备东北方女真的入侵。
   这关的得失,实为京都北京安危所系。至于古渝关,在隋唐时代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北部契丹的侵犯。
   从早期古渝关到后来的山海关,经历了很多次战争。
   首先要提到,古渝关作为东北方的门户,曾不止一次输送古代中期国势强盛的隋唐的军队出境,远征高丽。史载:“隋文帝、炀帝高丽之伐,四出师皆无功。”唐太宗时期曾三次出师伐高丽也无好结果。关于隋炀帝远征高丽还有一个历史插曲。据史载,荒淫又喜巡游征伐的隋炀帝于大业九年(613)再次亲率大军出古渝关东征时.在黎阳督运粮草的大臣杨玄感举兵造反。杨曾遣人与在长安的起义军领袖李密联系。李密告诉杨玄感乘炀帝远征辽外,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炀帝可不战而擒。可是杨玄感来实施过计划。如果接李密之计而行,那该早把这个暴君拉下马了。
   唐代中期以后,东北契丹为患。开元二十年(732)契丹可突干背叛,于古渝关外打败唐军,天复三年(903)契丹主阿保机遣将率兵犯古渝关,为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的军队所败。五代梁乾化年间,古渝关为契丹所取,契丹人游牧于营(今河北昌黎)、平(今河北卢龙)两州之间,成为大患。
   到了北宋后期,东北的女真族逐渐强盛起来,屡屡犯边,成为新的祸患。宣和末年,古渝关为女真所得,关内金人和汉人来处。后来金将斡离不就是从平州率兵南下侵宋,导致北宋的覆灭。
   自明代建成山海关后,这里同样发生过不少次战争。
   最著名的是明末李自成的军队与吴三桂及清朝的军队在此决战,甚为激烈。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明朝京都北京以后,盘踞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见大势已去,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后来吴三桂风闻起义军拘禁了他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便“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身投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投降,割发称臣,并拱手献出山海关。李自成闻讯于四月二十日亲率6万余人挥师东征,与吴三桂争夺山海关。起义军把吴军团团围住,吴三桂多次突围不成,正濒临灭顶之灾的紧急关头,不料清军应吴三桂密约,派14万人马突然从侧翼向李自成扑来,加上这时天气又坏,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打乱了起义军的阵脚。李自成见已不能继续攻打山海关,便决定撤兵,且战且退,于26日返回北京。
   19O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从海路入侵山海关。
   侵略军在山海关内外烧杀掠夺,将城门上的新式大炮全部拆下运走,还拆毁了老龙头上雄伟的古建筑澄海楼。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公元1922——1924年,直奉两军曾在山海关内外展开血战,至今犹可见留下的累累弹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了我国东北,疯狂地把军队一直驻扎到山海关的东罗城,设立起日本驻屯兵司令部。1934年1月1日至3日,我国人民发起了有名的榆关(既山海关)抗战。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守卫山海关的东北军与人民一起奋起抗击,英勇保卫山海关。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关城不幸被日本侵略军攻破,不少将士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海关一度获得解放。但国民党发动了内战,向山海关发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了掩护调往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出关,曾展开历时20天之久的山海关保卫战,于完成任务后撤离。
   山海关据有山海之灵秀,本身又是一座军事雄关,周围更有许多名胜古迹。关南八里的渤海滨老龙头是现存明长城实际上的最东起点。这里地势高起,海天开阔,是观海的理想场所。这里原来从海岸起“砌石为垒,建有高三丈,长七丈的入海石头城,与岸上长城相连,为明万历七年(1579)
   蓟镇总兵戚继光时所建。从远看,它恰似万里长城巨龙伸颈入海的龙头,在海中戏水拨浪,甚为壮观。据说老龙头即由此得名。经历4O0多年,如今入海长城已全部坍塌,但老龙头山岗下尚留有长约50米,宽约10米的花岗岩条石堆积,可供游人观瞻。山岗上立有一块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据说是戚继光的手迹。从前老龙头宁海城上原建有一座澄海楼,清代几个皇帝每次回奉天祭祖总要前来登楼观海景。可惜于1900年被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所拆毁。
   山海关北面的燕山群峰中,角山是一处风景胜地。迤逦西来的燕山至此顿起高峰,它就是角山,以山顶有巨石如龙首戴角得名。角山是万里长城从山海关起步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山峰。长城从渤海之滨经关城缓缓登上燕山,到此昂首直上,跃至顶峰,然后沿山脊奔腾而去,好不雄壮!角山还是观看日出的佳地,拂晓时分,从角山之巅俯瞰苍茫的大海,但见灿霞满天,一轮红日跃出海面,日边红云四护,恍如莲座。人称此景为“瑞莲捧日”,令人陶醉。
   角山虽高山海关很近,环境却非常清幽,从城区至此,仿佛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古人有诗云:“每日城中见角山,入山始觉运人寰。”这是实话。山腰原建有角山寺,可惜已毁。
   角山的长城以陡险著称,其中二号敌台屹立在悬崖峭壁上,惊险非凡。距二号敌台不远的小山头上有烟墩(烽火台),据称它是在人烟稠密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烟墩,高的1O米,下半部由花岗岩条石和石块砌成。上半部外包城砖,顶部有垛口、射洞、石门,四周有通往顶部的台阶,士兵值岗时要用软梯爬上去。登临这个烟墩,山海关风光一览无余。
   山海关东西1公里外有由燕山余脉形成的一带低丘,叫欢喜岭,据说取古代远征者由此出入,“入时欢喜出时愁”
   之意命名。欢喜岭上曾建有威远城,俗名呜咽城,建筑结构精巧、坚固,据传为明末吴三桂时所筑。此城既便于瞭望,又可屯兵,与关城前后呼应,成犄角之势。它是一座前哨营垒,是山海关的第一道防线。现在这城仅剩断垣残壁,一片瓦砾。据说吴三桂曾在这座小小城堡内与清摄政王多尔衮相勾结,请清兵入关,因而留下臭名。
   山海关以东4公里外的凤凰丘上有远近驰名的孟姜女庙,当地称姜女庙,也叫贞女祠,是后人为祭祀因夫被征筑长城而不远万里到此寻夫的孟姜女而建造的(据称此祠创始于宋以前,后于明万历年间重修)。因此,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大意是:孟姜女因夫被征筑长城,万里寻夫送寒衣来此,得悉其夫已劳瘁而死,痛哭不止,长城为之倾圮800里,露出其夫的尸体,孟姜女亦投海而死。庙院内有前后两段,前殿有孟姜女的塑像,龛上横匾写着“万古流芳”四字。两边柱上刻有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门前廊柱上有对联一副,极有意思。上联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为“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对联表面看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庙旁有“望夫石”、“振衣亭”。“望夫石”相传是当年孟姜女寻夫站立的地方,那“振衣亭”说是康熙年间为皇帝拜庙休息而筑的。庙下的大海里还有孟姜女坟呢。
   高大宏伟的山海关,在历史上经历了多少次暴风骤雨的袭击!现在虽已失去防边作用,可它作为古时宏构巨制和可贵的历史军事文化遗产,永远值得珍视。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这里设立了文物保管所,1961年宣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里又以其景物壮丽,山海风光殊胜,历史遗迹丰富多采,成为著名的旅游区,每年来此旅游参观的中外游人不绝。现有北京至哈尔滨的铁路经此,并有公路通往各地。这里仍不失为华北和东北之间的交通和军事战略要地。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www.trostore.com
国学网总编室 010-68900123转808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发现侵权 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