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长城,也成就了一批莘莘学者。
许成,就是其中之一。认识许成,是读他出版的《宁夏古长城》一书。令我产生采访他的意念,是中国长城学专家罗哲文为他的书作的序。
在位于宁夏银川市老城的一条胡同里,记者叩开了许成家的门。或许因为有约在先,他那十几平方米的书房,收拾得井井有序。而眼前的许成,虽刚四十有五,长期的野外考古,风餐露宿,面庞显得有些苍老。
接过许成的名片,上面印着一长串的头衔: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宁夏博物馆考古队队长,中国长城学会理事,中国长城博物馆学术顾问……不过,许成认为,最能肯定他的辛苦、他的努力、他的成就的,还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获得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在黄河边上,喝着黄河水长大的许成,1976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执意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从事考古事业。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的西北部,对他产生着神奇般的吸引力,他把全身的精力都投入到考古工作中。那是很偶然的机会,1979年,国家文物局在呼和浩特召开第一次长城保护研究工作会议,许成带着他在宁夏长城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与会。他在会上颇有见地的发言,引起中国长城学专家罗哲文先生的重视。会议一结束,罗先生就领着许成、中国文物出版社赵洛,开始了长城的全线考察。
“沿着长城走,从内蒙古到宁夏、甘肃,到陕西、山西、河北……当时,罗老年事已高,他边走、边记录、边拍照,我年轻力壮,背背包、探路,当助手。近两个月的考察,最后在大同分手,他们回了北京,我回宁夏。从那以后,我对长城的偏爱就一发不可收了。”
“宁夏大地堪称长城博物馆:有秦长城、隋长城、宋壕堑、明长城;其结构有黄土夯筑、砂石构筑、石块垒砌。如将各朝代在宁夏修筑的长城相加,其长度可绵延3000多里。”许成侃侃而叙。
他埋头研究花了整整10年时间。前5年,他全力投入长城的考察,贺兰山、罗山、六盘山的沟沟坎坎,他都走到了。后5年,则整理研究资料,至1988年《宁夏古长城》一书的正式出版,使宁夏境内各朝代所筑长城的分布、走向、历史及现状,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记载。
由于工作的需要,这些年来,许成将大部分精力转至贺兰山岩画和西夏文化的研究。“无论是研究长城,还是研究岩画,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就是要将探讨、挖掘出的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忠实记录下来,对历史、对后人负责。”
听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长城行”报道计划,许成有些兴奋:“这个计划好哇,系统报道长城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沿线人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值!近些年来,有些地方、有些机构打着‘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旗号,乱集资,发长城财,我这个长城学会的理事,实在看不惯。”
他说,这些年来,有关古长城的研究,造就了一批专家、骨干。听说我们的“长城行”采访,还要沿着银川、吴忠、青铜峡、中卫,走武威、张掖、酒泉直至嘉峪关,热心的许成找出电话本,为我们提供沿线长城研究专家的姓名、电话。
《宁夏古长城》一书出版已近10个年头,许成认为,中国还缺少一部权威性、图文并茂的长城专著。长城,对他来说,仍有一段不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