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入收藏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陈中凡先生逸事
著名教育家陈中凡
陈中凡先生简介
冼玉清致陈中凡函札笺释
诗歌写成八年抗战史,普通市民欲出版陈中凡诗稿
南京大屠杀又现铁证-长诗《金陵叟》
刘师培遗稿之谜
读书“数字”经
群星璀璨的南京民国学术大师(二)
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陈中凡:人品与学识交相辉映的国文大师

 

 

 

 

 

著名教育家陈中凡

作者 孙洵

  陈中凡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他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十几所高等学校,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学术研究上他涉猎广泛,著述颇丰,且善于做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主要专著有:《古书读校法》、《诸子书目》、《经学通论》、《诸子通谊》、《书目举要补正》、《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韵文通论》、《周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民主与教育》、《中国民主思想发展史》、《汉魏六朝散文选》、《怎样指导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等。其中《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书,于 1927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本当代著名汉学家青木正儿在其《中国文学概说》中将此书列于选读书目之一。后来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等人在这方面的论著才相继问世。足见陈先生的著述在学术界有深远的影响。

  陈先生原名钟凡, 1888 年 9 月 29 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上冈镇七里庵乡的一个书香门第。所以学人多敬称他为“盐城陈子”。父亲陈玉冠是晚清秀才、廪生,于经史文诗造诣极深。叔父陈玉澍字惕庵,晚清举人。曾先后师事黄玄同、王先谦诸大家。陈中凡幼时聪明睿智,性情敦厚,读书勤奋,常过目而不忘,深得父亲和叔父的喜爱,玉澍公又亲为其执教。家学之渊源,治学又严谨,使得少睥时代的陈中凡在乡里已负才名。后来,玉澍公应邀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任教。陈中凡也在 1907 年来南京报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该校就读。当时国内知名学者李梅庵、缪筱珊、陈三立、方履中等人也在两江师范学堂授业。陈中凡如饥似渴,聆听教诲,博采众长,遂使眼界大开。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陈中凡和其它爱国学生一样,毅然剪掉头上的辫子,以表示拥护辛亥革命。就在此时,“辫帅”张勋张牙舞爪、梦想复辟,还扬言要捕杀头上没有辫子的人,更加激发民众的愤怒。是时,柏文蔚率领的江浙联军向镇江方面进发,陈中凡星夜赶去镇江。这位文弱书生遂投笔从戎,后随军参与光复南京之役。

  1913 年,政局已较稳定。陈中凡求知心切,又风尘仆仆的赶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二年转入文科学习哲学,兼学文学。因陈中凡的功力深厚,又勤于思考,深得经学大师刘师培的赏识。此时陈独秀正在北京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提倡新思想、新文化,青年学生都为之倾倒。陈中凡也常在课余前去求教。 1916 年,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师生感情越发诚笃了。不久,陈独秀兼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这相当于后来的文学院院长之职)。陈独秀不仅深谙旧学,又力主对古典文学要“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这一思想对陈中凡的影响是极大的。一直到 1942 年,陈独秀病故,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才中止。

  1917 年,陈中凡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因学业优良被留在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撰处任职。不久,又兼课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今天台湾声誉卓著的苏雪林教授(自号绿漪女士),就是他在这个时期的授业女弟子之一。 1921 年秋,陈中凡应聘南下,任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不久,便在南京香铺营定居下来。 1924 年的暑假,陈中凡与鲁迅先生在西安见面。当时,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为活跃学术气氛,提高西北地区的文化水平,在西安举办暑期学校,聘请全著名学者为之讲学。陈中凡是以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的身份应邀去西安的,并在 1924 年 7 月 9 日晚见到鲁迅先生,还同宿在耀武大旅馆。直到 1976 年,陈中凡应《西北大学学报》之约,撰写了《鲁迅到西北大学片断》一文。这是陈先生生前最后一篇回忆鲁迅的文字了。

  1928 年春,陈中凡应邀到上海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他不仅孜孜于学业,还广罗俊彦。曾先后约请李达、邓初民、洪深等专家到校任课。

  陈先生在教授生涯中,兢兢业业、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爱戴。课余之暇,也雅好琴曲书画、诗词唱酬。据缪含同志回忆:“ 1936 年暑期,陈老应工余联欢社邀请演出昆剧《贵妃醉酒》,先严欣然携我偕往香铺营文化会堂观赏。演出颇为精彩。作为蜚声国内外的著名学者,平素庄严儒雅,竟然粉墨登场,在红氍毹上扮演风流皇帝李隆基,演技娴熟。若非先严从旁揭示,无从分辨庐山真面。演出后,一时士林传为佳话。”

  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热情支持国统区的民主斗争,并公开宣称平生“三不”主义:即一不做官,二不参加党派,三不接受官方津贴。表现了一个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觉悟和良心。解放后,他才由陈敏之、李相符等同志的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还热情的参加党所领导的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为了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要求,陈中凡教授利用星期天休假,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举办文学讲座。郑山尊、赖少其、孔罗荪等同志创办的艺人讲习班,陈先生也在戏曲理论方面做了很多辅导。他还力图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不断刷新科研成绩。从 1956 年到“文革”前,他先后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报刊上发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论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杂剧》、《梁辰鱼〈浣纱记〉改编本前言》、《元好问及其丧乱诗》、《高明〈琵琶记〉评价的商榷》、《论〈吴越春秋〉为晋汉间说部及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元曲研究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关于〈西厢记〉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关于(西厢记)杂剧的作者问题》、《有关古代历史剧的几种看法》、《再谈〈西厢记〉的作者问题》、《汤显祖〈牡丹亭〉简论》、《从隋唐大曲试探当时歌舞戏的形成》、《继承古典文学遗产必须采取革命的批判态度》等文章。陈先生撰写的有关古典小说和戏曲方面的论文,在推动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国以后直到六十年代,他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学有成就的研究生,如吴新雷、董健、姚克夫等同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先生虽已九十高龄,暮年夕照,但党和国家新的面貌、新的希望,燃起他极大的政治热情,坚持参加社会活动。他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文史馆代馆长、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陈中凡教授于 1982 年 7 月 22 日在南京逝世,终年 94 岁。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
010-68900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