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国学网站--当代学人--杜维明
 
杜维明: 人文学科不会式微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

人物档案:杜维明

先为己后能为人 以内在价值转化外在

人文学科不会式微

 

光明日报 记者 术术
  

本报讯  汇集了众多学界名人的“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已经于5日闭幕,这也是继北京大学日前主办的“北京论坛”之后,又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人文社科研究大会。近期的这些大动作的“文化论坛”在学术圈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不过也有意见认为论坛耗资甚巨但缺少现实意义。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杜维明、汤一介等知名学者,他们强调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汤一介表示,这类文化论坛可以将各种文化门类的学者汇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了解和学习,“首先是开阔视野,有助于文化界的学科建设。至于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多大影响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事实上,汤一介在论坛上的发言《走出中西古今之争,汇通中西古今之学》就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论题,汤一介认为,今天的中国应该走出“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让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能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的文化”。

  针对当今中国人文学科式微的说法,儒学家杜维明认为恰恰相反,21世纪的信息社会正是人文学科发展的一个契机,因为物质条件发展并不能离开精神价值的发展。但他强调,人文学科的价值被社会各个阶层重视,还要经过很长时间,这需要公众知识分子、媒体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努力。

  论坛的很多发言都表达了对当下文化现状的关切。比如作家阿来认为,可以通过各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共建一种美好的公共语言,作家王蒙在发言中也说,我们可以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以海纳百川、开阔明朗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开放与交流。

  除了论坛主旨外,还有一些针对论坛的技术性方面的批评。比如某媒体称,大会限制发言时间,引起学者反感。对此,文化会副主席王石承认,大会给予每位学者10分钟的发言时间的确太少,很多人没有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yxl@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