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契诃夫手记》是契诃夫的文学创作备忘录,是契诃夫在他严肃正直的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的感触,也包括了他的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作家的著作所抄录的精粹。手记的语言一如他的创作中的语言,简洁而朴实,富于诗意。 |
|
本文集系为庆祝贾植芳先生九十华诞而编,分为创作、理论、书信日记、翻译四卷,总计130余万字,反映了贾植芳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投身左翼文艺运动以来作为“七月派”代表作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学术领域著名学者的活动成就。 |
|
本书以现代观点研究清代经济社会构成,意图解释并搜求清代经济社会的意义所在,尝试对中国传统专制社会的灭亡命运作出总结,并对中国社会走向新生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作出警示,充分体现了贾植芳先生青年时代忧国忧民的社会关怀和批判锋芒。 |
|
本书是王元化先生的第八本论文集,收入了作者1993年之后的大部分文字,它们留下了这些年来作者的思想痕迹,其中突出了作者对“五四”的反思。书中收入的,既有正规的学术论文,也有为别的著作题写的序和跋,以及一些学术随笔和日记。 |
|
本书收录了王元化先生1940年至1993年前后五十三年间的短文二百二十九篇,达二十五万言。在这跨越半个世纪的纪录中,可见出王元化先生所经历的思想变迁和世事沧桑。 |
|
本书系在1979年初版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基础上修订而成,并改名为《文心雕龙龙讲疏》,取既有讲话,也有疏记的意思。1946年,王元化先生在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任讲师时,曾讲授《文心雕龙》。书中的某些观点,即萌发在那时的讲课中。 |
|
本书出版于史学泰斗蔡尚思先生百岁寿辰之际,收入迄今为止所能搜集到的蔡尚思先生的全部学术专著及论文,基本按各著作出版的时间顺序编排。这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研究,将会具有极大的助益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
|
本书为蔡尚思先生八十五岁高龄时所撰,是中国思想史上关于礼教思想的填补空白之作。全书取材庞杂,选取了自先秦至民国代表人物一百六十余名,逐一概述其思想特色及其在传统礼教史上的影响,立论有据,对于前人和旁人的研究,力避人云亦云,务求多提新见。 |
|
·《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附补编)》 蔡尚思/撰,李妙根/导读 蔡尚思先生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名学者。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针对当时朝野一片尊孔浪潮,陆续撰写了一批批判孔教及其现代流变的文章,并于1950年以《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为名结集出版。其犀利与严厉程度超过同时代其他人,也超过“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健将。 |
|
黄侃(1886~1935),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长于经学、小学,其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蔚成一家之言,影响巨大。本书收集了记述黄侃论学大旨的文章,及其传记、逸事、著作目录等,作者大多是黄侃的师友和亲炙弟子,便于今人理解这位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 |
|
中国文学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中国文学史则是一门刚满百龄的年轻学科。文学史的学科概念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因作者姓程,所以书名冠以“程氏”,以此区别于其他众多的文学史著。书名中的“汉语文学”意味着本书不涉及汉语文学以外的其他中国语言文学。 |
|
本书为“武汉大学百年名典”之一,是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精选了十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分上下两辑,合为一册,详加笺释,文后附以精辟的按语。上辑五篇是概说部分,下辑五篇专论文学创作内部规律。 |
|
《校雠广义》是中国校雠学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编》《典藏编》《版本编》《目录编》。《校雠广义》是中国校雠学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编》《典藏编》《版本编》《目录编》。典藏编共分六部分,分别包括典藏学的建立与典藏的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书籍亡佚等。 |
|
《校雠广义》是中国校雠学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编》《典藏编》《版本编》《目录编》。校勘编由七部分组成,分别包括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校勘的资料、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
|
《校雠广义》是中国校雠学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编》《典藏编》《版本编》《目录编》。目录编由八部分组成,包括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结构及其功用、目录的著录事项、目录的分类沿革、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目录的编制。 |
|
《校雠广义》是中国校雠学扛鼎之作,包括《校勘编》《典藏编》《版本编》《目录编》。版本编有图50幅,主要介绍了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 |
|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必读历史书籍,旨在替有志研国史的青年们指出了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张舜徽先生是现代史学大家,殚见洽闻,融会贯通,度人金针,出语不玄,堪称出色当行。 |
|
本书属于“桂岳书系”,是张舜徽先生的学术论著选集。先生在治学上主张走博通之路,他本人涉足的学术领域也很宽,本书按文献学、文字学、经学、学术史、哲学、史学等方面集中收录了其论文。此外还收入了为数不少的自序,阐发了先生对有关问题的观点。 |
|
本书是作者所撰《中国近百年学术史》的一部分。当时着重阐述扬州学派,原名《扬州学记》,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重新整理、补充、修订,写为语体文,并改用今名,旨在阐述清代扬州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治学方法。 |
|
本书是张舜徽先生根据其多年研究古代史籍时所写的笔记去粗取精,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编写而成。共分四章:一论校读古代史籍的基本条件,二论校书,三论读书,四论辨伪与辑佚。凡校读古籍遇见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方面,都在书中一一作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