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系为庆祝贾植芳先生九十华诞而编,反映贾植芳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投身左翼文艺运动以来作为“七月派”代表作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学术领域著名学者的活动成就,本文集主收具有文献价值的著译和首发及散佚文稿,近年新出或重版的著译不在此列。《文集》共分四卷,每卷30万字左右:第一卷为“创作卷”,收录自20世纪30年代至近期贾植芳先生所写的小说、散文和随笔;第二卷为“理论卷”,收录贾植芳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等研究领域撰写的理论文章;第三卷为“书信日记卷”,收录贾植芳先生致胡风及致贾夫人任敏女士的书信,并将首次发表1985—1987年贾先生退休之前的日记;第四卷为翻译卷,收入贾植芳先生50年代翻译的已绝版多年的三种译作:《论报告文学》、《契诃夫的戏剧艺术》、《俄国文学研究》。由于篇幅限制,贾植芳先生近年出版、重版或即出的多种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著译,如《狱里狱外》、《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契诃夫手记》、《写给学生》以及收入《解冻时节》、《早春日记》等书中1985年以前的日记部分,暂不收录。
贾植芳(1915~2008),山西襄汾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早年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是“七月派”重要作家之一;后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成就卓著。
《贾植芳文集》:一本好书
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贾植芳文集》是一本好书。贾先生既是作家、学者,也是翻译家,但是最重要一点,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做学术研究也好,书信也好,首先完整地体现了他高贵的人格。我们作为贾先生的学生,想把他多年的成就综合起来,通过 文集展示贾先生被淹没已久的、辉煌高贵的一生。不只是出一本书,今天的社会更需要受到人格的教育,这本书是给我们重新认识贾先生的一次机会。平庸的风气弥漫了我们的社会,这样一种环境,我们学习贾先生高贵的人格对我们的社会有好处,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文学作品方面,林白的《妇女闲聊录》虽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是了解当下农村生活的一部重要作品。林白是一个主观意识比较强的作家,在这部作品中她的文风发生了变化,作者的个性不重要了,她记录了农村妇女的口述,而不是有意识的采访口述。从各种角度来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农妇不是故意告诉读者怎样,而是在闲聊中无意透露出农民的精神状态,文化生活及经济状况。这对林白来说是没有接触过的作品,一切农村生活变得新奇,作品也保持了鲜活性,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新的信号,上世纪90年代很多作家关注个人生活,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兴趣上,现在出现这样的写法尤其值得重视。
从文学创作来说,希望读到更深刻、更真实地展示中国当下社会生活的作品。另外,我希望在今天当下学术空气和文学创作空气都比较平庸、追求规范化的背景下,有更强烈的、知识的声音出现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中。
我买书一是喜欢,一是需要,但很难用数字表现去书店的频率,就像上下班一样,任何情况下到书店都不会空手出来。
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