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自序称:“往余为大学文科讲授‘国学概论’,即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四十八篇为教本。”张先生言本书旨在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必读历史书籍,替有志研国史的青年们指出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 |
|
本书为《国学大讲堂》丛书中的一种,《国学大讲堂》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国学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本书即为《说文解字》导读分册。 |
|
本书运用“将理论问题历史化”的研究方法,在康熙朝诗学的总体背景下,从王渔洋的诗学理论入手,通过王渔洋与清初诗坛重要人物的交往,王渔洋诗学与清初文学思潮的关系及对康熙朝诗学的影响,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康熙朝诗学的基本走向。 |
|
本书对20世纪中国四代学者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审慎的求实之风展现了他们的学术道路、学术方式和学术成果的各自风貌,意欲唤起当今学者对群体及自身命运的思索,对学术环境的警惕,从而保持清醒的学术理念,不要迷失自己。 |
|
本书运用“将理论问题历史化”的研究方法,在康熙朝诗学的总体背景下,从王渔洋的诗学理论入手,通过王渔洋与清初诗坛重要人物的交往,王渔洋诗学与清初文学思潮的关系及对康熙朝诗学的影响,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康熙朝诗学的基本走向。 |
|
本书选择了古典诗歌的十二个基础性的同时也是富有活力、涵盖广泛内容的概念和命题来讲行讨论,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古典诗学史。作者认为历史研究是理论阐释的基础,只有历史的方式才能提供全面把握概念和命题的所有语境含义的可能。 |
|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上编为目录,下编为提要。上编“清诗话见寸书目”,将已知967种清诗话以类相从,分为五类,便于了解清诗话的全貌;“清诗话待访书目”,收亡佚不传之书504种,勾稽其作者事迹和书的内容。下编“清诗话经眼录”,为作者经眼464种清诗话的叙录。 |
|
此编系蒋寅先生历年读书所积,仿《池北偶谈》之体,论文论诗论史,说古今,道问学,为书十三卷;可观可玩可叹,有性情,有笔墨,自成一家言。全书悉用文言写成,大体可以分成谈名人掌故、谈典籍目录、谈诗学史学、谈其他琐事等四类。 |
|
·《终南山的变容》 (日)川合康三/著 刘维治 张剑 蒋寅/译 本书是京都大学杰出学者川合康三教授所作中唐文学研究论文的结集。所收二十二篇论文对中唐文学的基本精神及重要作家的艺术创作特征有敏锐而深入的分析,以细致的文本解读为基础,开拓新的研究视角,提出原创性的命题,在思考方式上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
|
伟大的诗歌、经典的选本、百科式的解读、点击式的链接,彰显诗境的绘画,准确简练的文字,以及洋溢其中的发散、跳跃的,率性、随意的,甚至是反逻辑的思维火花,让传统的“唐诗三百首”超越时空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画卷。 |
|
伟大的诗歌、经典的选本、百科式的解读、点击式的链接,彰显诗境的绘画,准确简练的文字,以及洋溢其中的发散、跳跃的,率性、随意的,甚至是反逻辑的思维火花,让传统的“千家诗”超越时空成为极具现代气息的立体画卷。 |
|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成果的精华选本。他用中西兼具的文化储备和诗人的灵性去观照冷冰冰的文字资料,古典诗人一个个复活了,成了可以和今人唱和的朋友。相隔多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闻先生引经据典、浅斟低唱背后隐藏的万丈豪情。 |
|
由名物研究入手,广泛而深入地考订叙述古代士人使用的日常生活器物,以及与此相系的生活场景、生活习俗、生活情趣的源流发展史,以可以落到实处的深入、细致、精微的历史细节,在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现场重构中,达到宏大历史叙事所不能企及的历史丰富性和生动性。 |
|
本书选了《诗经》四十七篇而述,每一首下面都有注释,但和一般读本的不同之处是选择认为最妥帖的古注来注释诗中的文字。本书别树一帜之处在于:一,以情心去体会,二,或正面赞美,或侧面反证,重现了《诗经》时代初民天地的美好。 |
|
由名物研究入手,广泛而深入地考订叙述古代士人使用的日常生活器物,以及与此相系的生活场景、生活习俗、生活情趣的源流发展史,以可以落到实处的深入、细致、精微的历史细节,在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现场重构中,达到宏大历史叙事所不能企及的历史丰富性和生动性。 |
|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袁行霈教授以“风神”两字概括唐诗,探讨唐诗内在特质的艺术外现,从而发掘唐诗的艺术精髓。本书将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四个时段,讨论了唐诗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
|
本书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鼻祖晋陶渊明全部诗文辞赋作品的笺注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是陶集注本中的集成之作。 |
|
本书分两编。上编的内容属中国诗歌艺术理论范围,以言、意、象、境为核心展开论述;下编的内容属于中国诗歌艺术史的范围,论述了屈原、陶渊明等十余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本书1987年初版,此次修订又增加了一些论诗歌艺术性的论文。 |
|
本书收集方立天先生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发表在《新建设》等刊物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一书中的十篇佛教论文。其中关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八篇是本书的主体,另外二篇是关于隋唐时代或总论性的,则作为附录。 |
|
本书共结集论文20篇,其时间跨度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是方立天先生几十年来探索、研究佛学的成果,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人物、宗教、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佛教的特点四个方面。还收入了有关华严、净土和禅三个佛教宗派的论文共六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