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
|
|
|||||||||||||||||
|
||||||||||||||||||
近期有媒体报道,大行宫地区将兴建一座作为江苏文化大省标志性的南京图书馆大厦,读后令人振奋。但遗憾的是,由于经费不足,包括特藏部“陶风楼”在内的南图三处旧址将面临被卖的处境,此事引起了市民们的深切关注。 |
||||||||||||||||||
“陶风楼”建于1909年,为前后两进两楼及两厢的两层大楼,共56间,面积达2104平方米。集中收藏辛亥革命以来至1949年的图书、报纸和杂志共35万余册,其中很多是海内外孤本,如解放区发行的出版物等,已成为近代革命史的珍贵资料。 该楼高屋飞檐,雕花窗棂,基石台阶,青砖小瓦,加之楼前两棵与大楼同龄的银杏,更显古朴典雅,实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清代遗存,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陶风楼”的由来 早在清朝末年,西风渐进,洋务运动兴起。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在“图书乃教育之母”思想的影响下,奏请在南京建立“江南图书馆”,准奏后即延聘后来被誉为“图书馆之父”的翰林院编修廖荃孙为总办(馆长),负责筹办建馆事宜。 是时,帝国主义列强疯狂掠夺我国各种各类资源宝藏,其中日本在强掠大藏书家陆心源“百百宋楼”大量珍宝藏书后,又觊觎大藏书家丁丙“八千卷楼”的60万卷藏书。为防国宝流失端方廖荃孙立即筹款将丁丙藏书全部购回,再加上从别处购得的4000余种,数万卷册,这么多藏书收藏在什么地方呢? 在今天的清凉山下,乌龙潭旁,史称诗巷的龙蟠里9号大院,正因为这里是为纪念晋代大司马陶侃,于道光年间设立的“惜阴书院”而被廖荃孙相中。在这块延绵近百年的人文荟萃、亦山亦水的宝地上,一年后一座颇为壮观的藏书楼竣工,再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筹备,“江南图书馆”终于1911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阅览。不久廖荃孙北上创建“京师图书馆”,此后由著名图书馆学家柳诒徵接任馆长,为了发扬陶侃“大禹圣者,乃惜寸阴”之苦学精神和继承恩师廖荃孙(字艺风)的遗志,柳诒徵将该藏书楼正式命名为“陶风楼”,并邀政要谭延立书匾额一幅悬于堂前,还亲撰《陶风楼记》,以铭记“陶风”之名的由来及在那不平凡的岁月艰辛建馆的历程。 “陶风楼”的珍闻轶事 江南图书馆的前后两任馆长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悉心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爱惜人才,特别是柳诒徵创订的《住馆读书章程》,为外地学子住馆苦读提供了方便,从而成就了一大批学者。如复旦大学副校长蔡尚思、江苏省教育厅长吴天石、中科院研究员兼山东大学教授郑鹤声等。蔡尚思住馆苦读一年多离开时,柳诒徵特撰“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豪杰”条幅相赠,后被学界传为美谈。 鲁迅在南京工作时也常来此阅读,其中《谢氏后汉书补逸》之《湘之怨》、《异梦记》、《秦梦记》三篇均被鲁迅全部抄录,编入《鲁迅全集》之《唐宋传奇集》中。现南图特藏部珍藏的《谢氏后汉书补逸》善本扉页上还留有鲁迅当年亲笔题记:“壬子四月假江南图书馆藏写出,初五日起,初九日讫,凡五日”,使其成为馆藏珍品中的珍品。 由于时代的变迁,“江南图书馆”从1907年开始筹备至解放后合并的“南京图书馆”,再到今天的南图特藏部,虽历经近百年风雨,但“陶风楼”依然完好。 |
||||||||||||||||||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