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马勒《大地之歌》

第三乐章唐诗之源


任一平 陆震纶 杨文科

    马勒《青春》源于戈谢《琉璃亭》
    马勒《大地之歌》第三乐章《青春》(Von der Jugend),在汉斯·贝格《中国之笛》中是"Der Pavillon aus Porzellan",在汉斯·海尔曼《中国诗歌》(前译《中国抒情诗》)中是"Der Pozellan-Pavillon",在朱迪斯·戈谢《玉书》中是"Le Pavillon de porcelaine",都可译为《琉璃亭》或《瓷亭》,作者是李太白,即李白。已经查明,贝格和海尔曼都转译自《玉书》,三首诗基本相同。可以断定,《青春》歌词源于戈谢《玉书》的《琉璃亭》。
    下面是戈谢《琉璃亭》的译文(译自《玉书》第179-180页):
"在小小的人工湖中央,有一座绿白两色的琉璃亭;通过一条虎背似的拱形玉桥,就可以到那里。
    亭中有几个朋友,穿着亮丽的长袍,在一起饮微温的酒。
    他们兴高采烈地聊天、赋诗,因而把帽子往后推,把袖子稍稍撂起。 
在湖中倒映出小桥,像玉色的新月,几个朋友,穿着亮丽的长袍,头脚倒置地在琉璃亭中饮酒。"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海尔曼将戈谢"小小的人工湖"(法文petit lac artificiel)照译不误(德文klein künstlich See),而贝格改译为"小小水池"(klein Teich)。马勒采用了贝格的译文。至于"绿色琉璃的小亭,上面盖着白色的屋瓦"是中译者的理解,原文是"绿白两色的琉璃亭"(pavillon de porcelaine verte et blanche),马勒、贝格和海尔曼的译文与原文相同。

"琉璃亭"是皇家建筑物

    我们查遍《玉书》,发现"琉璃亭"(pavillon de porcelaine)一词只出现在两首诗中:一首就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这首不明诗《琉璃亭》;另一首是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戈谢将题目改为《皇上》(L'Empereur)。杜甫的原诗是:"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下面是戈谢《皇上》的译文(译自《玉书》第50-51页):
   "在新的金色御座上,闪烁着珠宝光芒的天子,坐在百官中间,如同众星捧日。百官严肃地谈论国家大事;而皇上的心思,却从开着的窗飞向外边。在琉璃亭中,皇后坐在嫔妃中间,像绿叶丛中一朵花,光彩夺目。她想,皇上朝议时间太长,因此不耐烦地挥动扇子。
    一阵香风轻拂着皇上的脸。'皇后一挥扇,就送来她咀上的芳香';于是满身珠光宝气的皇上走向琉璃亭,使百官大吃一惊,默然相视。"在这首诗中两次出现"琉璃亭"这个词,都与皇上和皇后的活动有关。由此可见,"琉璃亭"不是一般的亭子,而是以黄、绿、等彩色琉璃瓦为特征的皇家建筑物。中国瓷器闻名于世,《玉书》第186页有"把我们的瓷(porcelaine)杯斟满温酒"句。戈谢不知道怎样称呼"琉璃亭",因此创造了"瓷亭"一词,更说明这种亭子的高贵。《琉璃亭》的主题是饮酒赋诗 这不仅可以从该诗的内容看出,而且可以从戈谢对该诗的归类得到证实。戈谢《玉书》的体例与众不同。她不是按作者、按年代编排,而是按作品的内容分类编排。她把全书110首诗词(包括唐诗和其他朝代的作品)分为八类:爱情诗42首,咏月诗9首,别离诗7首,宫廷诗6首,战争诗8首,饮酒诗8首,秋愁诗16首,寄赠诗14首。
    《琉璃亭》是放在"饮酒诗"中的第一篇。说明这首"诗"与"酒"有很大关系。李白《赠内》自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杜甫《饮中八仙歌》称"李白一斗诗百篇"。要举诗和酒关系的典型,非李白莫属。因此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李白,或者与李白有很大关系。但是遍查李白诗文,未能找到与在皇家亭中饮酒情节直接挂钩的作品。不过,李白名作《清平调三首》特别引人注目:"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特别应予重视的是,《清平调三首》题注同样有名,是该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其内容与《琉璃亭》主题吻合。戈谢将《清平调三首》题注改写成《琉璃亭》在《全唐诗》和《李太白文集》中,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正文前有一长段题注(两者文字略有不同,下文引自《全唐诗》):"天宝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会花开,上乘照夜白,太真以步辇从,诏选梨园中弟子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歌之。太真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词,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偏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在《唐诗合解》中,李白《清平调三首》正文前有一段简短的题注,显然是根据上述题注删节而来:"天宝中,明皇在兴庆池东沉香亭,与贵妃赏木芍药。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三章。龟年歌之。上调玉笛以倚曲。太真笑领歌意。" 圣丹尼斯在法文版《唐诗》中有李白《清平调三首》,题为《即兴诗》,并在注(1)中说,我们注意到该诗原文前的题注(下文译自圣丹尼斯《唐诗》第25-26页):"天宝中(公元742-756年),一天晚上,明皇与宠妃太真在皇宫水池(une pièce d'eau)旁的亭(pavillion)中观赏盛开的牡丹.皇上命大臣李龟年持三页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三章.龟年歌之.皇上亲调玉笛伴奏. 宠妃笑领歌意." 经考证, 圣丹尼斯《唐诗》是按《唐诗合解》的题注翻译的,但他也参照了原来的题注,只是不知道"照夜白"是骏马名,错译成"一天晚上"。而把"兴庆池"译为"水池"(une pièce d'eau)是很谨慎的,以免与"湖"相混。但他在译原诗第三首时,没有把"沉香亭"译出,错译成"柔香的栏杆"。戈谢在《玉书》中把李白《清平调三首》的题目译为《即兴诗:在明皇和美丽的宠妃太真面前作》。研究表明,戈谢也从《唐诗合解》和《李太白文集》选诗,而且根据她在《清平调三首》第三首诗的"沉香亭北倚栏杆"译文中添加了"在牡丹花丛之上"这一情节,说明她也看过"题注"。我们认为,戈谢将《清平调三首》题注改写成了一首署名李白的诗。这就是《琉璃亭》。《琉璃亭》与《清平调三首》题注对照戈谢的《琉璃亭》与《清平调三首》题注在内容和意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戈谢诗中有"琉璃亭", 题注中有"沉香亭";
(2)戈谢诗中有"小小的人工湖", 题注中有"兴庆池": 
(3)戈谢将《琉璃亭》列入"饮酒诗",是因为题注中有李白"宿酲未解",以及"太真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
(4)戈谢诗中有"穿着亮丽的长袍,一起饮微温的酒", 题注中有"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
(5)戈谢诗中有"他们兴高采烈地聊天、赋诗", 题注中有"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因援笔赋之","立进清平调三章"" 笑领歌词,意甚厚"。
研究戈谢《玉书》以后就会知道,她惯用"变特殊为一般"、的手法,将原作加以改造,保留她认为适合的东西,去掉她认为不必要的细节,再加上一些她想象中的内容。
    戈谢是一位卓越的法国女诗人,对传播中国诗文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玉书》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把作者搞错;有的把朝代搞错;有的把诗中人物当成作者;有的一首诗只译一半,甚至只译几句;有的将一首诗分成几首诗等等; 但是,她总是依据某一文本翻译的。《琉璃亭》是有来源的,应该来自《唐诗合解》和《李太白文集》两本书。
    《全唐诗》电脑检索结果支持上述论点 通过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周文业先生介绍,我们取得计算机软件专家尹小林的技术支援。尹小林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他最新研制、功能强大的《全唐诗》全文检索系统与专用软件,我们利用该系统对第二乐章《寒秋孤影》作了试验。只要输入 "玉霜"两字,在《全唐诗》内全文检索,立刻按序输出9首诗,第5首就是钱起《效古秋夜长》。若将以上结果用5/9表示,则 "孤灯"是18/84,"拭泪"是18/37。如果给定作者钱起,输入"玉霜"或"拭泪,"《效古秋夜长》可以唯一确定, 输入" 孤灯"是1/2;输入" 秋"是4/116,"荷"是4/18,"灯"是2/9,"泪"是2/14。当然成败在于关键字的选择,但说明《全唐诗》全文检索在技术上已经解决,其可靠性和效率已达到完全令人满意的程度。
    但是,我们采用该系统检索《琉璃亭》,输入诸如"琉璃"、"玉桥"、"虎背"、"岸帻"等词在《全唐诗》中检索,结果都不理想。从反面证明,这首诗不太可能按照第二乐章采用的模式来解决。我们认为,在李白的诗中,甚至在《全唐诗》的正文中,已不太可能找到《琉璃亭》那样的诗。但是,还没有理由要在《全唐诗》文本,特别是《唐诗合解》和《李太白文集》文本以外去找。所以戈谢把《清平调三首》题注改写成《琉璃亭》,即马勒《大地之歌》第三乐章《青春》源于李白《清平调三首》题注的这一论断,我们认为是有根据的,是能够成立的。1999年12月15日修改稿

参考文献:
(1) Hervey Saint Denys,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 ,
Paris,1862
(2) Judith gautier, Le Livre de Jade,Paris,1933
(3) Gustav 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London,1962
(4) 马勒《大地之歌》德译汉歌词
(5) 王翼云《唐诗合解笺注》广州大成书局印行 
周笃文教授:
    《大地之歌》第二乐章《寒秋孤影》查证成功后,得到您的充分肯定,使我们深受鼓舞,在此谨表谢意。
    第三乐章《青春》的查证难度更大,但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力争在本世纪内予以解决。这一时期我们集中进行了查证。通过对戈谢《玉书》、圣丹尼斯《唐诗》以及《唐诗合解笺注》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与利用《全唐诗》全文检索系统普遍查找相结合,在综合考证之后,我们认定《大地之歌》第二乐章《青春》源于李白著名诗篇《清平调三首》题注。这是一项极具探索性和高度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是可靠的。现将研究结果送您审阅,请予指正。 此致 敬礼!
任一平 陆震纶 1999年12月1日

 

网页:静远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mailto:webmaster@guoxue.com    mailto: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