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今年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100年中,无数学者为这门显学奉献了毕生精力。而随着近日南博31件敦煌文献的发现(详见本报8月7日A11版报道),金石大家罗振玉对敦煌学的贡献变得更加清晰——敦煌学的奠基人就是罗振玉。
31件藏品多经罗振玉研究
在南博新发现的31件敦煌文献中,留有序、跋、加盖印章最多的就是罗振玉。记者看到,在《老子道德经写经卷》等原件中,多处盖有“壬戌岁所得敦煌古籍”,其后落款“罗振玉”等红白印章。南博保管部主任凌波向记者介绍说,壬戌岁是1922年,当时中国学者刚刚完成对敦煌资料的初步搜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尚待展开。这些印文充分说明罗振玉参与了中国最早的敦煌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
除了搜集之外,罗振玉还最早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研究。在《三弥底部论卷上写经卷》卷末,罗振玉留下跋文:“此卷书法精健,虽无年号,然视为天平时所书无疑。丙寅仲冬上虞罗振玉观于津沽写斋并题记。”落款为“罗振玉”白文印章一枚。凌波介绍说,这段跋文写于1926年冬天,是中国学者对敦煌文献最早的研究记录之一。
“臣振玉”揭示“低调”之谜
既然文物资料凿凿,为什么在敦煌学的对外宣传中,却对罗振玉的重视不够,许多介绍性的资料甚至对他只是一笔带过呢?凌波认为,作为敦煌学的早期学者,罗的大量工作花在搜集和初步整理上,再加上其人早早于1940年逝世,这一切都影响了后人对他的研究。但是另一位专家向记者透露,这和罗振玉的个人政治倾向有关。
在这位专家的提示下,记者在南博敦煌文献中发现,落款章中除“罗振玉”一款外,还多次出现“臣振玉”一款。原来,光绪年间,罗振玉在清政府中做官,封建忠君思想十分顽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避居日本,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故宫前夕,他仍然“奉召”入值南书房。“九·一八”事变后,他更是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在政治上留下污点。“臣振玉”这款印章,正体现了他坚持复辟的政治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多不愿提及。
“虽然政治上留有污点,但是并不能就此否认罗振玉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上的贡献。”这位专家说,“南博新发现的敦煌文献就再次证明了他敦煌学奠基人的学术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