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集句联:古典文学的解构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历代文学家十分重视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32句,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句,直接摘自《诗经》,融入全诗,非常自然。这种直接移植现成诗句的大胆尝试,使曹操事实上成为中国解构主义文学的鼻祖。
这种类似“抄袭”的现象,在古代比较宽容,而且经典著作大家都知道它的出处。但确实有必要予以明确规范,以利健康发展。因此就有必须注明出处的集句诗、集句联这类特殊文体的出现。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云:“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元朝郭豫亨《梅花字字香》七律100首,均集自“古今诗人梅花杰作”,每句都标明原作者姓名,故自称“见吾此作,如见古人,岂不逾于掩人之善,矜己之能者乎?”
集一首诗,至少要4句,又要受原始文本体裁的限制,主题不易明确,难度较大。相比之下,集句联不受原始文本体裁的限制,无论诗词曲赋,骈文散文,都可根据主题需要,自由选用。当然,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选句,形成特色。由于集句联浓缩经典,寓意丰富,青出于蓝,既利用现成名句,又无抄袭之嫌,因此颇受古今联家青睐。可以说:集句联是古典文学解构文本之精华。
本书采用“解构”一词,并非为了赶时髦,而是感到正合适。解构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相当于我国“文革”年代,早已过时。但是,为了研究“最佳对联结构”,在理论上自然会涉及对联的“结构”(structure),“解构”(deconstruction)和“重构”(reconstruction)。文学文本的解构与重构,犹如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化合物的分解与合成,物质的氧化与还原。用“解构文本”来说明楹联与古典文学的关系,广义上是指对联结构是在“解构”古典文学文本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狭义上是指集句联。除此而外,并无深义。但也得向读者扼要说明“解构主义”的来历。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1967年出版了《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语音与现象》三本书。其中《论文字学》(Grammatologie)一书,被公认为解构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此书在1974年由美国批评家斯皮瓦克女士译成英语问世后,立即风靡欧美,几乎波及每一个文化领域。虽誉毁参半,而影响至巨。
据说,解构主义动摇了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构架,“颠覆”了传统价值观。但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只是德里达的“文字学”观点,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断言:
语言学对象并非由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共同组成;而是由口说的词单独组成。
The linguistic object is not def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ritten word and the spoken word:the spoken form alone constitutes the object.
但正如德里达所说:
如果书写是指铭刻,特别是可以永久保存的符号制作(这是书写概念唯一不可或缺的内核),那么一般地说,书写就涵盖了语言符号的全部领域……。在出现书写可能性之前之外,制作观念本身,从而语言符号专断性观念本身,是不可想象的。
If writing signifies inscription and especially the durable institution of a sign(and that is the only irreducible kernel of the concept of writing),writing in general covers the entire field of linguistic signs……。The very idea of institution---hence of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is unthinkable b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writing and outside of its horizon.(Of Grammatology by Jacques Derrida.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4)
语言第一,文字第二,是西方语言学的传统观点。法国人敢于提出文字第一,语言第二的理论,不能不使一向把形、声、意三者全部纳入“文字学”领域的中国人引为知音。
德里达和其他解构主义文论家将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推向极端,他们把一切文本,特别是文学文本,看作一个大的语言符号系统,声称每一个单独的文本都不是独立的创造,相反,均与其他文本相关,都是过去文本的改写,复制,模仿,转换,拼接。德国解构批评家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甚至将迄今为止的文学视为一个大的“抄袭系统”,认为“任何文学文本,不过是从以前的文本中衍生出来的副文本,严格说来,都是改头换面的抄袭”,“文学结构的变化应看作一个开放的,始终不会完成的转换过程,即过去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对世界和存在的理解和思考的不断演化和延伸”(章国锋《解构主义:文本和意义的颠复》,《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6日)
如果我们不被这些惊世骇俗的偏颇之辞迷惑,解读其合理内核,其中包含的思想是深刻的,辩证的,新术语也是可以利用的。楹联确是诗体“解构”的产物。集句联确实是原始文本的“改写”与“拼接”。但是我们认为这也是“创作”,不是“抄袭”。
我国古典文学,大体上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大类。韵文须押韵,骈文须对仗。韵文、骈文均有规范的句式和声律结构,故称格律文学。散文虽无任何约束,但也很重视布局的错落有致,行文的典丽流畅,声调的抑扬顿挫。这些品格都与韵文、骈文素养有关。
在古典文学中,有无声律结构是区别格律文学与非格律文学的主要标志。在格律文学中,不同的声律结构又是区别诗词曲赋骈文对联等不同文体的主要标志。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骊,到唐诗、宋词、元曲、清联,不断流变,不断创新,形成多种文体,多种结构,多种格律。也可以说是诗体不断解构,不断重构的过程。
在文学史上,以盛唐律诗的形成为分界线,诗体经历了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
从周秦到盛唐,是诗体的建构过程。表现为句式字数的增加和格律化的完成。句式,从二言开始,到汉代已达七言。《文心雕龙·章句》云:“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路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体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齐梁以后,致力于句式结构的规范化。四声的发现和推广,大大促进了句式结构规范化的进程。到了唐代,律诗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
从盛唐到清代,是诗体的解构过程。一方面,从乐府、律诗、绝句衍生出“长短句”。于是“诗”解构为“词”。另一方面,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对仗句”,由律诗单对和骈文偶对,发展为既对又联的两行文学。于是“诗”解构为“联”。
下面举例说明这两种解构过程。
(1)“诗”解构为“词”,是为了满足配乐的需要。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云:“词称诗余,相传创于李白”。又云“律绝莫盛于唐,然律绝莫盛而词兴。而词者,则律绝之解散辞体,如(李白)《菩萨蛮》,合五言七言而成;而《忆秦娥》长短句错落,则裁之于七言,或有余,或不足,皆以协和其调也,遂为词家之祖焉”。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一词牌从七言诗句和五言诗句演化而来。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一词牌从七言诗句和七言诗句的前四字和后三字演化而来。
(2)“诗”解构为“联”,是为了公开标志的需要。孟蜀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公开标志的是新年祝福。只有诗文中的对仗美,才能满足公开标志的需要。
下面举山西晋祠唐碑亭联为例,说明“诗”解构为“联”,及其“互文性”。
●山西晋祠唐碑亭联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此联摘自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五言律诗中的颔联。
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
步屣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野日荒荒白,悲风稍邵飞。无由睹雄略,寥落壮心违。
朱彝尊诗中此联又出自杜甫《偶题》和《重经昭陵》两首诗。
杜甫《偶题》(上海古籍版《全唐诗》第567页)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借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乘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斲,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旁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寓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杜甫《重经昭陵》(《全唐诗》第547页)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据李富顺《晋祠唐碑亭对联并非唐太宗所撰》一文称:“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副对联后经书法家德年砚香书写,晋阳书院学官沈巍皆题跋,成了至今仍蜚声中外、文书俱佳的雅联”。(2005年10月28日《中国楹联报》)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古典文学文本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互文性”是解构主义术语。别小看这十四个字集句联,涉及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杜甫《偶题》和《重经昭陵》三个文本。杜甫的诗句,被解构为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朱彝尊的诗又被后人解构为《晋祠唐碑亭联》。于是,杜甫的名句分别由不同文本同时流传下来,杜甫原诗也受到人们进一步的关注。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云: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按“风定花犹落”,南朝陈谢贞八岁时《春日闲居》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王安石集句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可谓青出于蓝。
集句联有:集诗句,集词句,集骈句,集散句,或兼而集之。总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上乘,否则难成佳构。
§5.3.1 集诗句
●林则徐题北京陶然亭(《楹联续话》卷二)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陶然亭地处北京城南,辽金时期是金中都城区,溪流纵横,犹如江南水乡。康熙34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在野凫潭畔元代古刹慈悲庵内建造一亭,以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意,取名“陶然”,因由江藻所建,又称“江亭”。康熙43年(1704)改建为敞轩。林则徐(1785-1850)于道光2年(1822),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期间题此联。原件已散失,1989年由黄苗子重书。
此联集苏东坡、秦太虚诗句,对仗雅切,与陶然亭景色相映成趣。梁章钜评曰:“亭中楹帖当推此为第一”。
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归隐宅图》:
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
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
把“近闻”改为“似闻”字,以虚代实,借陶渊明的田园思想,赞美陶然亭的景色,十分高明。
秦观《处州水南庵》二首之一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原诗末句潇洒、幽默,却是陶然亭的真实写照。
●左宗棠题饮和池(《对联话》卷一)
空潭泻春,若其天放
明艳绝底,饮之太和
此联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句。本来就是四言诗,经慧眼挑选、剪接,顿成佳联。“明艳绝底”原为“明漪绝底”。
7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15疏野:惟心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3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栽?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味。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非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对联话》卷一)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此联集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两句(“寻仙”改为“寻山”),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句,杜甫《登楼》句。吴恭亨评曰“集成语天然如铸”。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屡有建树,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刚直。据《清朝野史大观》卷十称:“刚直微时尝游泰山”题此联。时间应在1853年前,其间经历了1840-42年鸦片战争,酝酿着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万方多难,民不聊生,登高望远,触景生情,信手拈来,天然如铸,可谓集句联之大手笔。集句联可以超越时空,古为今用,时代不同,感情相通。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观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蝶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佚名题酒家楼(《楹联丛话》卷十一)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此联集王维《渭城曲》、李白《将进酒》诗句。用名人名句标志酒家楼的性质与功能,宣扬了中华诗文化和酒文化,不是广告,胜似广告。梁章钜评曰:“可谓工绝”。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是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原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杭州涌金门外藕香居茶室(《楹联丛话》卷十二)
若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联集苏轼诗句,对偶天成,珠联璧合,雅切西湖茶室。前诗作于宋神宗熙宁6年(1073年),时任杭州通判。后诗作于哲宗元祐5年(1090年),时任杭州知府。两诗相隔17年,两句如此巧合,十分难得,惜集句者姓氏已失传。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其二》(《苏轼诗集》中华版,第430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苏轼诗集》中华版,第1696页)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董观桥杭州住宅门联(《楹联丛话》卷十二)
圣代即今多雨露
故乡无此好湖山
此联集高适、苏轼诗句,歌颂当今时代,赞美当地湖山,作为外地人新居门联,非常得体。高适诗“圣代即今多雨露”句,具有积极乐观意义,不能简单地视为“颂圣”之辞。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苏轼诗集》中华版,第341页)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扬州灯门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隐居通议》云:贾似道镇扬州日,上元张灯,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联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余尝以为,此必药州廖莹中手笔。(《楹联三话》卷上)。又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第431页)云:闽人林震以“天下三分明月夜”对“扬州十里小红楼”。
此联集唐徐凝诗、宋汪存词句。只两句,道尽扬州元宵风光。
徐凝《忆扬州》(《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199页)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汪存《步蟾宫》(《全宋词》中华版,第642页)
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桨、浪平烟暖。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
●孙蕡集杜甫、白居易句。
秋水为神玉为骨
芙蓉如面柳如眉
朱竹垞《静志居诗话》:南海仲孙蕡诗,五古远师汉魏,近体诗亦不失唐音,集句对尤工。若“秋水为伸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张伯驹《素月楼联语》第432页)
杜甫《徐卿二子歌》: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白居易《长恨歌》片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吴梅村京师故宅旧联
旁人错比扬雄宅
异代应教庾信居
《楹联丛话》卷六引《藤荫杂记》云:伍文简公(襄)旧宅赐额“兰藻尚存”。沈东田芳伯及祝茝堂、曹剑亭俱曾居此。相传为吴梅村故宅,汤西厓少宰亦寓焉。前后皆名流也。
杜甫《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目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
宋玉平生恨有余,远循三触吊三闾。可怜留着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
●石延年对李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云: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人以为劲敌。(《历代诗话》中华版,第277页)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林刘郎秋风客,夜间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公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石延年(994-1941)字曼卿,工诗善书,。此联与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同为不朽之作。
§5.3.2 集词句
词的句式丰富多样,为联家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集词联犹如佳人媲美,顾盼生情,婀娜多姿。1931年叶恭绰为邵锐《纳词楹帖》作序云:“同光以还,后有集词为联语着……比岁梁任公善集词为联赠人,人争欲得之。都所集当至二百,然犹未极广博也。”,可知集词为联始于同治光绪年间。近代最有名的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清光绪举人,维新派领袖,曾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有《饮冰室合集》。1924年,梁启超在夫人卧病半年后去世的日子里,在手头仅有《宋六十家词》,《四印斋词》,《疆村丛书》的情况下,集成对联二三百副,但收录在《饮冰室诗话》中的仅49副。李人凤《梁启超集句联》(《对联》2001年新7卷2号)载有49副。梁羽生《名联趣话》(543-561)载有32副。
●梁启超赠徐志摩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1924年4、5月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徐志摩陪同泰戈尔一行游览了杭州西湖,瞻仰了北京法源寺。梁启超云:“此联极能表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记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别有会心。又尝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宵”。
据梅达《梁启超佳联赠徐志摩》一文称:“在二、三十年代,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遍种丁香树,丁香之盛在海内外闻名遐迩,所谓“香雪海”的美誉盖出于此。自清代以来的诗人、士子、学者、画家等,多爱在此寓居吟赏。一些诗人也常常于花期内举行丁香雅集。那天,诗人徐志摩陶醉于丁香之美,竟在树下吟诵,做诗一夜。”(《世界图书》1994年第8期)
此联集吴文英(梦窗)《高阳台》、姜夔(白石)《点绛唇》、陈允平(西麓)《秋霁》、李祁(萧远)《西江月》、洪咨夔(平斋)《眼儿媚》、陈与义(简斋)《临江仙》等六家宋词,既保存了词的风格,又记录了文坛韵事,可以欣赏,可以传世。
下面附录原词,可见作者选词、选句之用心。
临流可奈清癯
吴文英《高阳台》(《全宋词》第2922页)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栏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此词写西湖春愁。仅取“临流可奈清癯”,巧妙地隐喻“陪泰戈尔游西湖”这个主题。此句也有“湖平似镜”,“顾影自怜”的含义。
第四桥边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全宋词》第2171页):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词原写太湖秋色。因为西湖苏堤有六桥,借用“第四桥边”,非常合适。
呼棹过环碧
陈允平《秋霁》平湖秋月(《全宋词》第3102页):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阒。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相思万里,顿隔蝉媛,几回琼台,同住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
此词写平湖秋月,取“呼棹过环碧”,点明在西湖船上,使“临流可奈清癯”有了下落。“呼棹过环碧”中两个动词,顿使人物和景色活起来,留下游西湖的无穷韵味。
此意平生飞动
李祁《西江月》(《全宋词》第911页)
云观三山清露,长生万鬣青松。琼璈珠珥下秋空。一笑满天鸾凤。雾鬓新妆绀绿,霞衣旧备柔红。更邀豪俊驭南风。此意平生飞动。
用“此意平生飞动”赞扬徐志摩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这也是全联的立意所在。
海棠影下
洪咨夔《眼儿媚》(《全宋词》第2468页)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立尽黄昏。
二、三年代北京法源寺以丁香闻名。如今仍以丁香为盛,但在悯忠阁前也有两棵很老的西府海棠。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简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全宋词》第1070页)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水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用“吹笛到天明”,落实“做诗做个通宵”细节,更富有诗意。
●梁启超集宋词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此联赵崇璠《更漏子》句,苏轼《念奴娇》句;牛希济《生查子》句。
春欲暮,思无穷
赵崇璠《更漏子》
玉搔头,金约臂。娇重不胜残醉。留粉黛,晕胭脂。浅寒生玉肌。待归来,浑未准。疑杀那回书信。春又好,思无穷。卷廉花露浓。
联中将“春又好”改为“春欲暮”,但并非独立的三言句。例如:
王炎《蝶恋花》
柳暗西湖春欲暮。无数青丝,不系行人住。一点心情千万绪,落话寂寂风吹雨。唤起声中人独睡,千里明驼,不踏山间路。漫道遣愁除是醉?醉还易醒愁难去。
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艣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语已多。情未了
牛希济《生查子》(《名联谈趣》第509页)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问何人会解连环(出处不明)。
●许棫题嘉定花神庙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花神庙联主题是花神。此联妙在将花神隐去,只写春色和春梦。颇有“谁收春色将归去”(韩愈)和“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意境。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写暮春景色,用宋王诜《忆故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消逝,无可奈何,依依不舍。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写及时行乐。用宋吕渭老《极相思》句。年华消逝,春梦初醒,“不如归去”,还是“少住为佳”,留下一个悬念。
此联借用词曲语言,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无论作何种解读,都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写花神写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集句联用解构方式,最直接、最凝练地再现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下面附录集句出处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
王诜《忆故人》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
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版,1994年,第47-48页)
《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芳草地(有二首)
张榘《浪淘沙》(《全宋词》第2877-2678页)
雨过暮天南。高下青峦。小楼燕子话春寒。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别恨正相关。心上眉间。离歌一曲间悲欢。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
陈允平《玉楼春》(《全宋词》第3120页)
粉销香减红兰泪。总是文君初别意。春风织就闷情怀,夜月砌成愁况未。迢迢归梦频东里。堪恨洛阳花渐已。斜阳日日自相思,三十六陂芳草地。
我醉欲眠(有二首)
李纲《水调歌头》(《全宋词》第902页)
如意始身退,此事古难谐。中年醉饮,多病闲去正当才。长爱兰亭公子,弋钓溪山娱适,甘旨及朋侪。衰疾卧江海,鸥鸟莫惊猜。酒初熟,招我友,共一杯。碧天云卷,高挂明月照人怀。我醉欲眠君去,醉醒君如有意,依旧抱琴来。尚有一壶九,当为君开。
赵以夫《虞美人》(《全宋词》第2674页)
天凉来傍荷花饮。携手看云锦。城头玉漏已三更。耳畔微闻新雁几声声。兰膏影里春山秀。九立还成皱。酒阑天外月华流。我醉欲眠卿且去来休。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
梁栋《念奴娇》春梦(《全宋词》第3375页)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旁人听著。罨画溪山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著。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寒食清明都过了(有四首,说明互文性)
吕渭老《极相思》(《全宋词》第1124页)
西园斗草归迟。隔叶啭黄鹂。阑干醉倚,秋千背立,数遍佳期。寒食清明都过了,趁如今,芍药蔷薇。衩衣吟露,归舟揽月,方解开眉。
黄机《临江仙》(《全宋词》第2543页)
寒食清明都过了,客中无计留春。东风吹雨更愁人。系舟芳草岸,始新是官身。怅望故园烟水阔,几时匹马駸駸。别肠何止似车轮。殢天天不管,转作两眉颦。
葛长庚《酹江月》春日(《全宋词》第2584页)
桃花开尽,正溪南溪北,春风春雨。寒食清明都过了,愁杀一声杜宇。醉跨蹇驴,踏翻芳草,满满斟鹦鹉。游仙梦觉,不知身在何处。因甚青鸟不来,一年春事,捻指都如许。人在白云流水外,多少莺啼燕语。遣兴成诗,烹茶解酒,日落蔷薇坞。玉龙嘶断,乱鸦惊起无数。
陈德武《满江红》(《全宋词》第3461页)
记得年时,离筵上、把梅花折。还经尽、江南烟雨,淮阳风雪。寒食清明都过了,看看又到端阳节。倚阑干屈指数流光,经年别。心一寸、肠千结。千里梦、三更月。□晓来寒透,不堪愁绝。羞见慈乌啼反哺,厌闻乳燕调新舌。睹禽物、愈觉倍伤情,归心切。
杜鹃道,不如归去(原文子规道、不如归去)
张涅《祝英台近》(《全宋词》第3263页)
一翻风,连夜雨。收拾做春暮。艳冷香销,莺燕惨无语。晓来绿水桥边,青门陌上,不忍见、落红无数。怎分付。独倚红药栏边,伤春甚情绪。若取留春,欲去何处。也知春亦多情,依依欲住。子规道、不如归去。
少住为佳(原文且住为佳)
辛弃疾《玉蝴蝶》追别杜叔高(《全宋词》第1921页)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两个啼鸦。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赠金陵某大姓
波暖尘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
醉轻梦短,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
《楹联丛话》卷六云:道光初,金陵有某大姓,葺治水榭。有客为集宋词句作楹联赠之者。
波暖尘香(出处待查)
姜夔《翠楼吟》(《全宋词》第2184页)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毛滂《踏莎行》早春即事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纤云弄日阴晴半。重帘不卷篆香横,小花初破春丛浅。凤绣犹重,鸭炉长暖。屏山翠入江南远。醉轻梦短枕闲倚,绿窗窈窕风光转。
吴文英《高阳台》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栏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燕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崔谰、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
§5.3.3 集骈句
集句不仅以诗词为对象,而也有集经典名句的。由于经典名著多用骈句,自然合律,故成佳构。
●杜小舫题苏州沧浪亭联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此联集《孟子》《论语》句,题苏州沧浪亭正合适。见林衡甫《楹联续录》。
《孟子·离娄》: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清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过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十三经注疏》第2719页)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问仁。曰:“仁者先难而获,可谓仁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十三经注疏》第2479页)
●叶季韶集句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云:闽县季韶舍人(仪昌)太仓孙少彭太守(寿铭)俱喜集格言作对。此联集《道德经》句,《陆宣公奏疏》语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有关段落
其推诚也,在彰信,在任人。彰信不务于尽言,所贵乎出言则可复;任人不可以无择,所贵乎已择则不疑。言而必诚,然后可以求人之听命;任而勿贰,然后可以责人之成功。诚信一亏,则百事无不纰谬;疑贰一起,则群下莫不忧虞。是故,言或乖宜,可引过以改其言,而不可苟也;任或乖当,可求贤以代其任,而不可疑也。如此,则推诚之义孚矣。
此段议论,即“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之所由出。“诚信”为我国传统道德,至今仍在提倡。《奏疏》多用骈句,加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文学性。
陆贽,字敬舆,嘉兴人。年十八登进士第,又中弘辞。唐德宗时为翰林学士,甚见亲任,时号“内相”。从幸奉天日,诏书旁午,皆出贽手。其《奏疏》为后世所宗,清雍正赞为“体国经世之谟,安上治民之略”。
§5.3.4 集散句
散文中有骈句,有散句。散文中的散句,是真正的散句。
●集《论语》句(梁章钜《巧对录》卷一)
居敬而行简
修己以安人
《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解:“可使南面”,可以当诸侯。“仲弓”,冉雍字。“问子桑伯子”,问孔子:子桑伯子能否当诸侯?“可也简”,因其宽略,可以当诸侯。“大简”,太简。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解:“问君子”,问孔子,怎样才算君子。“如斯而已乎?”,就这么简单吗?“尧舜其犹病诸”,尧舜都难以做到的。
●集《孟子》《论语》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
持其志无暴其气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注解:“就有道而正焉”,向有道德有才艺的人请教。好学,不仅学知识,还要学做人。
《孟子·公孙丑》(公孙丑问)曰:“敢闻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欤?”(孟子答)“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问)“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孟子答)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注解:“不动心”,不妄动心。“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疏曰:“但有不善之言,便更不复求其心之有善”。孟子以为不可。“不得于心勿求于气”,疏曰:“其心之不善,则所出辞气必不善”。孟子以为可。“持其志无暴其气”,注曰:“志所向,气随之。正持其志,无乱其气”。“壹”,闭塞。“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走路颠扑,因为气闭塞而不能自持,心慌意乱。
●陶云汀题上海豫园一笠亭(《楹联丛话》卷六)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此联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句。
《兰亭集序》开头部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文观止》卷七)
●有客题江山船(《楹联三话》卷下)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梁章钜云:浙水江山船最为著名。船之后舱借有渔妇,率以艳妆对客。客必称之谓“同年嫂”(渔妇皆桐庐、严州人,故相呼“桐严嫂”讹为“同年嫂”)。
又云:此联以《兰亭序》对《玉茗词》颇有风趣。此联相传已久,至今往来吴越江乡者能道之。
按:《兰亭集序》句见前联。汤显祖自题居所为“玉茗堂”,故称《牡丹亭》为《玉茗词》。所集均为名句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皁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扬州平山堂联(林衡甫《楹联续录》)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处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徐文达云:“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处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跋云:“此岳阳楼楹联也。昔人有移书金陵四松庵壁间者,谓两地风景绝似,咸赏其工妙,此间风帆沙鸟,云烟开敛,所谓占胜蜀冈,一目千里,诚淮东第一观也。岳阳,余不曾往游,以视金陵四松庵,殆奄有其胜焉。落成后,山僧以联请,爰书此联以应之”。
此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苏轼《放鹤亭记》句。(以上四记请参阅《古文观止》)
按:《放鹤亭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句中无“处”字(一作“当”字)。“处”字是添加的。“处”仄声对“其”平声正合适,但声调不如“当”响亮。“当”字虽为平声,因在句首,又为虚字,无伤大雅。
散句入联,有可能“颠覆”楹联文体,必须慎用。例如下面所举集句联,虽有同边自对,但未考虑不规则重字的破坏作用,十分遗憾。例如:
●龙湫祈雨(陆容《菽园杂记》卷六)
雨三日不止,求之欤,与之欤
水一勺之多,出乎尔,返乎尔
《菽园杂记》云:“乡人取龙湫祈雨后,送水还湫。有作文者集古句一联”。此联犯不规则重字。上联两“之”字对两“乎”字,但下联“之”字对“止”字,似不妥。
此联集苏轼《喜余亭记》、《论语·学而》、《礼记·中庸》、《孟子·梁惠王》句,少有变动。
苏轼《喜余亭记》“丁卯大雨,三日乃止”。改为“雨三日不止”
《论语·学而》:”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
《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
《孟子·梁惠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熊赐履集句联(《楹联新话》卷一)
老吾老以及人老,幼吾幼以及人幼,老幼在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与同
此联亦大量犯同不规则重字:老/先,老/下,老/忧,幼/后,幼/下,幼/乐,及/忧,及/乐。
如上所述,古典文学“解构”过程,也就是楹联产生和发展过程。由于集句对象多为诗词曲赋骈文,集句联结构仍保留了格律文学的基本性质。即使对象为散文,亦应选择符合格律的句式,必要时稍作个别改动(以只减不增为原则)。总之,“解构”是在一定系统内进行的。楹联在格律文学系统内完成了解构与重构,所以仍属于格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