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论坛 | 18luck鏂板埄app | 国学图库
  2007年,国学依旧很“热”,不论是对于古代经典的重释抑或颠覆,还是对于历史名人的尊崇抑或恶搞,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孰是孰非?且看2007年终国学巡礼!

2007年十大国学推荐书目

2007年十大国学热点事件

2007年十大国学风云人物

“世界汉学大会2007”:各国汉学家首次齐聚中国

事件描述:2007年3月26日,“世界汉学大会2007”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开幕,这是世界各国汉学家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大聚会”,来自海外的七十多位汉学家与一百多位内地学者济济一堂,盛况空前。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事件评论:本次世界汉学大会的举行,顺应了当代汉学蓬勃发展的趋势,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汉学研究的支持,也标志着中外汉学研究和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郑声之乱雅乐”?

事件描述:3月初,包括中山大学博士生徐晋如在内的近十名博士生联名在天涯发帖“倒于”。在这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中,他们称“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最大祸患不是来自外来文化的侵蚀,而是来自于那些打着振兴传统文化旗号的无知者”。于丹的回应是,所谓“论语心得”,即心有所得,自己所讲的内容不一定每句都正确,而目的在于提升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度,影响每个人去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事件评论:“十博士联名倒于”迅速成为一个事件,波及全国。来自学界的意见有两派,以任继愈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研究和普及《论语》需要各种角色,于丹的解读是一家之言,如果有错误,可以讨论批评,应该允许百家争鸣。而杜维明则认为,反对太离谱和肢解性的诠释。学者杨念群认为,不能就于丹说于丹,就论语说论语,而是应该质问,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机制产生了于丹这种解读论语的方式?在社会层面,博士们的批评淹没在“粉丝”们为“于丹老师”“卫道”的“口水”和“砖头”中。

 

评价孔子:是圣人还是凡夫俗子

事件描述:近几年,重读经典、重解经典蔚然成风。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一石激起千层浪,作者李零引用《史记》等典籍上评价孔子是“丧家狗”的说法,彻底颠覆了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他在序言中写道: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首先有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凄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事件评论:这种对孔子的评价,使得新儒学一些代表在国内知名的儒家网站,如儒学联合论坛、木铎论坛等网站上,特别开辟专栏,对李零的《丧家狗》进行批评,其中《原道》主编陈明的批评极为激烈并具有代表性。一时间,围绕“如何评价孔子”的问题争论不休,并分成两个阵营:一派以陈明、蒋庆、康晓光为代表,针对孔子现在是“人造孔子”的说法,他们认为,“人造孔子”不仅不是“特没劲”,反而极富价值。而以李零、钱理群、黄坚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孔子全盘圣化的结果是孔子从一个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变身为言谈举止、心理、思想、实践无不合道、毫无瑕疵,只有光辉照人的超凡入圣者。

 

中韩文化之争:文化自尊还是文化自卑?

事件描述:2001年6月,《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韩国也俨然被视为活字印刷术的祖先,这一事件成了中韩文化之争的导火索。此后韩国类似的举动越来越张扬,一步步触动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和文化神经——2005年10月,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2006年10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并考证神农氏和李时珍为“韩国籍”,连同人参、针灸、《本草纲目》一起收入囊中;2007年更是新闻不断,先是据闻韩国急匆匆向联合国提交了汉服申遗书,随即又有韩国学者指称汉字是由韩国人所发明,而韩国还拟将在2008年前完成“整体风水地理”项目的准备工作。

事件评论:面对中韩文化之争,国人最应该保持的是一种冷静从容的态度和反躬自省的精神。不排除韩国国内确有一股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一些人中悄悄抬头,但也不要小觑了国内媒体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功力。而反观我们自己,当被我们一度漠视和抛弃的东西却被别人珍而重之的拣起,我们除了后悔,难道就只会谩骂不成?过度的文化自尊是过度文化自卑的表现,韩国如此,我们亦如此。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守护好我们的根,维系好我们的魂,让那些觊觎我们文化瑰宝的人无处下手。

 

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事件描述:从2007年8月起,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包括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6个系统的57家古籍收藏单位将共同探索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方法。

事件评论: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对促进文化传承、延续传统文化、连接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2007年9月28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

事件描述:文化节以“走近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引全球华人华侨参与为重点,举办走近孔子——世界华人华侨相聚孔子故里、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世界华人华侨同祭孔、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盛典、亚太地区全民教育工作会议、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文化艺术、学术交流、经贸洽谈系列活动。

事件评论:此次大会达到纪念先哲、扩大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全球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

 

2007年10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事件描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北京市教委等有关领导,汤一介、夏传才、白化文、乐黛云、曹先擢、罗宗强、黄天骥、林文照等著名学者共约10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国学传播中心是首都师范大学依托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大型学术性公益网站国学网组建而成,以弘扬国学传统、普及国学知识、推动国学教研、建设和谐文化为宗旨,成为继北大、人大之后的北京第三家高校国学机构。

事件评论:国学传播中心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更兼以国学网为平台,一方面既能及时了解国学动态,捕捉国学信息,另一方面亦便于同广大国学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当前正逢国学热潮,文化回归势所必然,其成立可谓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必将对国学的传播和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被列为法定假日

事件描述: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事件评论:放假时间的调整,不仅仅是一个休假方式的改变,它带动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回归,彰示社会对传统文化态度的改变,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内涵的延伸。

 

故宫星巴克事件:捍卫传统 找回自我

事件描述:2007年初,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博客中指责星巴克咖啡将其分店开到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因为“故宫是中国几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国的象征”,芮成钢说,而星巴克则是来自美国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代表符号”。芮成钢并以传统文化捍卫者的姿态向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当诺发出“抗议”,要求其将店铺撤出故宫。这立刻在公众中引发了一场广泛的争论。进驻故宫七年的星巴克,最终在经历了一场公共关系危机后宣布退出。

事件评论:星巴克的去留实际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它暴露了部分国人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文化身份上的深层焦虑。这一方面来自于“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的惨痛记忆,又与当下中国日益深刻地卷入全球体系所带来的民族身份危机相重合,因而显得格外激烈和敏感。注目当下,从遍布街头的“肯德基”“麦当劳”到NBA球赛、好莱坞大片,来自异域的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出于对母体文化和民族利益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一些“精英们”希望通过复兴和重建本民族文化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属于自己的文化资源来重塑身份,找回自身独特的存在尊严。

 

第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2007年12月11日在京召开

事件描述: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11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代表相聚一堂,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共同为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新一届理事会主席陈至立在会议上提出,坚持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教学推广基地的办学宗旨,认真制定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花大力气提高办学质量,中外双方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互利共赢。会议期间,还将举办孔子学院合作院校校长和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招生时两万多人报名。

事件评论:面对海外日渐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中国自2002年开始在海外设立非营利的语言推广机构,并于2004年将这些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