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构筑跨文化之桥

杨鸥

  乐黛云教授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双目神采飞扬,充溢着热情。那些深奥的学术话题经由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述说,变得富于吸引力,就像一阵清风掠过水面,卷起一簇簇璀璨的浪花,别有一番风光。听她说话不像面对一位70多岁的老人,好像面对的是一位生气勃勃的年轻人。

  ●倡导跨文化对话

  乐黛云教授正在主编一份叫《跨文化对话》的杂志,最近还出了一期中法文化年专辑,乐教授感到很满意。她所致力的是使不同文化之间互动认知,多元共存,起到沟通中外、连接古今的桥梁作用,如她的一部比较文学论集的书名所示:《跨文化之桥》。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文化和文学的多元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是她的研究所贯穿的主题。

  她说:“西方一些国家推行意识形态、价值标准一元化,搞文化霸权主义,这是很危险的倾向。文化变成一元化对人类是一大浩劫,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么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态,一旦遭到损害就永远也恢复不起来。另一种极端是文化部落主义,为保护最自己的文化,抵制一切外来的东西,不愿与外部交往,这种文化孤立主义的结果,没有更新,没有向外界吸取新的因素,自己也很难生长,就像种子没有水没有阳光很难生长一样。这两种极端对文化、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乐教授认为,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吸取西方先进的东西,改造自己传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才能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今天世界几大文明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对话非常重要,要进行对话,就要找到共同的问题,如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生短暂、自然永恒,表现人走向成熟等是共同问题。

  ●开阔比较文学的视野

  乐黛云现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人的命运有时会出现种种巧合与机缘,受英文系毕业的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喜欢读西方文学作品,考大学时报考英文系,因沈从文先生发现她的入学考试作文颇有灵气,她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毕业后跟随王瑶先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

  后来在给留学生班讲课时,她对比较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她的课得到留学生们的好评,致使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乎意料地得到去美国哈佛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进修、研究的机会,她把主要精力放在比较文学上,回国后便致力于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在海外的学习使她视野更为开阔,她的比较文学研究不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怎样维护文化生态这些大背景下谈文学。

  ●互相扶助比翼齐飞

  现在乐黛云每天上午在家工作3个半小时,然后和丈夫汤一介先生一起出去散步、讨论问题,下午主要上网,收集信息,回复信件。作为女性学者她很关注中国女性的发展,她认为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作为母亲的女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不赞同女权主义把男女对立起来,在中国要重视家庭和谐,男女以和为贵,男女协同又有分工,共同把家庭经营好。她深有体会地说,妇女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做家务。如果爱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为他做家务,有情为出发点就不会有抗拒、逆反心理。她和汤一介先生两个人就是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相互扶持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乐黛云被打成右派时,汤一介给中文系打电话为她辩护,被认为划不清界线。“文革”中汤一介被打成“黑帮分子”关在哲学楼,乐黛云每天晚上坐在哲学楼楼梯上等他回家。

  在性格上,汤一介较内向,乐黛云较开朗;汤一介受儒家影响较大,做事讲究规范,有条理,乐黛云比较喜欢道家,听其自然,做事大而化之,两个人互补。在治学上,汤一介古代文化基础好,有家学渊源,乐黛云外文好,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多,两个人也是互补。两个人有共同的理想,都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都喜欢帮助别人、都喜欢看文学书,听西方古典音乐。最近他们共同出了一本随笔集,是“连理丛书”中的一种。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比翼齐飞。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4月12日

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