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全书的大致结构是:第一卷 "古代汉语(关于古音知识的书本上材料 、古代汉语的音系
、古音字类表)",第二卷"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第三卷"历史上的研究", 第四卷" 方言字汇"。
高本汉主要运用的材料包括:
1)韵书和韵图,他把《广韵》的韵部和反切看成为《切韵》系统的反映,韵图他实际上用的是《康熙字典》卷首的《等韵切音指南》;
2)汉语方言 ,他运用自己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的实地调查资料,以及利用广州、客家、福州等地的方言字典等材料;
3)外语借词,主要运用的是日译吴音(5-6世纪)、日译汉音(6-7世纪)、朝鲜借词(约公元600年)、越南借词(9-10世纪)。
以这些材料为基础,高本汉从《切韵》的反切出发,通过系联法来确定中古汉语的音类,也就是根据反切上字确定声类,根据反切下字确定韵类。
高本汉从方法论的角度确立了系联法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语文学提取音类和分析音系的一种经典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建立起中古音系(切韵音系)的音类框架之后,高本汉就将其作为构拟对象,把中国境内的30多个方言点的读音和几种域外方言的音值作为比较的材料,全面地构拟出了中古的声母、韵母系统,其中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历史比较法。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书中高本汉运用的是语文学和历史比较法相结合的方法。这种结合是方法论上的一个进步,两种方法各有运用的领域,各自揭示了古音的一个方面。不过,从根本上说,高本汉考订古音的方法是以语文学的方法为基础的,历史比较法作为补充。
但是,就是这作为补充的历史比较法给中国音韵研究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将之引向一个广阔的领域。在书中,方言与外语借词对重建中古音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据二等肴韵在广州方言中的独立,确立了它在音系中的地位;据越南借词中读音的分立分开了喻三和喻四。
1.把中国古音构拟出来,要想作系统的现代方言研究的起点,这一层是很必要的;
2.把中国方言的语音作一个完全描写的说明,作过这层之后然后可以;
3.用音韵学的研究指明现代方言是怎样从古音演变出来的。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为完成这一宏伟的蓝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经过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王力、董同龢、张琨、李荣等的研究补正,高氏研究中的一些疏漏得到了改进和改正,使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日趋完善。
目 录:
序………………………………………………………1
著者赠序………………………………………………3
译文……………………………………………………5
译者序…………………………………………………7
著者略历………………………………………………9
著作表………………………………………………11
目录…………………………………………………13
译者提纲……………………………………………17
字体及标点条例……………………………………21
名辞表………………………………………………25
音标对照及说明……………………………………31
常引书名简称表……………………………………44
中国音韵学研究
序………………………………………………………1
绪论……………………………………………………3
第一卷 古代汉语
第一章关於古音知识的书本上材料………………15
第二章古代汉语的音系……………………………27
第三章古音字类表…………………………………58
声母表………………………………………64
韵母表………………………………………88
第二卷 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
第四章引论…………………………………………139
所研究的方言………………………………144
实验的仪器…………………………………146
普通语言学概念……………………………149
第五章现代汉语的节律……………………………161
第六章定性语音学…………………………………168
辅音…………………………………………168
元音…………………………………………197
复合元音……………………………………218
第三卷 历史上的研究
绪论…………………………………………………237
第七章声母1-3:见溪郡………………………239
第八章声母4:疑…………………………………255
第九章声母5-8:晓匣影喻……………………264
第十章声母9-16:知彻澄照穿状审禅………279
第十一章声母17:日……………………………335
第十二章声母18-20:泥娘来………………346
第十三章声母21-28:端透定精清从心邪…364
第十四章声母29-31:非敷并………………407
第十五章声母32:明……………………………428
第十六章关於声调的讨论…………………………437
第十七章古代韵母的拟测…………………………451
Ⅰ。韵尾辅音………………………………454
Ⅱ。元音:A。共同的原则………………455
B。各摄分论…………………483
Ⅲ。总结……………………………………526
第四卷 方言字汇
第十八章方言字汇:绪论…………………………537
平上去 入
果摄………………………………547
止摄………………………………554
蟹摄………………………………570
咸摄………………………………586…690
深摄………………………………594…695
山摄………………………………597…697
臻摄………………………………615…705
梗摄………………………………626…710
宕摄………………………………641…720
效摄………………………………651
流摄………………………………661
遇摄………………………………669
通摄………………………………681
所调查方言地图……………………………………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