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新书介绍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

 

张岩  著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

 

 


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4-05-01 第1版
ISBN: 7-5426-1918-7
定价:¥28.00元
开本: 1/32

天下论丛



**********************


作者相关文章

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典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全文

                   目 录

古史寻源(代序)

第一编:族群结盟与部落文明

第一章、族群结盟与原始婚姻制度
第一节、联姻还是战争
第二节、部落社会 的群间通婚 制度
(一)澳洲原始民族的社会组织
(二)二单元通婚规则
(三)四单元通婚规则
第三节、类别规则与类别式亲属称谓制度

第二章、族群结盟与文化整合
第一节、部落社会的“宇宙论体系”
第二节、加盟者对天地万物的产权分配
第三节、谁也离不开谁:“巫术合作制”
第四节、成年 礼教育 制度

第三章、圣、俗划分与神权制度
第一节、摩西《十诫》 与圣、俗划分
第二节、“圣史”中的结盟过程
第三节、 神的由来、特性和功能
第四节、通婚规则的管理

第四章、结盟事件与部落制度
第一节、领土分配与图腾圣地
第二节、图腾圣地与灵魂转世
第三节、“永生”的许诺和实现
第四节、灵魂载体:“储灵珈”
第五节、生死轮回与单系继嗣
第六节、“婚后居”与单系继嗣

第五章、澳洲部落史
第一节、澳洲“古代社会”的起点
第二节、早期族群的分裂和组合
第三节、部落间“类别换算关系”
第四节、部落间分工和交易关系
第五节、澳洲和美洲的“时间差”
第六节、结盟事件决定部落制度

第六章、部落制度概述(上)
第一节、 外婚制
第二节、 “天地时结构”(上)
第三节、 “天地时结构”(下)

第七章、部落制度概述(下)
第一节、 神的“塑造”与神权制度
第二节、 圣地与祭神典礼
第三节、 成年礼
第四节、萨满教与“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第八章、古代中国的部落制度“遗存”
第一节、 昭穆制度 与类别规则
第二节、“男女辨姓”与“姑舅表婚”
第三节、类别规则与《周易》卦象结构
第四节、从平等氏族到宗法制度
第五节、古代中国的“天地时结构”

第九章、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第一节、早期聚落的向心布局
第二节、大型聚落的向心布局和宗教设施
第三节、与居地分开的宗教设施
第四节、农业与文化区系的重组
(一)文化区系的三次重组
(二)领土压力与重组过程
(三)征服与结盟
(四)龙山时代的“古国”
第五节、早期城邑遗址及其宗教设施
第六节、五帝时代与华夏文明的形成



 

第二编: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

第十章、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上)
第一节、礼乐文化、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一)本书第一、二编的衔接关系
(二)古代文明进程中的迷信与理性
(三)礼乐文化和制度的主要特征
(四)庄子:“古之人其备乎”
第二节、“昔天之初”的“设建典命”
(一)炎黄结盟与“设建典命”
(二)“天地神民”结构与王权
(三)少 昊 “鸟师”及五帝物象
第三节、帝颛顼的“绝地天通”
(一)对已有制度的恢复和调整
(二)民神互动的“要质”关系
第四节、从“昔天之初”到“地平天成”
(一)《五帝德》史影
(二) 古帝创制 的认识角度
(三)《山经》结构与“五载 一 巡守”
(四)《海经》布局与明堂班序
(五)古代文明进程中的“王道”
(六)《禹贡》创制
第五节、“地平天成”
第六节、“国之神位”
(一) 宗庙
(二)社的等级、种类
(三)社 神 和 稷 神
(四)“国之神位”的权力体系

第十一章、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中)
第一节、 社稷与“封建”制
(一)立社 封疆
(二)社稷与 “土田”贡赋
第二节、“社稷之职”
(一)井田制
(二)藉田礼
(三)“成赋中 邦 ”
(四) 社稷贡赋之府: “六府”
第三节、贡赋之用
(一)贡物与“官府手工业”
(二)王政中的出入积制度
第四节、 “取法于天”和“取材于地”
(一) “取财于地”
(二) “取法于天”
第五节、 以四时为节律的礼制
(一)时令制度的实施情况
(二)时令类文献
(三)更大岁时跨度的王政周期
(四)“民不废时务”
第六节、“岁”、“年”双历
(一)夏正时令与“三正时月”问题
(二)“岁”和“年” 的双历并行 制度
(三)文献中的岁年用法
(四)《孟子》“秋阳以暴之”

第十二章、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下)
第一节、《尚书?洪范》中的神权政治
第二节、时令与休咎
(一) 五行四时历法与文化结构
(二)天子的五行四时政令
(三) 顺令休征
(四)逆令 咎 征
(五)五行四时政令的调整范围
(六)四时休咎的社会约束功能
第三节、《逸周书?命训》中的神权观念
第四节、天府制度和盟约制度
(一) 天府制度
(二)盟约制度
第五节、官学教育和教材
(一)官学教育
(二)官学教材

第十三章、“神道设教”与道德伦理
第一节、“天子建德”与 “祭者教之本也”
(一)“ 天子建德 ”制度
(二)“祭者教之本也”
第二节、利用祭祀仪式“ 崇德”、“绌恶”
(一)乡里祭祀
(二)明堂班序
第三节、 “令德”、“令闻”与祸福因果
第四节、 “纯佑 秉 德”
第五节、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第六节、“祝 嘏 辞说”与“皇极”祸福
(一)“祝 嘏 辞说”
(二)“皇极”祸福

第十四章、《春秋》经传性质探寻(上)
第一节、《春秋经》特征和“书法”
第二节、孟子所说孔子“作《春秋》”
第三节、令人畏惧的“书法不隐”
第四节、《春秋经》简约文体 与祝史 言辞
(一)问题:《春秋》文体成因
(二)《春秋经》与“史用辞”
第五节、“则父之礼”与《春秋》“书法”
(一)“则父之礼”
(二)“言父典祭”与《春秋》“书法”
(三)《春秋》“书法”相关例证
第六节、“谥法”、“书法” 与器铭 之法

第十五章、《春秋》经传性质探寻(下)
第一节、“书法”变通:史官的无奈
第二节、《左传》独有的“不书”之事
第三节、《鲁春秋》与《春秋经》
第四节、《春秋》“三传”和《国语》
第五节、《春秋》经传的“不可书见”
第六节、“君子曰” 与加名评论
第七节、孔子与 《春秋》经传
第八节、战国时《左传》预言应验内容

第十六章、“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上)
第一节、“君子”含义的复杂性
第二节、 《诗经》中的“君子”
(一) “君子诗”德能表白和祈福
(二) 雅颂部分 的祭神观念
(三) “君子”与“公尸”
(四)“德音”与“祝 嘏 辞说”
(五) 人神之间的“君子”
(六) “君子诗”简说
第三节、 冠礼与 士学教育
(一) 冠礼与 “成人”
(二)赵文子“以成人见”
(三)“成人”与“君子”
第四节、《文王官人》“论德使能”制度
(一)《文王官人》与《官人》
(二)“六征”细则
(三)“九用”与“官能”
(四)令人惊叹的道德标准
第五节、“六征”与“九征”
(一)“六征”德能标准
(二)孟子“大丈夫”
(三)《庄子》引孔子曰“九征”
(四)孔子时代的“九征”

第十七章、“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中)
第一节、 周以前 的“论德使能”制度
(一) 古帝德 能
(二)尧舜“明试以功”
(三) 舜命九官 及“三载考绩”
(四)《皋陶谟》“知人”“官人”
(五)“天工人其代之”
(六)“禅让”制度 及禹伐苗 的原因
(七)夏商时期“论德使能”制度
第二节、周代的“论德使能”制度
(一)周初“论德使能”制度
(二)周公“立政”官人之道
(三)三代“三宅三俊”制度
(四)“ 不 惟其官,惟其人”
(五)春秋时“论德使能”的“残存”
(六)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君子”
第三节、“论德使能”制度的构成情况
(一)士学与“三俊”制度
(二)“三宅无义民”与“ 圜土聚教罢民 ”
(三)“ 旌 别淑 慝 ”等“彰善瘅恶”制度
第四节、《论语》略说
(一)说“论笃是与”
(二)“论笃”制度与孔子入 仕
(三)说“先进”、“后进”
(四)“后进”的孔子
(五)说“求益者”、“欲速成者”
(六) 说士学 “先志”
(七)说“君子不器”
(八)说孔子“信而好古”
(九)说《论语》德能言论

第十八章、“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下)
第一节、《周易》经传中的“君子”
(一)《周易》经文“君子”
(二)《象辞》“君子”
(三)《文言》“君子”
(四)《彖辞》“君子”
(五)《系辞》中的“君子之道”
第二节、“ 君子无物而不在礼”
(一)“君子”饮食、饮酒、听乐
(二)“君子”四时修身
(三)“君子”斋戒、祭祀
(四)“君子”衣服、佩玉、起居
(五)“君子”威仪
(六)孔子“ 无物而不在礼 ”
第三节、 士学与儒学之间的孔子

结束语:文明的传统

附录 一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附录二: 先秦文献有关“君子”德能内容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