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痴斋"里说"墨痴"
——青年画家赵小石其人其画
高润祥
走进赵小石的画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墨痴斋"几个大字,再看满壁的字画,可以看出小石对书画的痴迷可谓"身投其影,影随其身"。
人实艺虚 虚实相生
人们常说人如其画,字如其人。人有人格,画有画品,字有字品,人格可以体现于画品、书品,画品和书品可以窥见其人格。我喜欢小石的书画,也喜欢他的为人处事。从画品和书品来说,他写字、画画很认真,有生活气息,是真诚的字画,从人格来说,他诚恳、朴实,有思想有创造性。潘天寿说:"做人应该实事求是,老老实实,但画画要有虚有实,虚实相生。"人实是做人的准则,艺虚是为艺的追求,虚实相生才是真正的境界。站在当今美术发展的海岸线上,看一个年轻人向着理想的彼岸击水奋进,不能不为这位勇敢者欢呼!
画面有情 画外有音
读小石的画使人首先品味到的是一种文化气息和有序而适度的情态,其次是完善的精道与考究的映照,再深一层就会体味出画以外的沉醉。画画是一种综合素质参与的"劳作",画家通过画面传达的情绪是画家个性秉赋及各种修养的集中体现。从小石近几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几次全国性大展中获奖或入选的《北京赢了》、《墙》、《青春舞曲》、《布天网》、《向阳花》以及近期创作的一批小品画中,使人感到一种东方文化荡气回肠的博大,更使人感到由于悠久文化积淀而透溢出的典雅。此乃小石对艺术的见解、对生活的认识和人文意义上的观照。
绘画必须面对生活,画人物画就更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人物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画种,就在于它以人为表现的主体。小石很注重写生,他经常利用休息曰和节假曰外出写生,深入部队基层,体验官兵生活;深入乡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寻找灵感,速写画了一本又一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米下锅",创作出耐人品味的作品。方能从几株孤树、一丛蓑草里领略到生命的涵义,感发出夕阳无限、人生短暂的叹喟;方能从夏曰的蝉鸣、远去的雁群里读出许多的启示。
笔中悟墨 墨中悟笔
古人谈笔墨,可谓洋洋大观,千册万言。但归纳起来,就是生活与作品的哲学关系。画家能从生活(笔)中提炼(悟)出画来,观者又能从画作(墨)中看出生活(笔),应该说,这样的作品是成功的。小石为此不懈努力。石涛在《苦瓜和尚语录》中谈到笔墨时有段很精彩的论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小石人物画用线是他多年书法的功底,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每一笔都肯定,不厌其工,横横竖竖组织在一起,宽松有度,透气疏朗,铺陈的颜色丰富多样,又能收拢在一种色彩基调上,层层晕染,不死板亦不单薄。在满幅青黛色中,有红的热闹、白的雅致;在斑澜的黄色调里,有墨色的趣味、有线条的率意、有颜色的迷离多变,是好看的画。
所有成就者,必须具有一种超然的毅力和韧性。小石的艺术之路还很漫长,艺无止境,相信有着良好开端的青年画家赵小石,不负众望,会创作出更富于审美理想与精神境界的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