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妙书法 品雅自风清
《苗培红书素书》序
林岫
《苗培红书素书》序六篇是一部古代兵书,旧称黄石公撰,宋代张商英注。此书主要取老子之说,称解道、德、仁、义、礼等深蕴,语言简练,意多警策,亦可作修身养性的清言读物,故宋以来常为文人雅士所征引。其中一些精金粹玉,诸如“才足鉴古、博学广知、有道则吉”之类,也常为书家墨客书幅、刻铭或用作印语。
黄石公,乃秦时一位神秘高人。相传汉张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在圮上遇一位老人,老人以《太公兵法》授之,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良随汉高祖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觅见黄石,取石立祠纪念老人。世人遂称圮上老人为黄石公。此事可见《史记·留候世家》。黄石公所授之兵书,汉以来千年不见,至宋方有张商英作序注释之《素书》问世。关于此书之来由,据张序说“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圮桥所授张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子房坟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虽然张序说得言之凿凿,又神秘非常,但世间仍置疑此书真伪。宋本朝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就曾经指疑此书为张商英依托之作。虽然真伪公案至今未断,但此书确属奇书。不读,遗憾;不解此书本事而读之,亦是遗憾。
今有中年书法家苗培红以三种书体写成此书,奇文章与妙书法合一观之,真让人爱不释手。选书《素书》,已先见书者审美情趣的清淡高雅,又以三体各擅其美地出此清卷,应属难得。
此书的序文部分用小楷写成,融入了二王笔意,兼是赵子昂“花舞风中、云生眼底”(张谦评赵语)之神采。用中楷书写的素书韵言,笔下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潇洒飘逸之风,不难知他近十年研习的付出和收获。正文是此书核心部分,用他独具风格的行书书成,笔势遒劲舒展,清雅有致。较前几年所见苗培红的行书作品,更为老练成熟。
已卯(一九九九)岁冬,苗培红出版过《苗培红扇面书法艺术》一书。我辛已得见后,曾在扉页上题过一首诗,诗曰:“自然佳致笔悠哉,灵性原须大雅才。开卷闲闲如持扇,清风随手喜徐来”,即对其“自然佳致”的书法作过评价。四年弹指,其书艺又上了一个台阶,岂易事也哉?
京剧艺术家张君秋先生教诲戏校学生曾说,“戏校学戏,是一个台阶;登台唱戏,又是一个台阶。唱几年后能博满堂彩,是一个台阶;唱十几年后还能博满堂彩,又是一台阶。俱是台阶,越往后越难”。此语不啻艺界通用之菜根谭。
苗培红钟情于书,作为部队一名师职干部,于纷繁之余砚耕勤作,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没有执著的追求,焉能登此台阶?
苗培红待人谦和,又诚实好学,正如李铎先生所说,“其人品高志成”。在学书上,他痴心研习《圣教序》十余遍,受益匪浅,书艺愈进。他深悟二王境界太高,学二王太难。二王书刚柔相间,动静相宜,又变化万千,韵致天然。从古至今学二王者无数,可以说千人千面,万人万象,但是得其仿佛,易;得其真髓,大不易。所以,欲功成二王,必须在神采之外还要把握一个“韵”字。这就是二王书之真髓。
苗培红能得悟于此,足见其功成方圆。如此看来,悟者先工,应非虚言。“学问之道,唯虚乃有益,唯实乃有功”(明代《木几冗谈》语)。现在,苗培红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谦虚有益、务实有功之路。手从心妙,是蒲团修炼悟道之后的飞跃、成功,自然不易。愿此书的出版,能给书界的读者打开又一扇了解苗培红书艺的门扉。我想,有此更上台阶的飞跃,也足以使艰辛付出的笔耕者大获欣慰了。
癸未季冬初四夜于灯下
林岫(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