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 霍松林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51年赴陕执教至今,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幼承家学,194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有幸接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先生们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严谨的治学风范,令他如沐春风,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发轫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名重一时的大学者汪辟疆(方湖)对他十分器重。汪先生教书,强调知、能并重,研究与创作相辅相成,在古诗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础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这样的名师进一步栽培,为霍先生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夯实了基础。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以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1949年,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1951年赴陕执教至今,历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安师范学院讲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终身研究员、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及会刊《中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等。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霍松林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又是蜚声海内外的当代诗人,享誉日久,著述甚多,桃李遍天下。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虽因文而罹祸,霍松林先生却依然其志不改,笔耕不辍,半个世纪以来,著作等身。其主要论著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西厢记〉简说》、《〈西厢记〉述评》、《李白诗歌鉴赏》、《宋诗三百首评注》、《历代诗精品评注》、《孔颖达诗歌初探》、《〈滹南诗话〉校注》、《〈欧北诗话〉校注》,《诗的形象及其他》、《白居易诗译析》、《文艺散论》、《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音阁文集》等30多种;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3-1988年)》(6卷)、《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辞赋大辞典》、《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说注》、《中国近代文论名篇详注》、《元曲精华》等50多种。

  霍松林先生童年学诗,初高中阶段发表抗战诗词散文颇多,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先生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中国作家协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特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红铜质奖牌。数十年所作诗词“文革”中散失过半,1990年前后大陆、台北分别出版的《唐音阁吟稿》和《唐音阁诗词集》所收不足千首。近十年来提介新声新韵,创作亦丰,老树新花,愈见繁艳。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与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