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200位专家历时5年的联合攻关,今天上午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这一研究成果将中国史纪年前推了整整1229年(见上图)。中华民族的“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文明是古代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又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流传的文明。而夏商周三代,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是,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1996年,在宋健先生的提议下,经国务院批准,“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主要目的是确定夏商周三代的纪年,其中重点放在三代交替界标的寻找和年代的断定上。200位专家5年联合攻关。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的重大缺憾,“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九大课题耗资千万“夏商周断代工程”共涉及9大课题、44个专题,而每一个专题都需要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科学的多学科联合攻关。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对传世文献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二是对北京琉璃河燕都遗址、河南郑州南城、偃师商城、二里头遗址等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作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和AMS(加速器质谱计)的14C年代测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了建立夏代年代学基本框架的目标,并设立了“早期夏文化研究”、“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分界”、“《尚书》仲康日食再研究”和“《夏小正》星象和年代”四个专题,在文献学、天文学、测年学和考古学等各科专家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推定出夏王朝的起始年在公元前2070年。揭开夏文明神秘的“面纱”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天问》中对夏代的历史提出了20多个问题,他向世人问到:“洪泉极深,何以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意思是说:浩荡的洪水,大禹是怎样把它制服的呢?土地分为九等,大禹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划分的呢?屈原距离夏代比我们要近得多,既然这些问题连他都感到费解,对我们来说当然就更难以知晓了。所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发出疑问:夏王朝究竟是否存在过?有的人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甚至也怀疑夏王朝的存在。
工程最终推出的《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多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工程排出了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为继续探索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打下了基础。工程专家验收组认为:在工程中改进的14C测年技术,“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工程采用的系列考古样品测年方法,则大大提高了我国测年技术的水平。
专家今天特别指出:由于工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四大学科门类,十几个学科和专业,推理考证过程异常艰深晦涩,因此作为工程主要成果的《夏商周年表》的普及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夏商周年表》涉及的最早历史纪年离中国5000年文明史尚有800多年差距,专家透露:断代工程还将继续,并扩大范围和领域。
图片胡铁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