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国学| 新书推荐||人部|国学图库|服务社区|18luck鏂板埄app|国学论坛   

                      

                         四、《疏证》伪证考略(下)

  (6)九夷八蛮与引文问题

  《疏证》(第九十七):“《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本出《国语》。《国语》是‘九夷百蛮’,此易‘百’为‘八’者,袭用《礼·明堂位》及《尔雅》之文也。‘九夷’复同《论语》,‘八蛮’复同《周官》。一事且兼数书,其亦自炫其学之博也与?”

  上文“及《尔雅》之文也。‘九夷’复同《论语》,‘八蛮’复同《周官》”一段话,都是指“九夷”、“八蛮”在其他文献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即使存在一个作伪者,他只需要《国语》、《礼记》二书就可以完成“作伪”过程。完全没有必要查阅其他文献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因此,阎若璩所说“一事且兼数书,其亦自炫其学之博也与”,在逻辑上说不通。“炫学”乃其自道。况且“九夷”、“八蛮”的出现场合实际上还要更多一些,比如“九夷”另见于《管子》、《墨子》、《战国策》、《楚辞》、《韩非子》、《鹖冠子》、《淮南子》、《盐铁论》、《史记》、《论衡》等等,要查阅到第几个出处才能下笔作伪?才算是博学?

   依据上面的讨论,这一条真正有效的内容只有前面一小段话(《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本出《国语》。《国语》是“九夷百蛮”,此易“百”为“八”者,袭用《礼·明堂位》)。历来《古文尚书》证伪者最主要的证伪途径之一,是在文献中寻找古文篇章引文例证,将其作为“作伪”的证据。这里的问题是,古文篇章引文的许多情况今文篇章同样存在。比如阎氏上面的指控,完全可以套用到今文篇章:“《君奭》(今文)‘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本出《史记·燕世家》。《史记》是‘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此易‘假’为‘格’者,袭用《论衡·感类篇》之文也。”假如这样的“证据”能够成立,中国历史在文化精英笔墨功夫之下尚有未了之劫难。

  前面提到,《疏证》“正文”约有一半内容“主攻”引文问题。粗看都有道理,细读都有问题。这是阎氏“巧诋”最见功夫的场合之一。当然,其中也有巧拙之分。最炫人心智者,在《古文尚书》与《论语》之间“譬如为山”等四句是引用还是抄袭关系的议论(第七十六)。最拙劣者,如《五子之歌》与《孟子》“郁陶”引用还是抄袭问题的论证(第八、十八、五十六、一百四、一百十七),强辩“郁陶”悲喜之义,近三千字,废话连篇,越辩越没有道理;再如,《大禹谟》“天禄永终”的含义问题和“抄袭”对象问题(第一百三),也是近三千字,旁征博引,误解文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又如,《旅獒》“獒”、“豪”之辩(第七十五),拉来马融、郑玄“两大儒”与《尔雅》作对,一千多字,胡搅蛮缠。由于本文篇幅关系,兹不俱论。今人杨善群先生撰《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67〕,用二十六个引文实例,分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他的结论是:作伪不可能。

返回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制作
国学网总编室 010.68900123转808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