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国学网2009年8月18日讯:今天上午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龙泉宾馆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60余家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古籍数字化这一核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共同主办,为期三天,于20日闭幕。 自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以来,转眼已隔两载,古籍数字化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届会议旨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二为规划未来,制定方向。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围绕古籍数字化相关规范与标准研究、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网络新技术研究、古籍数字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古籍刻本字形与避讳字研究、古籍数字化现状与前景展望、古籍数字化知识产权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并陆续观摩了近两年来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最新成果和相关技术。 首先是一些已成规模的大型数据库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拓展和完善。如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研制的《国学宝典》除了以每年1~2亿字的速度继续扩充内容外,近两年在功能上和载体上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2008年5月,《国学宝典》全新改版上线,新增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和个性化的工具,检索系统有了质的飞跃。随即又陆续推出了《国学宝典》手机版、《国学宝典》金典版(即手提电脑版)和国学触摸屏,多样化的载体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也令古籍数字化的天空变得愈发斑斓。 其次是专题性数据库的建设完成和投入使用。如作为上届会议诞生的重要成果,国学智能书库一直颇受学者们的青睐,许嘉璐先生曾将其特色概括为“多、便、佳”三个字。最新推出的《古代小说典》、《中国历代笔记》、《国学图库》都是分量十足的大部头,耗费了无数心血。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2008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成功申报数字文献学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该学科以中国古典文献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历史、文学、艺术、地理、计算机等不同门类的学科建设为平台,是一门文理结合、综合应用的交叉学科。它的申报成功,标志着古籍数字化终于得以开宗立派,为学术界所认可。 另外,上届会议中所提出的“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概念,在本届会议上终于初具雏形。所谓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是针对目前古籍电子版本错讹多,信誉低,仅能用于查询索引,难以准确引用的弊端,而搭建的古籍整理软件平台。凡列入该工程的古籍书目,均将依据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加工制作,最终可实现古籍电子化的零差错率。从而奉献给读者“水明沙净”的优质电子文本,达到使研究人员无需核查原书即可放心引用的目的。其实早在2008年11月,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便召开了古籍电子定本工程评审会,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将对古籍数字化整理起到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无论在技术、功能和应用价值上都是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新突破。本届会议上,首批电子定本如约亮相,包括《六朝文絜》、《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章句》、《孟子章句》、《金刚经》等六种,令人耳目一新。古籍电子定本工程还仅是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文化复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古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播古籍,是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选择。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宫辉力致辞 ·尹小林:古籍数字化的突破与展望 |
国学宝典《国学宝典》收录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历代典籍4000余种,总字数逾10亿字,近10万卷,是迄今唯一经标点整理、适用于互联网的大型中文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是针对目前古籍电子版本错讹多,信誉低,仅能用于查询索引,难以准确引用的弊端,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于2008年11月完成的古籍整理软件平台。 古代小说典《古代小说典》是一个专收中国古代小说的大型全文数据库,以轻巧便携的U盘为载体,共收录中国古典小说1000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几将历代有影响的作品网罗殆尽,诚可谓小说之大观。 中国历代笔记《中国历代笔记》是一个专收中国历代笔记的大型全文数据库,以轻巧便携的U盘为载体,分为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等五卷,共收入从两汉到清末笔记1150种、5300卷,总数约1.5亿字。 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是一个以时间、地点、人物为三轴的立体资料库,根据资料库可以自动按照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生成各种历史地图,使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平可视化,更为直观。 史记地图集《史记地图集》是我国第一本专书地图,以地图为经,以《史记》内容为纬,把《史记》传纪体的五种体裁打散,抽取《史记》中与每张地图有关的文字,改写为简洁易读的说明,配置在每张地图的旁边。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