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概况
2007年8月13日上午,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60余家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古籍数字化这一核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联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为期三天,于15日闭幕。
古籍电子化是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与古籍整理、文献保护、文化传承紧密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古籍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的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古籍数字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都师范大学一直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建设,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电子文献研究所,这是高校系统第一个专门从事古籍数字化的专业研究机构。几年来,电子文献研究所多次承担北京市和学校的科研课题,参与了《儒藏》、《中华大典》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联合研发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获得2005年度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已经在全国十几所高校推广应用;大型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共收录古籍5000种,总字数逾10亿汉字,其规模达到《四库全书》的1.5倍,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网络版《国学宝典》已被海内外数十家研究机构订制使用,其中不乏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国立图书馆等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
此次会议可谓顺天应时,势在必行,一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二为规划未来,制定方向。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陆续观摩了近年来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最新成果和相关技术,并围绕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海内外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及新技术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与专题研究,古籍加工整理的电子数据格式及规范,简、繁体转换与古籍数据库字形处理,古籍检索平台与知识库建设,古籍文献网络建设与古籍的白话文及多语种翻译,中国古代小说数字化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以求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之路。
古籍是中国的,是古老的,数字化则是世界的,是年轻的。参加此次会议的既有来自内地各省及港澳台地区的本土学者,也有来自日韩等国的海外专家;既有享誉已久的前辈耆宿,也有峥嵘初显的新秀后学,真正体现了“和衷共济”四个字的精神。因为古籍数字化本身便是在跨越一条从传统到现代、从实体书本到虚拟网络的历史天堑,只有集中众人的智慧,才有可能跨越成功,独木桥无疑是行不通的。这次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学术讨论,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对接,必将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留下一个闪光的亮点。
会上,来自南通大学的姜光斗教授即席赋词一首,可谓是对本次盛会的最好写照,兹录于下以作结:
兰陵王·赞古籍数字化
古籍积,汗牛充栋秩秩。为学问,曾见几番,白首穷经不离册。当今新技术,谁积?倚马片刻!科研路,年去岁来,精力惊人不停歇。
举天下无敌。数亿字光盘,查检即得!光阴如箭催人急。世事比风快,只争朝夕。嘉惠学者真积德。尽人都沾益。
辉赫,赞高识。输繁体成功,打破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奋力攀登,永难止息!回首当年,创业艰,亦不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