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般应用疗法
本编收罗前代及现代医家对于小儿某种疾病,及某种外治方法,有多种多样,阅者可按照某种病情用某种方法治疗。其属于一般疾病治法,亦有按病情使用之必要,故备载之如下:
一、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时行痘疹等宜舒表。
用法:葱一握,捣烂取汁,少加麻油在内和匀,指醮葱油,摩运儿之心口、头、面、项、背诸处,摩擦十数下,运完,以厚衣裹之,稍蒙其头,略取微汗。
热症初起,汗不出,用热水浸脚至膝上,盖毡绵被袄,少顷即有汗出。
或用生姜、黄丹、枯矾、胡椒各三分,共为细末,用滴烧酒为丸,男左女右,置手心上,按会阴穴(即前后两阴之间)片时即汗出,至足心有汗方止。
《直指》云,摩擦小儿五心(两手两足心及心口五处)头、面、项,背诸处,并能解毒凉肌。
按:《串雅内编》发汗散下有椒杏丸方,用杏仁三十一粒。白胡椒三十一粒,共捣为末,生姜汁,为丸,握手心中一时,自然汗出。庚生云,伤寒用此,于虚损人尤宜。若减其剂量,亦可应用于小儿感冒风寒而无汗者。
二、小儿发热二三日,邪已入里,或乳食停滞,内成邪热。其候,五心发热,睡卧不安,口渴多啼,胸满气急,面赤,唇焦,大小便秘等。宜清里。
用法:鸡蛋一枚,去黄取清,以碗盛之,入麻油与蛋清等,再加雄黄细末一钱,搅匀,后以妇女头发一团,蘸染蛋清,于小儿胃口拍之。寒天以火烘暖,不可冷用,自胸口推至脐口,须半时之久,仍以头发敷于胃口,以布扎之,一注香久,取下,一切诸热,皆能退去。
此法 ,以身有热者用之,倘身无热,惟啼哭焦烦,神志不安者,不必用蛋清,专以麻油,雄黄,乱发拍之,仍敷胸口,即时安卧。《幼幼集成》云,此法,多救危险之症,功难殚述。
三、凡小儿实热症 ,及麻疹毒甚、热甚者,其候面赤,口渴,五心烦热,啼哭焦扰,身热如火,上气喘急,扬手掷足等,宜解烦。
用法: 1.用水粉(即铝粉,或宫粉,或菜豆粉)一两,以鸡蛋清调匀,略稀,涂儿胃口,及两足心,后以酒曲十数枚,研烂,热酒和作二饼,贴两足心,用布扎之,少顷,其热散于四肢,心内清凉,不复啼扰。2.或用鸡蛋清,调绿豆粉,贴足心,亦佳。一说,凡热症皆可用鸡蛋清,调绿豆粉敷。如喉闭,敷头上,吐蛔,敷脐上。泻血,敷脐下,吐者,涂两足心,泻者,涂囟门。
四、凡小儿风痰闭塞 ,昏沉不醒,药不能入,虽用艾灸,亦不知痛,盖因痰塞脾之大络,截其阴阳升卫降之隧道故也,宜开闭.
用法:生菖蒲,生艾叶,生姜,葱各一握,共捣如泥,以麻油,好醋,炒热,布包,从头顶、背胸、四肢往下熨之,痰豁即醒,此方不特治小儿,凡属闭症皆效。
五、凡不儿痰咳,上气喘急,有升无降,喉中有拽锯之声,宜引痰。
用法: 1.生矾一两,研未,少主面粉,(米粉亦可),好醋,和作饼,贴两足心,布包之,一宿,其痰自下。2.咳嗽发喘.鼻扇,肺胀,用明矾一钱,为细末,白蜜调搽胸口,3.或用桃枝,研为饼,敷涌泉穴。
单方:用菜油一小杯,温热饮之,即愈。如小儿食痰,停滞上膈,欲吐不吐,必须吐者,将小儿脊骨自下缓缓推上,即可使吐。此法,亦得用于大人。
六、凡小儿胸有寒痰,不时昏绝,醒则吐出如绿豆粉,浓厚而青色,此寒极之痰也。宜暖痰。
用法:1.生附子一枚,生姜一两,同捣烂,炒热,布包,熨背心及胸前,熨完,更捻作饼,贴于胃口,良久,其痰自下。2.如为痰结胸,用白芥子,同粽子,捣贴胸口。
七、凡小儿虚脱大证,上气喘钯,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诸药不效者,宜纳气。
用法: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极细末,酒和作饼,封肚脐,以带束之,其气自顺,亦可酌加药。
八、凡小儿忽尔手足厥冷,由表邪闭其经络,或由风痰阻其荣卫。又或大病后,阳气不能散布于四肢者。宜通脉。
用法:1.速用生姜煨熟,捣汁半小杯,略入麻油,调匀,以指蘸姜、油涂儿手足,往下搓挪,俟热回,以纸拭去。2.凡小儿指纹滞?,推之不动,急以法推豁之,盖此法不论阴阳虚实,用之皆效。
九、凡小儿胸口饱闷,时腹疼痛,宜定痛。
用法:食盐一碗,锅内炒极热,布包,向胸腹从上熨下,冷则又炒又熨,痛定乃止。男妇气痛,亦用此法。
据《幼幼集成》著者陈飞霞云,以上九法,实予异授心传,经验既久,神应无方。我曾使用多次,颇有确效,故备录之。并采集其他诸家与此相类之治法,而有效者补于后。
十、凡小儿为风寒所中,身体壮热,手足惊掣,宜解热。(可与生后卫护法发热参合运用)。
用法:1.甘草,防风各二钱,白术,桔梗各一钱五分,雷丸约三钱,共切细,以不入水猪脂,约半斤,熬去滓,合诸药末,于微火上煎之,去滓,凝成膏,如弹丸大,一枚,摩囟上及手足心,多摩为佳。2.《子母秘录》治小儿身热,以白芷煮汤浴之,发汗、避风。
十一、凡小儿喉肿,或额角青黑,口角青、牙根紧,两乳有核,双目闭,不吮乳等,宜解毒。
用法:将鸡蛋清放掌心,轻擦小儿前后心后背,左右肋骨下,背后腰眼,命门骨上,每处擦四次,每次用鸡蛋清一蚬壳,擦至蛋尽为度。片时,擦处如发出约三分长如鸟毛管状之黑色蕊数百条,即用棉花铺上,再用软纱扎住,少停,其毒毛自脱棉上,各症均退,而能进乳矣,此江西省袁茂才先生传。
十二、通治小儿五臓蓄热,亦治丹疹,宜除蓄热。
用法:薄荷一两、大黄、当归、赤芍、甘草各五钱,僵蚕炒一钱,麻油熬、黄丹收,加六一散,敷胸部。
十三、小儿有风寒积滞,二便难通,宜散寒除积。
用法:连须葱白、生姜、淡豉、等分。加盐少许捣烂、作饼,放脐上。
此外尚有民间外治疗法,如拔火罐,点脊椎等,此法简易,且有治疗之价值,应备录之。
(甲)拔火罐法:常用于腹痛,泄泻、积滞、呕吐,咳嗽,感冒、头痛、遗尿等。
用法:有以上一证之小儿,可选一个口径较小的罐子,江右闽中窑户,曾经烧售一种火罐,小如大人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用时,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穴位上,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并治大人风寒头痛,及眩晕风脾腹痛等症(见《本草纲目拾遗》)。先在取定拔罐的部位皮肤上,涂抹少许油膏,然后用纸、或酒精棉球燃着后,投入罐内,等纸或棉球将尽未尽时取出,迅速将罐合在选定的穴位上。(另一法,只用酒精滴一二滴于罐内,燃着后,即迅速的将罐合在穴位上)。
另有一种拔罐法:系用宜兴砂壶,各一只,各盛烧酒八分,重汤煮滚,将酒倾去,即将壶口对患处合位,轮换用之。可治伤寒不出汗,以及疯狗兽虫等咬伤,外症瘰疬破烂等。作为吸毒之用(亦见《本草纲目拾遗》)。
按上法可用于小儿,亦可用于大人,下法对于大人适宜,小儿则须斟酌情形使用。
(乙)点脊椎法:此法由曲祖诒同志写出介绍于世者,具有脊椎反射疗法,海氏神经过敏带,及中枢施术点等疗法之仅点而简便,经济与安全而有效则似过之。曲氏云,小儿机能失调或减弱或亢进,能改变由于饮食不慎而得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扭转臓腑某部生理不良状态而使恢复健康。
用法:在使用此法前,先将手指甲剪齐,反复的洗净,尤其是拇食二指,要平整圆滑。然后分三条路线进行施点。第一路线: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尖,紧贴尾椎骨根往上点?到相平于两髂骨上缘止,点十二下,再由两髂骨上缘往点捏,到相平于两髂骨上缘止,点十二下。再由两髂骨上缘往上点捏到相平于两肩骨下缘止,又点十二下。再由两肩骨下缘往上点捏到大椎骨相平(与两肩相平)又点十二下。此第一路线,共点三十六点,两侧共点七十二点。
第二路线:由大椎旁两旁开始往下点到平肩胛下缘止,十二点,再由肩胛下缘旁往下点到平两髂骨缘止,十二点,再由两髂骨下上缘旁往下点到尾闾骨两旁止,十二点,两侧共点七十二点。
第三路线;又在第二路线两旁,由尾椎骨两旁往上点,至大椎骨上相平处。复由大椎骨两旁往下点至尾椎骨两旁处,共点七十二点。
以上三条路线点完后,用拇食二指,轻轻在后发际两边凹陷中(风池穴)再轻点十二下(两旁共二十四点)到此为第一环。
第一环作完后,仍依照上面三条路线,不用单手拇食二指而用双手的两个拇指尖,依照上法,循行点之,点完后,再点风池穴(两旁共二十四点)到此为第二环。总计一二两环,共点完 480点。
手术完毕后,宜令小儿休息三五分钟,能就榻睡眠尤佳。
其他尚有谓点刺,指针等疗法,非练习有素者不能用,均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