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扬州文坛多为逍遥派,无事常聚于萃园桥孙龙父先生之老宅谈天说地。龙父先生之父为泰州名医兼善诗文书法,故时而论及泰州方面的医家书法。龙父先生说:“自古名医多书家,清初有傅青主,泰州亦有其人,武简侯是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武简侯的名字。后来泰州名宿叶大根先生过访,在论及泰州书家时亦谈到武简侯的书法。我说:“可否帮我找一张武先生的字?”叶说:“此公传世之作不多,恐不易得。“仅闻其名而不见真迹,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日前,在扬州八怪艺术国际研讨会上见人传阅一本新出版的书,顺手牵过一看,书的封面上赫然题着“武简候书法集”,眼睛为之一亮。随手翻阅,越看越有味道,方信孙、叶两前贤所说。
武简侯于行医之余与泰州文坛过往甚密,南社仲一侯、程习朋及其时寓居海陵的书坛名宿孙龙父皆为其好友。武简侯的书法自成体系,精于楷书、行书和草书。武简侯早年家贫,以竹桌为纸,蘸水而写,水干后拭之再写,时间长了,竟将桌面写破,可见用功之勤。
据其自传云,少时曾写过颜真卿《东方画赞》一类贴,而草书得力于孙过庭《书谱》。现就其遗存的墨迹看,其楷书、行书、草书均与所说不类。这说明武简侯胸中气象能吐纳万物,能从传统中化解出来,融入自已的理解、意志,树建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楷书中宫松,笔势鼓宕,得折钗股之姿。武简侯在承接其浩然之气的同时笔势变得绵密,中宫属相对收紧,将颜体笔势之鼓宕变为险峻,而结体趋于冲和,内强外柔,系反向继承,此和武简侯生活经历及胸中块垒息息相关。孙过庭草书笔势起生涩,用笔破而愈完,于险绝中求平淡,而武简侯的草书拔茅连茹,得飘风骤雨之姿,风格外肆中闳,近于王羲之、张旭一路趣味,自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