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风新义
——时空定点与乐律的起源

饶宗颐

  人立于天地之中,对自然界物象的观察,最基本的是方向的辨认。因为空间的区划是人的周遭最重要的定点,《周礼》一书在开端便说:“辨方正位”,“以为民极”,方位的确定是人民活动的指针。人类对于四方(four quarters)之观念产生甚早,华夏与西亚及印度在远古文化史上都同样有四方风的名称。先说西亚,巴比伦的《开辟史诗》(Enumaelis)第四版里面已出现四方风(four winds),东、西、南、北四方风具有无上威力,是上神安排来对付反叛者蒂阿默(Tiamat)的武器,史诗说:

  彼(上神)乃布下罗网,纳蒂阿默于其中。彼安置四风,使她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为)南风、北风、东风、西风。

  四方之风(楔形文字ulu),其名如下:

  南风 sū tu

  北风 istā nu

  东风 adū

  西风 amwru

  下面又有七风之称,其最厉害之风名曰imhullu,一般称风为sarum,亦表示“以息相吹”的气。

  华夏的四方风名在殷代有非常具体的记载,殷代文字借“凤”字为风,凤是一种神鸟,《说文》引黄帝臣的天老说:“凤出于东方,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风所从出的北方称为风穴(《淮南子》注引许慎云)。殷人常年祈求“宁风”,希望风调雨顺,求宁风的占卜记录甚多。殷人对于四方之祭礼,有燎,有帝(禘),如云“于东”《合集》14319正),“于西”(《合集》14325~14330),“于北”……不一而足。帝于四方谓之“方帝”(“贞方帝”见《合集》14296~14310),殷人对于四方,和印度一样,都给予专名;四方的风,亦有特别的称谓,有两份最重要的资料:

  (1)胛骨大字,武丁时物,《合集》14294,原见《京津》520。

  (2)腹甲《合集》14259,原是《乙编》2548+《京津》428,亦见《丙编》中册上216。

  以上两版,经过胡厚宣、于省吾、杨树达、严一萍等人的考证讨论,大家已耳熟能详,不用复述。我现在要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一、听协风之听与虞幕

  在卜辞所记祭祀四方风是为着祈年,《乙编》龟甲是张秉权与严氏所缀合(见《丙编》中册上216;《甲骨古文字研究》188页),贞人为内,时间都是一月的辛亥日,四方风名之下都有(祈)年一语。最重要的是下面左右还记着下列两句:

  辛亥卜内升生二月,)。贞唯尤。

  亡其哯()。唯尤。

  这几句卜辞应该和四方风与祈年之事有点关系,可是没有人加以注意。

  张秉权把隶定作“”(《丙编》考释,296页),此字右边分明从耳()。在新《甲骨文编》释为圣字,余谓和“”当是一文之异写,可以释为听。“”与他辞之“”相同。(古文献有时用“”,有时用“”,编者注。)

  听字,《国语·郑语》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听协风的事甚古,起于夏以前虞时的幕,幕在这方面的贡献,后人崇拜他,和禹、契、弃相比伦,请看下表:

虞幕

     能听协风以成乐而生物

夏禹

     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

商契

     能和合五教保于百姓

周弃

     能播植百谷蔬以衣食民人

  《左传》言舜祭幕,“有虞氏报焉”,报即甲骨文的,《路史》引孔晁云:“幕能修道,功不及祖,德不及宗,故每于岁之大蒸而报祭之。”然则祭之由来也远矣!“东方曰析、凤曰”下面的“(听)”、“其”,当指听协风的事。《周语》:“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协风二字出殷代甲骨文。又云:“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韦注:“瞽,乐太师,知风声者也。”又:“音官,乐官。风土,以音律省土风,风气和则土气养也。”协风的来临,由乐官瞽师负责报告,瞽职在掌乐兼知天时,幕的任务想是和瞽师一样。《史记·律书》云:“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同声相泛。”《正义》引《兵书》云:“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宫则军和,主卒同心。”战争亦需要吹律听声,与省土风之用音律,都是听音声的事情。字张秉权释,以为是人名。如此说可信,则“”当是武丁时听协风的乐师之名字。这一版所记的“听”,“其听”,在这里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二、协风与田的藉田之礼

  武丁卜辞有田之卜,以祈丰年。

  卜贞:王大令众人曰:田,其受年,十一月。(《合集》1,2,4)

  田在殷代是非常重要的农业活动。《诗·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周礼·春官·龠章》“凡国,祈年于田祖”,郑玄注:“祈年,祈丰年也,田祖,始耕田者,谓农神也。”年即是祈年。《吕览》:“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殷正建丑,十一月即夏正的十二月,是时田以祈年,说明春的来临。

  东方曰析其风曰,即协风。据《周语》,宣王时虢文公的谈话:“先时五日,瞽师告有协风至。”韦昭注:“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立春曰融风也。”融风一名见《左传·昭十八年》梓慎的说话;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气。《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高注:“一名融,为笙也。”它配以八音,其乐器属笙。韦昭谓协风即是立春日的融风,它又名条风。《白虎通·八风篇》说:“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后代讲卦气的书云:“坎初六冬至,广漠风,九二小寒,六三大寒,六四立春条风,九五雨水,上六惊蛰。”在坎的爻位六四爻是立春,在八风是条风,可见协风在节气是代表立春。融风、条风都是后来的别名。

  自虞幕能听协风以来,瞽师音官都以音律去省土风。藉田之礼,是由太史顺时覛土,而膳夫农正陈藉礼,所以戒农用而利民时,殷时已见藉田的记录,司其职者曰小藉臣。其卜辞云:“乎藉(生)”,“乎藉=禀)北”,“……贞众乍藉不丧”(《合集》8)。藉字作,像人秉耒,表示“王耕一墢”,春气主生,其风曰条风。条者,生也(《白虎通》),其乐器用笙,笙者生也。“乎藉生”之生,义盖如是。藉田必在立春前后,此时之风即为风。“乎藉”者,《周语》云:“是日也……廪于藉、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韦注:“廪,御廪也,一名神仓,东南,生长之处,钟,聚也,谓为廪以藏王所藉田,以奉粢盛也。”是谓为廪以藏王所藉之物。“于之北”他辞又云“卜:令多农(《前》4,10,3)”,多农即农正也。又:“卜争:乎(圃)秜于受有年,藉于受年。”(《乙编》3212),是地名,即圃田。秜,《说文》云:“稻今年落,来年自生谓之秜。”《类篇》禾部:“秪,一曰再种,或作。”甲骨文作“”,即此字。

  有关藉的事例在陈氏《综述》(5331页)论之已详,唯未及藉田之礼。听协风是依据音律来省察土气,所以与藉田之礼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田畯、先农

  《周礼·籥章》“以乐田畯”,郑玄引郑司农云:“田畯古之先教田者。”《说文》:“畯。农夫也,即先农,死而为神则祭之。”古代祈年于田祖,田祖亦称为畯,即后代的先农。大蜡的时候亦作为飨祭的对象,故《郊特牲》云“大蜡飨农”。殷卜辞有字应读为畯,其辞云:

  丙寅卜,贞:子畯四方,十月。(《后》7,8,1)

  丙寅卜,兄贞:令《前》5,4,2)

  二版是同日同事之卜,而贞人有与兄之异,《说文》读若蘗,《广韵》入声十二曷:“,戒也。”《后》下之辞言令子鬲其人戒田祖(畯)于四方。四方为祭方之祭,有时为宁风,如云:

  宁风于四方其五犬(《合集》34-47)

  东、西方之禘,与祈年之事有关,如:

  庚戍卜争贞于西,一犬一(豰)。

  四豕三羊一卯十牛一。(《英》250巨骨正面)

  ……二羊三,卯于东方析,三牛三羊三……

  曰千,王■于之,八犬八豕。(《英》1288 即《金璋》472)

  其云“(侑)曰千”,目的即祈求丰收。“千”(或森),犹言千耦、千亩,故知其所祈求之神明当是田祖,即农神的畯。殷时祭四方必祷于田畯,亦出于藉田之礼。

四、正风、出入风与出入日

  《山海经》记四方风名,胡先生论之已详,唯对于“出入风”一义未能说明。兹录其文如下:

  日月所出名曰析丹,东方曰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荒东经》)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乎夸风,处南极以出入风。(《大荒南经》)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长短。(《大荒西经》)

  北方“曰”,来风曰,是处东极隅以止(正)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大荒经》)

  文中言及“日月出没,司其短长”,当指日之长至短至。古代的乐官负责以音律去省土风兼以知天时,《周语》虢文公述藉田之日瞽师音官以风土,韦注云“风土以音律省土风”,在立春日行藉田礼之前,乐官用音律来正风,确定时间的定点来配合乐律。《吕氏春秋·古乐》云:

  帝颛顼……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

  又云:

  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

  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

  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

  ……

  孟冬生应钟。

  天地之风正。则十二律定矣。

  可见风正则十二律定,欲求天地之气相合,必以日之短、长至作为定点,乐律上十二律的编制亦相与之配合。换句话说,乐律上的定点必符合天文上的定点,故以冬至为黄钟,夏至为蕤宾,如是则风正,四方风可以司日月短长,其道理即在于此。

  至于出入风之义则与出入日有关,《尧典》上言“寅宾出日”、“寅饯纳日”,和卜辞的出入日,经过许多人的研究,意义相同。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故夏至在六月。冬至在十二月,出日入日可以说是殷人对“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认识,和后世的“春朝朝日,秋暮夕月”的祭礼正是一脉相承(参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上面说正风必依据日的短、长至,故知出入风即是正风,古代许多土功都从冬至开始,至日是一个极重要的日子。卜辞中至日的占卜很多,略举如下:

  至日(《合集》29701)

  弜至日(《合集》29702)

  壬辰卜至日(《乙编》5399)

  壬辰卜弜至日(《乙编》5399)

  至日甲(《屯南》2271)

  弜至日(《屯南》2271)

  其至日

  夒尞至日吉

  其至日

  夒尞卯大乙大吉用(《屯南》4582)

  这些新资料证明殷代对至日的重视,先公的大夒和大乙亦在至日举行燎祭,至日是历法和乐律的定点,春秋分则是出入日的定点,都是正风在天文上的基本标志。正风本来和“正时月”实际上是一事之不同方面。

  风生于四方,《周语》说“方不应时,不应时则乱”,方与时要相应,即是说时间和空间要取得一致,否则必定发生乱子。

五、析丹与俊风

  杨树达主张四方风名即是神名,职司草木之神,以“卯于东方析”之语为证。严一萍则论四方风名亦是地名,举析刍(《乙》475),白(《乙》2 156+2 211),命玮(《前》4,26,4)诸辞为证。卜辞中人名往往亦是地名,其例习见。地名亦可从人名或神名而来。《山海经》之言四方风,每称“有人名曰某”,具见四方各有其所主之神,古来实有此说。

  《山海经》东方之折丹,以卜辞证之,折当作析,然析与折义亦互通(《广雅》:析,折分也)。折可指析木之津,《尔雅·释天》:“析木谓之津,在箕斗之间。”《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析津为东方之极,五臣吕延济云:“东极曰天津,西极,日所入也。”丹谓丹穴,《尔雅·四荒》:“自齐州以南戴日曰丹穴。”东方的析丹,可以说是析木与丹穴的合称,指日出日入之处。故《大荒东经》说日月所出名曰析丹。下面又说“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东极是他的居处所在,所谓“东极曰天津”,此即其地为析木之证。《山海经》“来风曰俊”,属于东方,但《大戴礼·夏小正》则称“(正月)时有俊风。俊者,大也。大风,南风也”,把俊风说成南风,与《山海经》不同,说较晚出。

  《大荒东经》在俊风上面称其地是日月所出,下面说他能“出入风”。我疑心其风名曰俊风,也许和帝俊有点关系。楚帛书言“日月夋生”,又云:“帝夋乃为日月之行。”《大荒南经》谓:“帝俊妻羲和生十日。”《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帝俊是造物主,可以生日月,可以出入风。《易·说卦》云:“帝出乎震。”震是东方,帝亦可指帝俊,他是至上神。这样说来,四方风的命名,和天神有不可分的关系。郭璞在“析丹”下注云“神人也下”,很难说它与神名无关,俊风正是一个好的例子。

六、余论

  古代远东和近东都尊重日神。巴比伦人称日曰utu,其史诗亦言“升于东山而沉于西山”,呼山曰sǎdwum,好像卜辞的出入日。殷代卜辞屡见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受年的记录(《合集》9734~9751),祝丰稔、求安宁,是当时人们共同的祈求。巴比伦在Nippur搜集的一块泥板上刻着4000年前有名的《四土颂》,我在这里根据S. N. Kramer的英文翻译,重译如下:

  其日也,亡,,亡厉,亡鬣犬,亡狮子,亡野犬,亡狼,亡惧,亡怖,民斯无敌矣。

  于斯时也,东土(Shubur)则沃野千里,皆正道之地;南土(Sumer)则充满和气,为王族政令大行之邦;北土(Uri)各应其所求;西土(Martu)则既安且康。

  普天之下,民俱时雍,于巨神恩立尔(Enlil)同声共赞。

  (见氏所著《苏美尔神话》的首页,他称道这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巴比伦是以商业贸易为主,和殷代主要生产为农业的社会性质很是不同,但对四方四土的祈求是一样的。求福禳灾有着共同的愿望,其大神恩立尔是造分天地的大气之神,可以和我们的造物主能为日月之行的帝俊相比拟。这篇颂词,我第一次把它介绍给我国研究古代史的同行们,谨以此作为探讨人类活动的比较神话学开展的一个献礼。

此文曾在中山大学演讲,刊于《中山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