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骥,1935年生,广东新会人。1952年9月考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1956年6月毕业后留校至今,师从王季思教授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方向是戏曲、诗词。1960年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1985年被国务院人事部定为博士生导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被国务院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广东社科特别学术成就奖。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规划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教育部985二项工程项目、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发表了十余部学术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所著《纳兰性德和他的词》1985年获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编选的《中国戏曲选》1987年获高教部教材一等奖;参与编写的《全元戏曲》2001年获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2002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中国文学史》(宋元卷)2000年获得国家图书一等奖,2001年获北京市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主要出版著作
《元杂剧选》(与王季思等合作,北京出版社,1981年)
《冷暖集》(花城出版社,1982年)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李笠翁喜剧选》(与王季思等合作,岳麓书社,1986年)
《中国戏曲选》(与王季思等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元明散曲精华》(与罗锡诗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深浅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元明清散曲精选》(与康保成合作,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元明词三百首》(与李恒义合作,岳麓书社,1997年)
《俯仰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文学史》(宋元卷分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全元戏曲》(参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黄天骥自选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诗词创作发凡》(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主要发表论文
孔尚任与《桃花扇》(《文学评论》1980年01期)
把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些——论传统诗歌声调和新诗的格律问题(《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学术研究》1980年05-06期)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1期)
论洪昇的《长生殿》(《文学评论》1982年02期)
李白诗歌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82年04期)
论李渔的思想和剧作(《文学评论》1983年01期)
论吴梅村的诗风与人品(《文学评论》1985年02期)
旦末与外来文化(《文学遗产》1986年05期)
朱彝尊、陈维崧词风的比较(《文学遗产》1991年01期)
《长生殿》的意境(《文学遗产》1993年03期)
元明词平议(《文学遗产》1994年04期)
从《全元戏曲》的编纂看元杂剧整理研究诸问题(《两岸古籍整理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文化阐析,中国戏曲研究的新视角──赵康太《琼剧文化论》序(《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文学遗产》1998年03期)
从“引戏”到“冲末”(《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5期)
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文学遗产》1998年03期)
论参军戏和傩——兼谈中国戏曲形态发展的主脉(《戏剧艺术》1999年06期)
董每戡先生的古代戏曲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06期)
爨弄辨析──兼谈戏曲文化渊源的多元性问题(《文学遗产》2001年01期)
“鉴赏学”的前驱——读刘逸生先生《唐诗小札》(《学术研究》2003年07期)
闹热的《牡丹亭》——论明代传奇的“俗”和“杂”(《文学遗产》2004年02期)
论“丑”和“副净”——兼谈南戏形态发展的一条轨迹(《文学遗产》2005年06期)
析《易·乾》(《学术研究》2006年11期)
《牡丹亭》创作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200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