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西渐丛书

白璧德与中国文化

乐黛云 主编  段怀清 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7-81064-911-2/B·65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定价:34.00 元
内容提要

  19世纪西方汉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中国研究之外,对于中国经验之于西方意义的认识评价的辩论。而随着西方之于东方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地位的确立,东方经验的意义,似乎也逐渐淡化,东方思想文化之于西方主流思想文化的意义价值,也渐趋式微。汉学家及汉学研究,似乎也更加龟缩为西方学术文化中一个愈为边缘的狭小阵营。

  但是,即便如此,东方经验的意义与价值,在西方汉学之外,也并未为所有西方思想者所忽略遗忘。事实上,自从西方汉学兴起,对于“东方”的发现及其之于西方的意义,就一直处于汉学家之外的一些富有洞察力的西方思想者关注之中。而20世纪初的美国人文主义批评家欧文·白璧德,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于大多数关注东方经验的西方思想者的是,白璧德对于东方和中国的发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经验和意义不断普及乃至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如何在超越西方主流思想文化意识的同时,对东方经验,特别是中国经验进行细致的思想梳理和现代诠释,以发掘其对于西方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意义与贡献,是白璧德及其思想同伴们所努力完成的工作并实现的心愿。而这些工作和心愿,最终体现在了他的那些关于东西方人文传统的阐发和对于西方近现代主流思想文化的批判当中。

  而如何认识白璧德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与儒家人文思想传统和早期道家思想上面,而且,还体现在他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关系上面。至于后者,更是通过曾经跟随他读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和20年代的文化批评刊物《学衡》等,而使得白璧德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关系显得切实而且深远。本书在关注到白璧德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间所存在着的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对白璧德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在西方汉学历史语境中的地位与意义、白璧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形态、白璧德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阐述,并对国内学术界一直很少直接涉及的白璧德的人文思想的核心要义,结合对白璧德主要著作的读解,予以了提纲挈领式的揭示说明。不仅如此,本书还对陈寅恪、汤用彤等与白璧德思想学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解释发阐,而且,对于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与白璧德的人文批评之间的关联以及现代中国保守方义或者人文主义批评与白璧德思想之间的内在契合,作了历史性的勾勒与理论上的阐明。

作者简介
  段怀清,师从于陈思和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执教于浙江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中外文学关系以及现当代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性的地平线》(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白璧德与中国文化》(专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冀汸短诗选》(汉译英,合译,香港银河世界出版社)、《〈中国评论〉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专著,广东人民出版社)、《理雅各:传教士与汉学家》(合译,即出)、《传教士与晚清口岸文学知识分子》(专著,即出)等。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西方汉学历史语境中的白璧德
   第二节 白璧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形态
   第三节 白璧德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白璧德及其人文主义
   第一节 白璧德及其人文思想概述
   第二节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批评与白璧德的人文批评
   第三节 更高意志:人文主义与宗教
   第四节 内省: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第五节 道德想象:人文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批判
   第六节 古典经典与人文标准:人文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批判

  第三章 白璧德与中国古代思想传统
   第一节 白璧德与东方经验的意义
   第二节 白璧德与儒家思想传统
   第三节 白璧德与早期道家思想

  第四章 白璧德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
   第一节 白璧德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概述
   第二节 《学衡》与“学衡”派知识分子联盟
   第三节 白璧德与梅光迪
   第四节 白璧德与吴宓
   第五节 白璧德与梁实秋

  附 录
   附录一 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 英文著作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白璧德的著作
   附录四 有关白璧德的研究论文与著作选录
   附录五 本书参阅过的部分与白璧德的中国知识相关1960~1940年间
       英美中国学著作中文献目录及相关要点摘引(含期刊、报纸)

  参考文献

  后 记

  索 引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