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新书介绍 :《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一卷) 》

 

程水金 著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一卷)》

——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ISBN:7-307-03956-7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

定价:30.00元

E-mail: wdp4@whu.edu.cn

网址:
http://www.wdp.whu.edu.cn

 

 
 
 
第一卷目录
 
 

导论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与先秦散文的发展
引言
文化:社会历史的投影
两个文学母题的递嬗
三种思维模式的转换
结末语
第一编  巫卜文化语巫卜散文
第一章  巫卜散文的远背景考察
第一节 巫术及巫的产生
第二节 卜的起源及由卜到筮的演变
第三节 卜辞的产生——散文的萌芽
本章结语

第二章  由惶惑而认同的心理流程
第一节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殷墟卜辞的情感意向
第二节 世事无常,匪夷所思——《周易》筮辞的情感意向
第三节 宇宙自然语人类社会异质同构——《易》之传文的情感意向
第四节 太卜三易语《易》命三释——秦简《归藏》的成书年代及其学术价值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巫卜文化的思维模式及其衍变
第一节 列维·布留尔的工作假说与卜筮的思维特点
第二节 巫卜散文的思维模式辨析
第三节 比兴:原始思维的艺术性转换
第四节 天人感应:原始思维的逻辑延伸
本章结语

第二编  史官文化与史官散文
第四章  史官文化之发生及其演变的路径
第一节 巫史同源与史的分化
第二节 记事之史的产生与史官文化的崛起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彝器与彝铭:从神坛走向世俗
第一节 形下之器与形上之道——殷周彝器的文化分期
第二节 走出蛮荒,体认自我——殷周彝铭的文化意蕴
本章结语

第六章  搜缀以往,寻觅古鉴
第一节 鉴古思潮翻开了尘封的历史档案——《尚书》的流传背景及其思想内蕴
第二节 从援例性的鉴古到历史经验的条理化——《逸周书》的纂辑与理鉴
第三节 鉴古思潮的高峰与殿后——《国语》的编纂目的与先贤遗训
本章结语

第七章  反思历史,探亲公理(上)
第一节 经乎,史乎;作乎,修乎——《春秋》的作者及其文化定位
第二节 属辞比事以道名分——《春秋》的历史叙述与文化理想
本章结语

第八章  反思历史,探求公理(中)
第一节 依《经》作《传》的文化使命——《左传》的作者及其时代
第二节 历史现象及宇宙法则——社会机制:《左传》的文化反思之一
第三节 睿智的理性与狡黠的良知——天人关系:《左传》的文化反思之二
第四节 性的善恶与人的蕃衍——两性伦理:《左传》的文化反思之三
本章结语

第九章  反思历史,探求公理(下)
第一节 从“末世口说”到“著之竹帛”——《公》《榖》的时代及其成书过程
第二节 大一统的历史蜕变——《公羊传》的历史褒贬与文化渐进
第三节 个体行为与历史运作——《榖梁传》的历史处理与文化兴趣
本章结语

第十章  时间-因果与理性精神——史官文化之思维模式辨析之一
第一节 追本溯源与求实疾虚
第二节 理性的误导与小说的发生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  时间-因果与叙述方式——史官文化之思维模式辨析之二
第一节 述言叙事,文心有别
第二节 《春秋》三传之叙事模式
第三节 史书体例之滥觞
第四节 史传文学之发轫
本章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编末缀语
续编末缀语

第二卷目录

第三编  士人文化与士人散文
第十二章  士人群体与士人文化
第四节 殷遗多士:士人群体的发生
第五节 造士·选士·命士:士人群体的演变
第六节 官学下移与游士之风:士人文化之表征
第七节 六艺更迭与学术变迁:士人文化之渊源
本章结语
第十三章  老子:思考古今存亡之道的隐者
第五节 史官与隐者:寂寞与显赫——《史记·老子传》正读
第六节 《老子》研究的文本依据——郭店《简书老子》的性质及其学术定位
第七节 时间哲学与宇宙发生论——老子“道”论重诂
第八节 历史与文明的二律背反——老子的历史哲学与文化史观
第九节 人文对峙的历史困境——老子的政治学说及其道德哲学
第十节 史官与隐士的双重烙印——《老子》的文本特征及其思维个性
本章结语
第十四章  孔子:开铸华夏人文传统的哲人
第五节 学而为政与流亡生涯——孔子事略述评
第六节 “道”的语义系统与经学的开端——孔子思想述评
第七节 孝·礼·仁:君子人格与圣贤气象——《论语》的文化内蕴之一
第八节 学·思·友:绘事后素与如琢如磨——《论语》的文化内蕴之二
第九节 个性·情感·理趣:世俗观照与人间情怀——《论语》的编纂及其文体风格
本章结语

第十五章  墨子:重祭史巫文化大纛的智者
第三节 墨子与墨者集团——墨子生平及墨家源流考
第四节 平民意识与弱国心态——墨子的思想体系及其文化根源(一)
第五节 经验主义与功利原则——墨子的思想体系及其文化根源(二)
第六节 先质后文,朴拙尚用——《墨子》的文本类型及其美学风格
本章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本卷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