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章共著,胞族同辉,经过八年的共赴大义,劳心苦作的集体成果--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问世了。《中华文化通志》由江泽民主席题词,萧克将军提出创意并担任编委会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华文化绵延了五千年的历史,起伏跌宕;哺育着差不多五分之一人类的身心,灿烂辉煌。它和以直,健以稳,文而质,博而精,大而弥德,久而弥新,昂然挺立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当二十世纪的帷幕徐徐降落,新的世纪已经来临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在重新检视自己,以便在新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便是为此而向新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做出的奉献。
《中华文化通志》全书共为十典百志。十典分别为:历代文化沿革典、地域文化典、民族文化典、制度文化典、教化与礼仪典、学术典、科学技术典、艺文典、宗教与民俗典、中外文化交流典。每典十“志”。历代文化沿革典,十志按时序排列。地域文化典十志,主要叙述汉民族聚居区域的地域文化,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排列。民族文化典十志基本上按语系分类排列。中外文化交流十志,按照中国与周边及世界各大区域分区排列。其余各典所属各志,俱按内容排列。
宋人郑樵《通志·总序》有曰:“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志者宪章之所系。”本书以典、志命名,正是承续这样的体例和精神。其编撰特色,可以概括为“类”与“通”二字。
“类”者立类。全书十典,各为中华文化一大门类;每典十志,各为大门类下的一个方面;每志中的“编”“章”“节”“目”,亦或各成其类。如此依事而立,层层分疏,既以求其纲目分明,论述精细,也使于得门而入,由道以行,俾著者读者都能于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里,探骊得珠,自在悠游。
“通”者贯通。书中所述文化各端,于以类相从时,复举其始终,察其源流,明其因革,论其古今。
“通”者汇通。文化诸事,无论其为物质形态的,制度形态的,还是观念形态的,都非孤立存在。中华文化是境内古今各民族文化交融激荡的硕果;境外许多不同种的文化,也在其中精芜杂存,若现若隐。因此,描绘中华文化,于贯通的同时,还得顾及如此种种交汇的事实,爬梳剔理,还它一个庐山真面目。
“通”者会通。“会”乃“体会”、“领会”、“会心”之意。《中华文化通志》所求之通,通过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领悟,与中华民族心灵相体认,与中华文化精神相契合。
这就是《中华文化通典》依以架构旨趣之所在,编撰者是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读者的心声的,是耶,非耶,尽让大方之家评说。
八年磨一剑,《中华文化通志》是二百多位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数十位编辑、出版、校对人员认真编校的结果,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直接筹划的一大文化工程。得到各级领导、企业界、新闻界的热情支持。今日能得以与读者面世,是一件可歌可贺之事。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文化来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中华文化通志》的出版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也给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好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