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首页 | 新书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出版

 

曹 萌 著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模式研究》          



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2001年8月第1版
ISBN 7-5634-1339-1/I 160
定价:21.80元

 

 

 

 

  “曹萌,男,1959年5月生;汉族;辽宁建平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85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7年获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为济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济南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获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现为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进郑州大学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明代言情小说创作模式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征研究》、《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清代卷)等。”

 

目录

绪论 以模式解读中国古代通俗小说

  一、模式是“有意味的形式”

  二、模式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三、模式在古代通俗小说中的运用

  四、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于模式研究的启发

  五、以模式解读中国古代通俗小说

  六、模式学研究的意义

  七、以模式解读古代通俗小说中的理论问题

  八、以模式解读古代通俗小说中的理论融合

  九、模式解读与文本阅读

 第一章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模式化表现

  一、题材选取模式

  二、背景设置模式

  三、人物塑造模式

  四、人物命运安排模式

  五、情节结构布局模式

  六、战争场面描写模式

  七、通俗小说创作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产生及其主要特征

  一、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产生

    1、释“小说”

    2、文言小说的产生

    3、白话(通俗)小说的渊源

  二、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

    1、志怪与传奇

    2、劝戒与化俗

    3、叙事方法多样

第三章 古代通俗小说作家的审美思想

  一、尚怪奇的审美思想

  二、尚补史的审美思想

  三、尚劝戒的审美思想

章 史家文化与古代通俗小说的题材选取模式

  一、通俗小说题材选取模式的表现

    1、演史模式

    2、列传模式

    3、账簿模式

    4、志异模式

  二、史家的审美观与修史作风

    1、实录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微言大义与皮里阳秋

    3、王侯将相——史家审美的聚焦点

    4、不语“怪、力、乱、神”的修史原则

  三、史书与古代小说的渊源关系

    1、通俗小说是稗史的遗传与变异

    2、古代小说的写实传统

    3、由来已久的小说补史观

  四、史家审美观对小说家选材的影响

    1、史家修史之心与作家创作动机的同构

    2、史家审视历史与小说家审视人生的审美同构

    3、史书形象对小说家审美观的影响

    4、小结

章 园林文化与古代通俗小说空间背景设置模式

  一、古代通俗小说布置背景的模式化表现

    1、渲染景观模式

    2、随意苑墅模式

    3、虚构超境模式

  二、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1、园林文化发生的背景

    2、大自然:古代士人最早的“园林”

    3、山水比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4、园林文化的载体化

    5、士人园林的出现

  三、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其审美意识

    1、士人园林的基本构造与风格

    2、士人园林文化审美意识

  四、园林文化与通俗小说空间背景

    1、自然美向小说的渗透

    2、士人园林审美意识定型与小说背景设置

    3、小说家空间审美思维的园林化

 第六章 儒家文化与通俗小说人格塑造模式

  一、古代通俗小说主要人格塑造模式

    1、英雄模式

    2、情圣模式

  二、儒家理想人格的嬗变

    1、儒家的自我人格塑造

    2、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宣扬与实践

    3、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表述

  三、儒家理想人格对古代士人的影响

    1、两汉时期儒家理想人格对士人的影响

    2、魏晋南北朝儒家理想人格对士人的影响

    3、唐代以后儒家政权人格对士人的影响

    4、儒家理想人格对小说家的影响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与古代通俗小说人物命运结局模式

  一、通俗小说人物命运结局模式的出现

    1、加官晋爵式

    2、得道成仙式

    3、善恶果报应

  二、通俗小说人物命运结局模式的文化根因

    1、道家文化与得道成仙命运结局模式

    2、儒家文化与加官晋爵命运结局模式

    3、佛家文化与善恶果报命运结局模式

第八章 传统文化的审美心态与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一、理学思潮与夫妻重聚小说往复式结构模式

    1、往复式结构模式的出现

    2、实生活的决定性作用

    3、明初理学思潮的影响

    4、小说家婚姻爱情理想的作用

    5、元末戏剧艺术的影响

  二、明末夫妻重聚小说的合拢式结构模式

    1、合拢式结构模式的出现

    2、合拢式结构模式的艺术成因

    3、明末理学复辟与合拢式模式

第九章 世俗化社会思潮与市民形象的模式化

  一、通俗小说市民形象的模式化

  二、王学变态与世俗化社会思潮

  三、市民形象模式化的具体内容

    1、新的婚爱观念

    2、新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审美意识

    3、小说形象群体构成市民形象类型

第十章 交通文化与小说家创作题材选取模式

  一、创作题材倾向引出的问题

  二、交通文化与小说家选取题材模式

  三、封闭地区小说家选取幻想性题材的倾向

  四、交通发达地区小说家选取商业性题材的倾向

  五、地区交通文化与小说家创作

第十一章 《水浒传》奸情描写与奸情小说创作模式

  一、《水浒传》奸情描写的小说史地位

  二、王婆说风情与奸情小说的“第三者”模式

  三、奸情描写情节布局与报应祸身模式

  四、“捱光”描述与调情说教模式

  五、金莲戏叔与“女挑男”场面模式

  六、结语

第十二章 《金瓶梅》在色情奸情小说结构模式中的地位

  一、引言

  二、古代通俗言情小说的分类

  三、《金瓶梅》对明中期色情传奇结构模式的继承

  四、《金瓶梅》对其后奸情小说因果式模式的影响

  五、《金瓶梅》在色情奸情小说结构模式中的地位

  六、结语

第十三章 启蒙思潮与《红楼梦》对某些小说模式的因袭

  一、明末启蒙精神的社会思潮

  二、《红楼梦》对既有俗通小说模式的因袭

    1、表层结构因袭以神话作框架的模式

    2、以敷演的方式进行创作

    3、尚“平中之奇”的创作倾向

    4、描写内容所体现的思想深度

  三、明末启蒙思潮影响《红楼梦》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第十四章 附录一:明末言情小说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引言

  二、明末时间断限及言情小说观发展的阶段性

  三、言情小说观的理论准备阶段

  四、言情小说理论的提出阶段

  五、言情小说观由创作倾向体现的阶段

  六、结语

第十五章 附录二: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

  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

  三、辅助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基本类型

  五、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思想

  六、结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