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新书介绍 :《宋明理学》

 

陈来 著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印次 2004年3月第一版
ISBN书号 7561735154
开  本 32开
订  价 20.00


 

目录
 

引言
 宋明理学的正名
 宋明理学的内容
 宋明理学的定位

第一章 宋明理学的先驱
  第一节 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
   (一)韩愈
   (二)李翱
  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社会思潮
   (一)困穷苦学
   (二)崇道抑文
   (三)尊经
   (四)排佛

第二章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周敦颐
   (一)孔颜乐处
   (二)太极动静
   (三)主静与无欲
  第二节 张载
   (一)太虚即气
   (二)两一与神话
   (三)性与心
   (四)穷理与尽心
   (五)民胞物与
  第三节 程颢
   (一)天理与道
   (二)浑然与物同体
   (三)定性说
   (四)诚敬与和乐
   (五)性与心
  第四节 程颐
   (一)理与气
   (二)动静与变化
   (三)性理与气质
   (四)持敬
   (五)涵养与致知
  第五节 邵雍
   (一)元会运世
   (二)以物观物
   (三)阴阳体性
  第六节 谢良佐
   (一)穷理
   (二)求仁
   (三)尧舜气象

第三章 南宋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杨时
   (一)体验未发
   (二)反身格物
   (三)行止急徐之间
  第二节 胡宏
   (一)心为已发
   (二)性立天下之大本
   (三)性善不与恶对
   (四)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五)心主乎性,心以成性
   (六)查识涵养,居敬穷理
  第三节 朱熹
   (一)理气先后
   (二)理气动静
   (三)理一分殊
   (四)未发已发
   (五)心统性情
   (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七)主敬涵养
   (八)格物穷理
   (九)道心人心
   (十)知先行后
  第四节 陆九渊
   (一)本心
   (二)心既是理
   (三)论格物与静坐
   (四)尊德性而后道问学
   (五)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六)义利之辩
  第五节 杨简
   (一)神明妙用
   (二)不起意
   (三)天地万物通为一体


第四章 明代前期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曹端
   (一)太极之动
   (二)敬与乐
  第二节 薛瑄
   (一)理气说
   (二)格物穷理论
   (三)心性功夫
   (四)心之虚明
  第三节 胡居仁
   (一)因气以成理
   (二)明理与养气
   (三)静而操持
   (四)主敬无事
   (五)论无事与放开
  第四节 陈献章
   (一)静坐见心体
   (二)求之吾心
   (三)自然为宗

第五章 明代中后期的理学
  第一节 王守仁
   (一)心外无理
   (二)心外无物
   (三)格物与格心
   (四)知行合一
   (五)致良知
   (六)四句教
   (七)本位与功夫
  第二节 湛若水
   (一)随处体认天理
   (二)心包万物
   (三)执事敬
   (四)处心与习心
   (五)知行交进
  第三节 罗钦顺
   (一)理气一物
   (二)理一分殊
   (三)道心人心
   (四)论格物
  第四节 王廷相
   (一)元气实体
   (二)理与气
   (三)性有善恶,出于本质
   (四)论作圣之功
   (五)知识与见闻
  第五节 王畿
   (一)顿悟与四无
   (二)一念之几
   (三)良知异见
   (四)格物与致知
   (五)论神,气,息
  第六节 王艮
   (一)现成自在
   (二)学乐
   (三)淮南格物--安身
   (四)万物一体
  第七节 罗汝芳
   (一)赤子之心
   (二)当下既是
   (三)顺适自然
   (四)天明与光景
   (五)格物与孝慈
  第八节 刘宗周
   (一)意念之辩
   (二)独体
   (三)诚意与慎独
   (四)四德与七情
   (五)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
   (六)道心即人心之本心
   (七)心性一物,即情即性
   (八)格物穷理
  附 李滉
   (一)理自动静,理有体用
   (二)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
   (三)物格理到

结束语

综合索引

 
简介
 
 

  宋明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或“新儒家”,在日本也有时被称为“新儒教”。“儒家”,“儒学”,“儒教”都是古代文献中使用过的概念。这三个概念在中文世界的使用,往往有互相重合之处;而就其分别而言,大体上可以说,“儒家”的用法可强调其与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的分别,“儒学”的用法强调其作为学术体系的意义,而“儒教”的用法往往往往注重其作为教化体系的意义。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界所习惯使用的“儒家”,“儒学”,一般都是指“儒家思想”而言,换言之,“儒学”,“儒家”是指称孔子所开创的思想传统。如冯友兰说过,在历史上,“儒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反映出中国学者注重把儒家作为其学术思想体系的主流趋向。

作者介绍: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并任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朱子哲学研究》、《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人文主义的视界》、《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