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之恋
——简评王景山先生《画坛名家》新作
赵富山
生肖之书断言,肖马之人志存高远、终日奔波劳碌不知倦、为事业和生活而拼搏。属马的王景山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景山君毕业于名校——北师大中文系。当年听大家授课、耳濡目染,渐养成一股文化人的特有气质。景山出身贫寒、农家子弟。虽年至半百,你与他相处,仍能时时、处处感受到那种农夫般的淳朴、诚实和厚道。景山半生坎坷、命运多舛,学裁缝、干瓦匠、下农田、当兽医、做教员,遍尝人生甘苦。及至 1984 年经报考凭实力进入报界,才干起他从小就钟爱的舞笔弄墨差事。至今已辛勤耕耘了 20 年。所策划主持的栏目、副刊和专刊,均能办得文采飞扬、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1996 年初春“两会”期间,民盟盟员的景山被抽到全国政协会议简报组。半个月中,景山多次聆听政协委员发言,并有机会接触这些学界泰斗、艺术大师、社会贤达、企业精英和学识过人的委员,由此萌生采写他们,并在自己主持的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想法。这如同火石电光般的创意,奠定了景山此后新闻写作的方向——由“杂” 向“专”方向发展,由写一般人物向写文化名人转变。
1998 年 4 月,景山将采访的 40 余位名人专访汇编成册——《名家倩影》付梓出版。红学大师周汝昌、文物鉴赏家史树青、中国画画家阿老、刘勃舒、姚有多、郭怡宗、王成喜,美术家靳尚谊、韩美林,书法家沈鹏、欧阳中石,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梅葆玖、叶少兰,商界奇才马万祺、曾宪梓,大学者苏星、浦山等众多名人荟萃书中栩栩生辉。《名家倩影》的出版是景山新闻写作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小试牛刀”的景山君也从此确认了自己今后为学者型名人写传记的方向。
《名家倩影》的出版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一代鸿儒周汝昌曾评说:“王景山先生巨眼识英豪,一下子认定了这 41 位被他称为名家的、经心用意、仔细认真地、逐一为之写出了‘传神写照'的妙文”。此时是在汝翁左眼已经失明、右眼凭借高倍放大镜的病况下写下的书评。大师的勉励对无名后学的景山是巨大的精神鼓舞,使他没齿难忘、终身受益。
如果说《名家倩影》是景山写名家的一次真实“演练”,那么,今天出版的《画坛名家》,就应是景山君的一次成功运作了。
从《名家倩影》到《画坛名家》,时间跨度六年。后者比前者有了不少进步:一是选题更专更精,前者涉及多种领域名家;后者则专写画坛名家;二是前者还属“报纸文体”,后者则纯属“传纪文学”或“人物特写”;三是后者比前者文笔更加细腻娴熟,更加富于文学色彩,可读性更强了。
《画坛名家》(卷一)共辑录了十三位中国画坛大师级人物:焦墨山水画家一代美术宗师张仃,泼墨山水画家几被风尘湮没的尤无曲老人,著名花卉画家萧淑芳,书法美术家黄苗子,版画家王琦,花鸟画家李道煦、刘继瑛、张世简,著名画家韩美林、陈大章,山水画家侯德昌,旅美画家陈雄立以及裱画大师刘金涛,其中不乏 20 世纪中国画坛第二代领军人物。十三位名家以年龄为序,其中大多是已过古稀,寿至耄耋的老人。他们穷其毕生精力,献身中国画坛,他们的人品、作品、艺术功力都在中国书坛画苑上具有可圈可点的名份。
景山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和睿智写人状物,为我们立体勾勒出这十三位名家的风范、魅力和艺术成就,从而为中国画坛奉献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丰富了中国画坛的文史资料。
景山写的画坛名家,多为人物特写或称之为传记文学,这些名家很多已是国宝级的艺术大师,他们均年事已高,有的又疾病缠身,能在他们有生之年让其回忆往事,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实乃画坛盛事,也是景山君为拯救传统文化艺术做出的宝贵贡献!
景山的采访态度是相当认真负责的,他把采访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过程,以名家对艺术的刻苦追求和不懈努力,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无限动力。
景山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写文章的“神来之笔”。他采访名家时,一不带采访机,二不拿采访本,而是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仅凭一个“言从耳入”就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详细周全、忠实生动的专访文章。难怪大学问家周汝昌也称“不禁使我大为称奇——也就是大为吃惊的同意语也。我认为他是一把好手——也感叹他大材小用了。”景山的写作功力完全得益于他从小博览群书,大学又得名师言传身教,以及从事新闻写作的长期磨练。
在人物的定位和选择上,景山君更注重用文学创作来写名家,尽量避免用新闻媒体写人物的视角写。用新闻视角写人物,往往注重热点和时效,寻找“新闻由头”;而用记实文学手法写作名人,看中的是人物的自身追求和价值。或者写人物的典型意义。在《画坛名家》写作中,景山更加注重这些老艺术家的人物命运和对艺术的孜孜不倦追求。
例如他写张仃在 1936 年画的《焚书坑儒》漫画,把蒋介石画成阎王,下面几个小鬼拿着牌子抓鲁迅,丁玲被关在笼里,着力描述了张仃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内战、追求民主、敢于揭露国民党迫害进步人士的大无畏精神。写尤无曲本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就由齐白石亲自为其代定书写润例的名画家,却在战火和世事纷争中隐匿江南,甘于淡泊却每日挥毫不辍,不断攀登书画艺术峰颠的精神,从而抨击当今书画界追逐铜臭、动辄称“家”的浮躁心理和不良现象。
在人物的纵向和横向写作手法上,景山君也把握得很好。传记文学必须写好真人真事,画坛名家的业绩不容虚构。景山力避新闻写作中突出人物业绩和思想行为的现实意义,而着力强调画坛名家的思想情感和对艺术的深入理解。景山纵向写人物,也不是按编年史那样罗列事实,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历展开叙述。通过描写、心理刻画的手段来塑造人物鲜明的形象。在横向写法上,景山君则是把画坛名家的人生经历或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剖析,抓住其闪光的艺术实践进行描述,写深写透,这样就使名家的形象鲜活地树立起来了。
景山是带着真情实感来写这些名家的。他的真情实感从根本上是源自母亲的培育,这在他那感天动地的“后记”中奔涌飞流 …… 他把莎士比亚的名言“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辽远的后世”作为自己写作名家的遵循。十三位名家、十三部人物命运史。他们大多经历苦难,历经挫折,但对艺术的矢志追求使他们远离世俗、永葆艺术的青春,也赢得了生命的高寿。尽管每位名家的经历不同,但他们的心态,他们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时时感动着景山。他由衷地尊敬和热爱这些画坛名家,他是带着深深的感动写成这部名家传记的。他曾说,这些老画家太不容易了,人们只看到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而没看到为了达到这种成就他们付出的拼搏和努力,我要写他们的艺术成就还要写他们的人生,写命运、写人格、写操守。景山说写他们,其实也是学习他们,写作过程其实也是自觉重塑人格,提升境界的过程;回报母亲的过程。
景山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找到自己后半生的写作之路——写名人,状名人,扬名人。《画坛名家》(一卷)已经问世,我们期待着(二卷) …… 还有《书坛名家》或是其它领域的名家。
景山之恋,恋的是为名家立传,让名家之光照亮今人,照亮后人,永远辉耀神州熠熠星空。相信勤奋的景山君会继续努力,不断有“名家系列”新作问世,在人生和写作两个方面,同时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