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国学网站--新书推荐--《徽宗词坛研究》



诸葛忆兵 著

徽宗词坛研究

【附录】




北京出版社出版

定价:14.00元
A5开本

ISBN 7-200-04305-2/I·667

    一、大晟词人事迹汇录
    大晟词人事迹,宋人史书、笔记中极少载录。故附录于此,以资参考。

    1.周邦彦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余万言,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阁,召赴政事堂,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出教授庐州,知溧水县,还为国子主簿。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徽宗欲使毕礼书,复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卒,年六十六,赠宣奉大夫。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周邦彦传》)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也。性落魄不羁,涉猎书史。元丰中,献《汴都赋》,神宗异之。自诸生命为太学正。绍圣中,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为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又迁卫尉卿。出知隆德府,徙明州。召为秘书监,擢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真定,改顺昌府,提举洞霄宫。卒,年六十六。邦彦能文章,世特传其词调云。(王偁《东都事略》卷一百一十六《周邦彦传》)
    周邦彦,字美成。少涉猎书史,遊太学有隽声。元丰中,献《汴都赋》七千言,多古文奇字,神宗嗟异,命左丞李清臣读于迩英阁,多以偏旁言之,不尽悉也。由诸生擢太学正。其后,流落不偶。绍圣中,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即位,为校书郎,累迁卫尉卿。出知隆德府,徙明州。以秘书监召,赐对崇政殿。上问《汴都赋》其辞,对以“岁月久,不能省忆。”用表进入,帝览表称善,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知真定府,改顺昌府,提举洞霄宫。卒,年六十六。邦彦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顾曲”,乐府盛行于世。人谓之落魄不羁,其提举大晟亦由此。然其文,识者谓有工力深到处。声镜乌几之铭,有郑圃漆园之风。祷神之文,仿送穷、乞巧之作。不但词调而已。自号清真居士。有集二十四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十六《周邦彦传》)
    周邦彦待制尝为刘昺之祖作埋铭,以白金数十斤为润笔,不受。昺无以报之,因除户部尚书,荐以自代。(庄绰《鸡肋编》中卷)
    周美成邦彦元丰初以太学生进《汴都赋》,神宗命之以官,除太学录。其后流落不偶,浮沉州县三十余年。蔡元长用事,美成献生日诗,略云:“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公礼乐中。”元长大喜,即以秘书少监召,又复荐之上殿契合。诏再取其本,生进表云:“六月十八日赐对崇政殿,问臣为诸生时所进先帝《汴都赋》其辞云何,臣对曰:‘赋语猥繁,岁月持久,不能省忆。’即敕以本来进者。雕虫末技,已玷国恩;刍狗尘言,再干睿览。事超所望,忧过于荣。切惟汉晋以来,才士辈出,咸有颂述,为国光华。两京天临,三国鼎峙,奇伟之作,行于无穷。共惟神宗皇帝盛德大业卓高,古初积害悉平,百废再举。朝廷郊庙,罔不崇饰;仓廪府库,罔不充仞;经术学校,罔不兴作;礼乐制度,罔不釐出;攘狄片地,罔不流行;理财禁非,动协成算。以至鬼神怀鸟兽,若搢绅之所诵习,载籍之所编记,三五以降,莫之与京。未闻承学之臣有所歌咏,于今无传,视古为愧。臣于斯时自惟徒费学廪,无益治世万分之一,不揣所堪,裒集盛事,铺陈为赋,冒死进投。先帝哀其狂愚,赐以首领,特从官使,以劝四方。臣命薄数奇,旋遭时变,不能俛仰取容,自触罢废,漂零不偶,积年于兹。臣孤愤莫伸,大恩未报,每抱旧稿,涕泗横流,不啚于今得望天表,亲奉圣训,命录旧文。退省荒芜,恨其少作,忧惧怕惑,不知所为。伏惟陛下执道御有,本于生知,出言成章,匪由学习。而臣也欲晞云汉之丽,自呈绘画之工,唐突不量,诛死何恨?陛下德侔覆焘,恩浃飞沉,致绝异之祥光,出久幽之神玺,丰年屡应,瑞物毕臻。方将泥金泰山,鸣玉梁父,一代方册,可无述焉。如使臣殚竭精神,驰骋笔墨,方于兹赋尚有靡者焉。其元丰元年七月所进《汴都赋》并书共二策,谨随表上进以闻。”表入,乙览称善,除次对内祠。
    (元符元年六月)丙申,国子监主簿周邦彦为正字。
    《西清诗话》记周邦彦祝寿诗“化行贡宇山川外,人在周公礼乐中。”余以为此乃模写东坡《刁景纯藏春坞》诗“年抛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履中。”是也。(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2.晁端礼
    (元丰七年十月),泰宁军节度推官、知大名府莘县晁端礼追三任官,罚铜二十斤,勒停,千里外编管。坐以官钱贷进士阎师道,及师道请求豫借保甲钱买弓箭,为提举保甲司所劾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十九)
    又有晁次膺者,先在韩师朴丞相中秋坐上作听琵琶词,为世所重。……遂入大晟,亦为制撰。(《铁围山丛谈》卷二)
    政和癸巳(政和三年),大晟乐即成,八音克谐,人神以和,嘉瑞继至。宜德能文之士,作为辞章,歌咏盛德,铺张宏休,以传无穷。士于此时,秉笔待命,愿备撰述,以幸附托,亦有日矣。公相太师蔡鲁公知公之才,以姓名闻上,诏乘驿赴阕。公久废不试,亦冀自见于时。乡人好公者,喜公复起,相与赞其行。去朝天门十里,置酒为饯曰:“异日富贵还故乡,望车马此道上,惟厚自持。”入都门,士大夫闻公来者,相告曰:晁次膺自此升矣。翌日,太师召公语曰:“高卧三十年,复何得?”公曰:“末尝不欲仕也,特以罪负斥伏,若将终身。不意倒屣扫门,乃在今日。”会禁中嘉莲生,分苞合趺,夐出天造,人意有不能形容者。公效乐府体,属辞以进,上览之称善。未几,中暍感疾,更十数医不得愈。命下,除大晟府按协声律,奄奄不克受。贺者及门,闻哭声,入吊而去。八月载其丧归。前日为饯者出迎河上,顾一舟夷犹而下,揭绛帛大书,乃铭旌也。读之流涕。计去时才五十日。未食太仓一粒粟,已为归人,念之尤伤。以其年九月十九日葬于任城之鱼山。……公以熙宁六年擢进士第,授单州成武簿,迁瀛州防御推官。知洺州平恩县,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知大名府莘县事。以政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卒于东都昭德坊之外第,年六十八。娶梁氏,湖州德清令访之女。男益之、观之,州学贡士;同之,早卒。女,长适泰州海陵县丞滕伯奇,次适贡士翟光弼,次适河南府司工曾事马承休。孙男四人,公荣、公采。余幼女二人在室。平恩并大河岁虞决溢,公始至,喻民具菑石,谨防堨,增培卑薄,疑若无事而扰者。元丰末,果决小吴,浸数州,独平恩百里耕稼自给。民至今思之。在莘县时,尝董役河上,告戒明一会,顿舍不便,号丁夫夜徙部数十人,各以队行,无敢哗哄,旁县不知也。朝廷行保伍法,以寓军政。都阅武人,急上功,约束苛冗,汹汹谋变,语闻于外。公方视邑事,驰马入行间,挥军大呼曰:“离立者当斩。古者教民战,使守望相助,以保其家。今小不忍,先自弃首领,如父母妻子何?”咸感泣悔罪。部使者疑公掠功邀福,招以他事,坐预支公钱,从私贷法夺官罢去。流泊淮上,寓僧舍中,箔门风雨,藜羹不属,抵掌谈笑,豪气故在。后数岁西还,稍经理生事,寖饶于财。分穷赴急,惟恐不及。客至饮酒赋诗,放浪终日。平居杜门避声迹,常困畏,不若人。方岁大饥,弃小弱道上。遣人购敛饮食、薪絮、浣沐,负抱一如家儿。寖长,物色所生,归之。……平生嗜佛书,暮年一意归宿,口诵手录,皆要妙语。夜卧,目有圆光,家人惊之。……公为人博学强记,气韵爽拔。为文清丽,雅自负,不以胜人。喜道人善,如味脍炙。与人交,开露城宇,窥其中不见藩键。遇事见理明速,必奠而后发。论人材,取大致可法,不及所短。有文集十卷,藏于家。(李昭玘《乐静集》卷二十八《晁次膺墓志铭》)
    晁次膺薄游南京,尝作词云:“花前月下堪垂泪,水边楼上总关心。”后过其家,已与客饮,复作诗曰:“去日玉刀封断恨,见来金斗慰愁眉。黄昏饮散歌阑后,懊恼水边楼上时。”(赵令畤《侯鲭录》卷二)
    政和癸巳,大晟乐府告成,蔡元长荐次膺赴阕下。会禁中佳莲生,进《并蒂芙蓉》词,称善。(《古今词话》卷上引《能改斋漫录》)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亦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绿头鸭》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焉。(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
    先君言:昭德晁氏多贤,自蔡京专国以来,皆安于外官,无通显者。有疏族,居济州,以京荐为大晟府协律郎,举族耻之。(陆游《家世旧闻》卷下)

    3.万俟咏
    万俟咏雅言,元祐诗赋科老手也。三舍法行,不复进取,放意歌酒,自称大梁词隐。每出一章,信宿喧传都下。政和初召试补官,置大晟府制撰之职。新广八十四调,患谱弗传,雅言请以盛德大业及祥瑞事迹制词实谱。有旨依月用律,月进一曲,自此新谱称传。时田为不伐亦供职大乐,众谓乐府得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精于音律,自号词隐。崇宁中充大晟府制撰,依月用律制词,故多应制。所作有《大声集》五卷,周美成为序,山谷亦称之为一代词人。(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
    雅言之词,词之圣者也。发妙旨于律吕之中,运巧思于斧凿之外,工而平,和而雅。比诸刻琢句意,而求精丽者远矣。(《古今词话·词评》卷上引黄升语)
    宣和二年八月至三年十月,买获马功二千八百三十四匹,计减省钱二百八十五万六千五百余贯有畸。令具秦川两司合推赏官吏职务姓名下项:……第三等干当公事万俟咏、李与同,各减二年半磨勘。(《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九七)

    4.晁冲之
    晁冲之叔用,文元之后,少颖悟绝人。其为诗文,悉有法度。大观后,予至京师,始与游,相与如兄弟也。……大观、政和间,予客京师,叔用日来相招。如不能往,即再谴人问讯。(吕本中《师友杂志》)
    绍圣之初,天下伟异豪爽绝特之士,离谗放逐。晁氏群从,多在党中。叔用于是飘然遗形,逝而去之。宅幽草,荫茂林,于具茨之下,世之网罗不得而婴也。暨朝廷诸公谋欲起之,乃复任心独往,高挹而不顾,世之荣利不得而羁也。至于疾革,乃取平生所著书,聚而焚之,曰:“是不足以成吾名。”世之言语文章不得而污也。(喻汝砺《晁具茨先生诗集序》)
    冲之在群从中亦有才华,而独不第。绍圣以来,党祸既作,超然独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
    政和间,置大晟乐府,建立长属,时晁冲之叔用作梅词以见蔡攸。攸持以白其父曰:“今日于乐府中得一人。”元长览之,即除大晟丞。(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政和间,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晁冲之叔用每会饮,多招侑席。其后十许年再来京师,二人尚在,而声名溢于中国,李生者门第尤峻。叔用追往昔,成二诗以示江子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
    晁伯宇少与其弟冲之叔用俱从陈无己学。无己建中靖国间到京师,见叔用诗,曰:“子诗造此地,必须得一悟门。”叔用初不言,无己再三诘之,叔用云:“别无所得,顷因看韩退之杂文,自有入处。”无己首允之曰:“东坡云杜甫似司马迁,世人多不解,子可与论此矣。”(朱弁《风月堂诗话》)
    宣和末,蔡京病笃,人皆谓必死矣。独晁叔用冲之谓先君曰:“未死也,此老败坏天下至此,若使晏然死牖下,备极哀荣,岂复有天道哉!”已而果然。(陆游《家世旧闻》卷下)
    宣和末,有故契丹臣夔离不者,号四军大王,或谓之燕王,收余众,犯景、蓟。朝廷命郭药师出兵败之,遂函夔离不之首来献,以大旗引首函,曰:“伪燕王夔离不首级。”京师少年争往陈桥门观之,大臣建言御殿受贺。然夔离不实未尝死,虽部送诸卒亦自窃笑。识者皆愤黠胡敢欺朝廷,而叹大臣之阿谀也、附会也。先君偶以书问晁叔用都城近事,叔用报曰:“亦别无他,但闻捉得燕王头耳。”京师旧谚谓张大矜伐者曰“恰似捉得燕王头”,初莫知所谓也。(陆游《家世旧闻》卷下)
    宣和中,有御史,晁氏婿也,旧有喘疾。一日,与叔用言:“自入台后,喘乃已。”叔用之妻颜夫人正色答曰:“某郎莫是不敢否?”盖其家习为正论,虽妇人亦渐渍如此。(陆游《家世旧闻》卷下)

    5.田为
    余先友田为不伐,得音律三昧,能度《醉吟商》、《应圣羽》二曲,其声清越,不可名状。不伐死矣,恨此曲不传。(吴坰《五总志》)
    己亥(宣和元年)冬,祀南郊。方登坛,乐作,使人推数小车,载火出于远林。左右争献言为异,指点哄然。大司乐田为押登坛歌,坛上大呼曰:“田为先见。”而上亦不责也。时所谓祥瑞,亦有类此者。(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一)
    田为罢典乐,为大晟府乐令。以臣僚言,典乐在太常少卿之上,燕乐所制撰乃釐务官耳,太相辽绝,不冒躐如此。故有是命也。(《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四)
    田不伐才思与雅言抗行,不闻有侧艳。(《碧鸡漫志》卷二)
    政和末,任宗尧为典乐,欲有所建立。时蔡攸提举大晟,不喜他人预乐。乃奏(田)为为典乐。宗尧之议,为(田)为所夺。尧愤之,令乐工断黄钟琯二,一倍之一,半之,绐为曰:“此太少律也。”为信之,以白攸。攸因执以为是。遂不用刘昺中声八寸七分琯,而止用九寸琯。(《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乐》)

    6.江汉
    江汉朝宗者,亦有声,献鲁公词曰:……时两学盛讴,播诸海内。鲁公喜为将上进呈,命之以官,为大晟府制撰。使遇祥瑞,时时作为歌曲焉。(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
    江汉朝宗,有宋史学,惜乎猥以长短句辱其名也。尝与吾论史家流学,当取古人用意处,便见调度。(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

    7.徐伸
    徐干臣伸,三衢人,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尝自制《转调二郎神》之词云:……既成,会开封尹李孝寿来牧吴门,李以严治京兆号“李阎罗”。道出郡下,干臣大合乐燕劳之,喻群娼令讴此词,必待其问乃止。娼如戒,歌之三四,李果询之。干臣蹙頞云:“某顷有一侍婢,色艺冠绝,前岁以亡室不容逐去。今闻在苏州一兵官处,屡遣信,欲复来,而今主公靳之,感慨赋此词,中所叙多其书中语。今焉适有天幸,公拥麾于彼,不审能为我之地否?”李云:“此甚不难,可无虑也。”既次无锡,宾赞者请受谒次第,李云:“郡官当至枫桥。”桥距城十里而远。翌日,舣舟其所,官吏上下望风股栗。李一阅刺字,忽大怒,云:“都监在法不许出城乃亦至此,使郡中万一有火盗之虞,岂不殆哉!”斥都监下阶,荷校送狱。又数日,取其供牍判奏字,其家震惧,求援宛转,哀鸣致恳,李笑云:“且还徐典乐之妾了来理会。”兵官解其指,即日承命,然后舍之。(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二)
    宣和中,徐申干臣,自讳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状申府,未施行。”徐怒形于色,责之曰:“君为县宰,岂不知长吏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声曰:“今此事申府不报,便当申监司,否则申户部,申台,申省,申来申去,直待身死即休。”语罢,长揖而退。徐虽怒,然无以罪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
    
     二、主要引用书目

    《全宋词》 唐圭璋 中华书局 1965年
    《全宋词补辑》 孔凡礼 中华书局 1981年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宋)黄 升 中华书局 1958年
    《词选》 (清)张惠言 中华书局 1957年
    《敦煌曲子词集》 王重民 商务印书馆 1957年
    《唐宋名家词选》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闲斋琴趣外篇》 (宋)晁端礼 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
    《清真集》 (宋)周邦彦 中华书局 1981年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浮溪集》 (宋)汪 藻 四库全书本
    《斜川集》 (宋)苏 过 丛书集成初编本
    《忠惠集》 (宋)翟汝文 四库全书本
    《横堂集》 (宋)许景衡 四库全书本
    《跨鳌集》 (宋)李 新 四库全书本
    《丹阳集》 (宋)葛胜仲 四库全书本
    《鸡肋集》 (宋)晁补之 四库全书本
    《柯山集》 (宋)张 耒 丛书集成初编本
    《姑溪居士集》 (宋)李之仪 四库全书本
    《乐静集》 (宋)李昭玘 四库全书本
    《忠肃集》 (宋)傅 察 四库全书本
    《景迂生集》 (宋)晁说之 四库全书本
    《演山集》 (宋)黄 裳 四库全书本
    《建康集》 (宋)叶梦得 四库全书本
    《宋史》 (元)脱 脱 中华书局 1977年
    《宋会要辑稿》 (清)徐松等辑 中华书局 1957年
    《东都事略》 (宋)王 偁 四库全书本
    《九朝编年备要》 (宋)陈 均 四库全书本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 (宋)徐自明 中华书局 1986年
    《三朝北盟会编》 (宋)徐梦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宋朝事实类苑》 (宋)江少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
    《方舆胜览》 (宋)祝 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宋)章定 四库全书本
    《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 中华书局1979年——1995年
    《续资治通鉴》 (清)毕 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高丽史》 郑麟趾 朝鲜劳动新闻出版社印刷所 1957年
    《两宋经抚年表》 吴廷燮 中华书局 1984年
    《碧鸡漫志》 (宋)王 灼 词话丛编本
    《词源》 (宋)张 炎 词话丛编本
    《乐府指迷》 (宋)沈义父 词话丛编本
    《词旨》 (元)陆辅之 词话丛编本
    《诗人玉屑》 (宋)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猗觉寮杂记》 (宋)朱翌 四库全书本
    《苕溪渔隐丛话》 (宋)胡 仔 四库全书本
    《艺概》 (清)刘熙载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宋四家词选》 (清)周 济 词话丛编本
    《介存斋论词杂著》 (清)周 济 词话丛编本
    《白雨斋词话》 (清)陈廷焯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
    《蕙风词话》 (清)况周颐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
    《复壁词话》 (清)谭 献 词话丛编本
    《雨村词话》 (清)李调元 词话丛编本
    《蓼园词评》 (清)黄蓼园 词话丛编本
    《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
    《菌阁琐谈》 (清)沈曾植 词话丛编本
    《词谱》 (清)王奕清等 中国书店 1979年
    《宋词通论》 薛砺若 上海书店 1985年
    《词曲史》 王 易 神州国光社 1932年
    《词曲概论》 龙榆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
    《词调溯源》 夏敬观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燕乐三书》 邱琼荪等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两小山斋论文集》 罗忼烈 中华书局 1982年
    《北宋词坛》 陶尔夫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灵谿词说》 缪 钺、叶嘉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晁补之词编年笺注》 乔力 齐鲁书社1992年3月
    《北宋词人贺铸研究》 钟振振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年
    《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王兆鹏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2年
    《两宋词人年谱》 王兆鹏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年
    《周邦彦传记资料》 朱傅誉主编 台北天一出版社 1982年
    《东斋记事》 (宋)范镇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龙川别志》 (宋)苏辙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青箱杂记》 (宋)吴处厚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泊宅编》 (宋)方勺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铁围山丛谈》 (宋)蔡 绦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侯鲭录》 (宋)赵令畤 四库全书本
    《五总志》 (宋)吴坰 四库全书本
    《鸡肋篇》 (宋)庄 绰 丛书集成初编本
    《家世旧闻》 (宋)陆游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中吴纪闻》 (宋)龚明之 四库全书本
    《夷坚志》 (宋)洪迈 四库全书本
    《挥麈录》 (宋)王明清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浩然斋雅谈》 (宋)周 密 丛书集成编本
    《挥麈录》 (宋)王明清 中华书局 1961年
    《独醒杂志》 (宋)曾敏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云麓漫抄》 (宋)赵彦卫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邵氏闻见录》 (宋)邵伯温 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邵氏闻见后录》 (宋)邵博 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芦浦笔记》 (宋)刘昌诗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渑水燕谈录》 (宋)王辟之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石林燕语》 (宋)叶梦得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桯史》 (宋)岳珂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游宦纪闻》 (宋)张世南撰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寓简》 (宋)沈作喆 四库全书本
    《能改斋漫录》 (宋)吴 曾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避暑录话》 (宋)叶梦得 四库全书本
    《东京梦华录》 (宋)孟元老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年
    《岁时广记》 (宋)陈元靓 四库全书本
    《儒林公议》 (宋)田 况 说郛本
    《东轩笔录》 (宋)魏 泰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老学庵笔记》 (宋)陆 游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谈薮》 (宋)庞元英 说郛本
    《清波杂志校注》 (宋)周煇撰 刘永翔校注 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清波别志》 (宋)周煇撰 四库全书本
    《鹤林玉露》 (宋)罗大经 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续骫骳说》 (宋)朱弁
    《学林》 (宋)王观国 中华书局 1988年1月
    《直斋书录解题》 (宋)陈振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关闭窗口〗

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