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校对与当代校对工作的对象
二、本书的结构与特点
三、关于本书的使用
第一章 校对的历史、功能与文本类型
第一节 图书校对的历史
第二节 图书校对的基本功能和在当代的变化
附录:关于加强校对工作,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第三节 校对文本之一:图书及其校对特点
附录: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
第四节 校对文本之二:报刊及其校对特点
附录: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
第五节 校对文本之三:影视字幕及其校对特点
附录一:关于加强电视节 目字幕播出管理的通知
附录二: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
附录三: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
附录四:影视播音中容易误读的500个字
附录五:容易误读的54个中国地名
附录六:容易误读的40个姓氏
附录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第六节 行政、法律文件及合同的校对
附录一: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
点的指示
附录二:关于秘书工作部门对公文文稿进行把口的几点意见(草
稿)
附录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附录四: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附录五:数字用法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第七节 各类文本中的“故误字(符)”现象及校对原则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附录二: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
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
附录三:关于商标用字规范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附录四:关于在清理带有不良文化倾向的商品名、商标名、店铺
名过程中加强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附录五: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
附录六:城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评估指导标准(试行)
附录七: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附录八:《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实施细则
第二章 文字、语句、标点、数字及其他方面的校对
第一节 文字规范与校对
附录一: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
附录二:简化字总表
附录三:简化字与传承字、繁体字(一对多)对应情况简表
附录四:繁简字、异体字电脑转换时各种疑难问题示例
附录五: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附录六: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附录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附录八:汉语拼音方案
附录九:初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附录十:新旧字形对照表
附录十一: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第二节 词法、句法与语句的校对
附录一:最常见的10个误用词
附录二:媒体常误语句81例
第三节 标点符号用法规范与校标点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附录二:冒号、引号、括号、顿号、书名号校对示例
附录三:引文里边和引文末尾标点符号的使用之示例
附录四:“某某说”后边标点符号的使用示例
附录五:括号里的文字怎样用标点示例
附录六:中外文书刊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第四节 数字的用法规范与校对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附录二:数字具体用法示例
第五节 量和单位的用法规范与校对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附录二: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
则
附录四: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附录五:理工科量和单位查检索引
第六节 专有名词和名词术语的校对
附录一: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
附录二: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附录三:关于印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首批
科技新词的通知
附录四:英语常用人名译写表
第七节 版面格式规范
附录一: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附录二:书籍字体字号使用要求
附录三:外文大小写的一般规则
附录四:外文正体、斜体、黑体在科技书中的应用规则
附录五:图书书名页
附录六: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附录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第三章 校对的思维方式、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校对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图书校对基本方法
第三节 校对软件的应用与人机结合校对法
附录:英语电子文本自动校对和操作程序
第四节 校对中的阅读方法
第五节 校对步骤和程序
附录一: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附录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第六节 图书校对方法在其他校对领域中的运用
第四章 校对术语、校对符号和校对的辅助工具
第一节 校对常用术语
第二节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与校对符号的标示
附录一:校对符号应用实例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
第三节 校对常用工具书100种
附录一:常用工具书的几种检字法
附录二:中国历代纪元表
附录三: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
第四节 中英文校对软件
第五节 中文校对网站(工作室)及语言文字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