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新书介绍 :《当代词综》

 

 

 

《当代词综》

 

 

 

 

为中华词苑保存一代文献----施议对《当代词综》评介
何晓敏

  继朱彝尊《词综》、丁绍仪《清词综补》 (原名《国朝词综补》)之后,另一部以「词综」为系列的大型词总集《当代词综》,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此编精装四册,十分可观。全编凡六卷,汇辑词作者三百余家,词作品三千余首。三百词家,从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文化大革命到开放、改革新时期,包括王允晳、廖恩焘、沈轶刘、张伯驹、夏承焘、俞平伯、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丁宁、陈家庆、缪钺、吕贞白、宛敏灏、吴世昌、钱仲联、沈祖棻、万云骏、何之硕、吴则虞、黄墨谷、茅于美、张珍怀、王筱婧、怀霜等。港台地区及海外,赵尊岳、梁实秋、李祁、饶宗颐、琦君、罗慷烈、阚家蓂、叶嘉莹等,作品均采入编中。此外,若干长期退居乡里的无名词人,其佳作亦网罗在内。卷首附有夏敬观、徐行恭、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梁实秋、李祁、饶宗颐等人手迹,并有凡例及前言,卷末则有后记。编纂者首先正名,树立标准,设立体例,列述百年词之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然后编排作品,其目标明确,立意高远,体制完备,是一部极具文献价值的词总集。

  至此,三部词总集---------《词综》《清词综补》及《当代词综》,共同构成了由唐、宋至明、清,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历代词作品的一个完整系列,甚是有功于词苑。

  本文试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当代词综》进行评介。

  一 大时空的观照,大时代的呈现

  按照凡例所说,此编之以「当代」名集,乃有特别用意。曰「当代词综」,而非「二十世纪名家词选」,或者「五四以来名家词选」。除了标榜其为词总集之系列,还为着突出「今天」。编纂者认为:这是一个大当代,乃真正今天意义上的当代。其名义之确立,主要依据作者创作活动及词业建树之所属年代,看其是否在一般意义上的当代社会中生活。若与时下有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的确立相比,即可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时下的确立,所谓「近代」、「现代」、「当代」云者,其用作依据的是历史上若干重大政治事件──鸦片战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皆非文学事件;而此编之所确立,曰创作活动,曰词业建树,则皆为文学之所有。此编确立,已超出一般意义上「当代」的范围,因而,也突破了时下流行概念以及由此概念所制定的框架。其对于百年词历史的认识以及有关作者的评价和定位,没有盲目跟随,不受政治斗争模式所制约;其所进行的是文学自己的思考,有着较为广阔的天地。这是一种观念以及识见的体现,「词综」之以「当代」名集,用意亦在于此。

  名义确立,有了一定的时限,在卷首所附的一篇具探讨性的前言-----《百年词通论》当中,编纂者通过三个时期的划分,对于百年词进行了宏观的展示:
(一) 清末至民国初期;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至抗日战争时期;
(三) 新中国诞生至开放、改革新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前言称此为转折时期。一方面,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以及文廷式,将经过浙、常二派所开创的词的复兴事业,推至高峰;另一方面,王国维《人间词话》及《人间词》之首现词坛,预示出一种崭新的发展前景。但这一时期的词创作,内容形式仍然守旧,四大词人及文廷式,仍然占居领导地位。

  第二个时期,是重要创造时期。由新诗(白话诗)开始,中国诗坛发生了巨大变化,千年词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前言将大约四十年间的词作者,划分为三派:解放派、尊体派及旧瓶新酒派。解放派首领胡适首倡以白话入词,突破词之固有框架,但应和者寥寥无几。尊体派队伍庞大,以谭祖任、汪曾武、朱祖谋、夏敬观、叶恭绰、夏承焘、龙榆生、唐圭璋等人为首的大批词家,集结词社、创办词刊、编修词集,基本上是此一时期的一支主力军。以毛泽东、陈毅等为代表的旧瓶新酒派,则融汇前两派之特长,尝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新思想,对于以后数十年的词业活动,影响甚为深远。

  第三个时期,属于新的创造时期。半个世纪以来,几经周折,道路殊不平坦。前言认为,这一时期的词业建设,除了词学校勘、词学论著以及创作以外,还有两个转变值得称叙。其一为对于词体的认识,逐渐由外部转向内部;其二为词的创作,从地下转向地面。至此,词坛的繁荣局面业已形成。

  在这三个时期中,词的发展逐步推进。前言对发展过程下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华词业,经过三个时期的演变、发展,从复旧到革新,从革新到复旧,循环往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当代词,即百年词。并指出与千年词相比,当代词,即百年词的成份是较为复杂的,在它身上,复旧与革新,永远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前言所述,是编纂者对于当代词,即百年词的总的看法。据此,编纂者遂以作者生年为序,进行编排,将全编分为六卷:
第一卷,辑录1862──1889年间出生者作品;
第二卷,辑录1890──1899年间出生者作品;
第三卷,辑录1900──1905年间出生者作品;
第四卷,辑录1906──1911年间出生者作品;
第五卷,辑录1912──1918年间出生者作品;
第六卷,辑录1919──1941年间出生者作品。

  这是一个总体规划。在这个基础上,编纂者再依三百作者之创作活动及词业建树,将其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1895年以前出生作者,属于承先启后的一代;
第二代,1895至1911年间出生作者,乃词坛中坚力量;
第三代,1912年以后出生作者,为后起之秀(第四代暂未成其为一代,附列于第三代之后)。
三代作者,从各个不同层面反映了各段历史进程的风貌,涵盖面相当宽广。为了使全编更加切合「当代」名义,体现时代精神,编纂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代、第三代,并于第二代中,推举出十名作者,为当代十大词人。十名作者分别是: 徐行恭、沈轶刘、张伯驹、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李祁、丁宁、沈祖棻。编纂者在编中对他们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以为一代典型。

  二 艺术家的精品,当行者的抉择

  此编采辑,严守法度。编纂者并非见一家录一家,见一首录一首。其抉择标准,始终如一。据前言所述,其标准共有三条:
第一, 必须符合格律,不违背词的特殊格式规定和特殊组合方法;
第二, 必须言之有物,既提倡表现大题材、展示大场面的作品,也欢迎抒写
个人情志的性灵之作;
第三, 必须有意境,具有词的特殊韵味。
此外,在具体掌握的过程中,编纂者还订立了一条原则、二条参考意见,作为采辑依据。一条原则是:老一辈作者写作旧题材作品入选从严,而反映新事物作品,入选尺度可稍放宽;后一辈作者描写新事物作品,要求不失本色,并注重采录其当行之作。参考意见下文另叙。
编纂者采辑作品,不拘一格,没有门户之见。既不因个人喜好,为所欲为,亦不讲情面,不因人传词。编纂过程,严肃认真,不让一首不合格品阑入,这种专业精神甚为值得学习。
据后记所说,此编于1983年正式向海内外词家征集作品,但准备工作早于1976年已经展开。期间,夏承焘、吴世昌以及一大班前辈作家,如郭绍虞、唐圭璋、陈声聪、段熙仲、黄君坦、吕贞白、冒效鲁、吴天五、柳北野、秦似等,都仍然健在。编纂者有幸得到他们的协助与指导,于搜辑第一手数据方面也因之得到不少方便。

  由于编纂者乃词坛名宿的高足,得到业师夏承焘、吴世昌二位老先生的提携,有其承传,具有深厚的词学根柢,于编纂之前,对于百年词之发展总貌,已有了然于胸的把握,再加上当时编纂者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职,有着较好的地理位置,登高一呼,也有较大的号召力量。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为《当代词综》的编纂创造了可一而不可再的机会。编纂者凭借个人的胆识与学力,集合了众多前辈的经验,多方索求,集思广益,成就此编,也就不同一般。

  三 实用价值与文献价值

  编纂者以专门家主理选政,体现了本身对于专业的认真与坚持。个人的把握,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编纂者于三条标准以外,还有参考意见。(一)不得违反词调在形式格律上的特殊规定;(二)字声安排及韵叶(协)允许通变,但不可超出一定限度。从中可见编纂者的专业水平。例如:《西江月》上下归韵处宜用去声;《八声甘州》诸领格字宜用去声,结尾倒数第二个四字句为「一二一」句式,中间二字为连语词:《贺新郎》上下片居中一个七字句(第六句)必须是「三四」句式并单独用韵,上下结宜用「平仄仄,仄平仄」句式。又例如,词中「一四」、「三四」等特殊句式,不宜改作一般律式句。等等。可见,在搜集作品的过程中,编纂者颇为注重解读与评判,并注重入选作品的规范化。这当是此编所具文献价值之一重要保证。

  此编作品之入选,并非依据姓氏笔划排列,而是按年齿,按词调长短进行排列的。编纂者并依照谱书规定进行标点,对于个别字声替代或邻韵相借的情况,均一一注明。

  采录作品之外,编纂者更为每位作者编写了小传(有的还附有集评),介绍了作者的治词经历、师承关系以及词学观点、词作风格等情况,为读者读词、品词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参考数据。

  一编在手,既可作为词的读本,又可当作词谱看待,实在值得一众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以及广大爱好词的读者罗致案头,以备不时之需。

  中华诗词在当代饱历艰险,可谓死而复生。「四人帮」倒后,开放改革,国家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有关诗词作品之各种出版物,多不胜数。其中,类似选本、读本,亦不少见,但较为严肃的选本、读本,却甚难得。

  《当代词综》既富有文献价值,又便于实用。历时五载,始毕其功。之后,又在出版社整整搁置了十四年。现时问世,对于诗词界之未来发展以及当前之开拓进取,相信能够发挥一定效用。

 

作者联络地址: 澳门海湾南街宝翠花园利耀阁18楼G座
电邮: human128@sinatow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