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体系,人们对其必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尤其是燕乐中相当部分来自外域,即所谓的“胡乐”,与中原文人的创作也有一个逐渐适应配合的过程。在这初始的熟悉、适应阶段,文人的创作也遵循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最先引起人们注意并得到广泛喜爱的是那些篇幅短小、精练含蓄的小词,就是“小令”体式。
小令首先获得广泛喜爱,还与它的特殊创作环境有密切关系。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唐代小令出于酒令。作为酒宴之中演唱的歌辞韵语之特殊称呼的“小令”,最早见于白居易的《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这句诗涉及两种酒令形式:抛打令与骰盘令,再加上律令,这是唐代酒令的三种基本形式。酒令是用来侑酒助觞的,酒令的语辞内容如果陈陈相因,失去新鲜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为了酒宴之间的助兴取乐,文人们往往喜欢各显才能,争奇斗艳,不断地为旧的酒令形式填写新的内容。文人的这些即席创作当然要交给歌舞乐妓当宴表演,才能获取预料中的侑酒助觞之效果。而这种创作趋势的出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宫廷的教坊歌舞声乐逐渐被各类官家与私人的宴席妓乐所代替,在这种酒宴游戏之中文人的即席创作与乐妓的即席歌舞演唱相结合,就促使普泛的酒令向专门化的小令演变。酒令的目的既然落实在“侑酒助觞”之上,因此必须选择“短歌悦耳,无致人厌”(清张荩《彷园酒评·酒德》)的篇幅短小的歌舞形式,于是,酒令中具有宣腾急促音乐风格的酒令形式首先获得文人的青睐,如《回波乐》、《倾杯乐》、《三台》、《抛球乐》、《荷叶杯》、《上行杯》、《酒泉子》等等,这就奠定了小令精练含蓄的形式特征。曲子词的兴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适应了人们对生活享乐的追求。由酒宴上游戏之作的酒令演变而来的小令,当然首先引起文人的注意,很快在文人中寻觅到众多的知音。
北宋前期,百废待兴,内忧外患交织。太祖朝,既要平定国家内部后周遗留势力与跋扈军人的不满与反叛,又要抗击契丹入侵、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太宗朝,国家将主要精力转向对付外族契丹,太宗企图凭借武力收复五代时候割让给契丹的失地,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却以宋廷的大败告终。太宗朝对契丹的战争,改变了宋、辽之间军事力量的强弱之势,真宗朝前期北宋就始终处于契丹的军事威胁之下,一直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才相对获得国际与国内的安定平静的社会环境。所以,在北宋建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还没有充裕的时间、闲暇的精力,去彻底享受生活,从容领略醇酒、美女、歌舞。这一时期,词坛上的创作也是相对孤寂的,只有个别作家的零星创作。
然而,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动荡混乱的政治局面,全国除西、北部分地区外,实现了统一,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社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特别是矿业、造船业、煮盐业以及采茶、酿酒业日益兴盛,商业经济空前兴隆,大城市也随之兴起,市民阶层也因之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宋词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说,北宋前期社会财富的积累与“太平盛世”社会局面的逐渐形成,为宋词的兴盛做好了准备。当宋词全面的繁荣局面到来时,已经是仁宗(1023-1063)朝的事情了①。仁宗在位期间,励精图强,致力于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之治理,社会的繁荣因此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仁宗在位42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叶适《水心别集》卷十一《财总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社会环境中,流行于酒宴之间的小令再次受到广泛阶层的关注,引起文人士大夫的浓厚创作兴趣,北宋词创作的第一个春天也就来到了。
由于时代动乱、改朝换代对词的创作形成冲击的缘故,北宋初期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更多地积累多少词的创作经验,对北宋前期词人来说,依然存在一个着熟悉燕乐、熟悉长短句形式、努力做好音乐与歌辞相配合的过程,所以,他们最初选择并喜爱上的也就仍然是短小精悍、易于驾驭的小令形式。就内容与风格看,这一时期的词人词作,大体上是继承“花间”、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的词风。其中,受冯延巳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所写的,仍不外是春恨秋愁,伤离念远,恋情相思或咏物酬唱,但是,比起唐五代词来,已有很大的发展。北宋前期的文人士大夫大都高官厚禄,生活舒适,如寇准、晏殊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等等。他们没有唐末五代文人之家国濒临困境的压抑和绝望,而是以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现实生活。政事闲暇,则又从容不迫、理所当然地享受生活。所以,北宋前期小令就没有了唐末五代的及时行乐、惟恐时日无多的急迫感和看不到国家与个人出路时的绝望感,而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这一时期的小令创作尽管在内容上和唐五代小令相比没有大的突破,但词的风貌、词的艺术手法已与唐五代有所不同,尤其是两者在气质上呈现出显然不同的风貌。北宋前期的小令作家,社会地位不同、个性互有差异、爱好各自异趣,他们的创作也表现得千差万别,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小令创作在此一时期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在小令创作方面给后人留下典范性的启示,在艺术上为宋词的高度繁荣做了充分准备。
这一时期小令作者为数众多,主要有王禹偁、潘阆、林逋、宋祁、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张先等等。晏几道的创作时代较晚,但他的成绩依然是在小令方面,与北宋前期的小令创作联系密切,所以也将他的创作集中到这一章节里面讨论。这一时期小令创作方面影响最大的当属晏殊和欧阳修,他们的作品比较多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晏欧词风”是这一时期的小令创作的典范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