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词·1970》
军旅作家何亮新作,中国军队版“哈扎尔词典”,七十年代的军营习俗,独具一格的文化反思
国学网独家摘登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开本A5,25万字
对许多来自农村和小县城的新兵来说,部队上的鼓掌,是一件既新鲜有趣又令人不无困惑的事情。班长邬士元在火车上就开始教我们:到了部队,就要学着对上级尤其是重要领导的讲话有反应,这反应的方式除了领导上问到具体的话时要大声答“是”,或者“有”(“同志们有没有决心?”“有!”),需要鼓掌时还得使劲鼓掌。 鼓掌不难,不就是拍巴掌么。难就难在你可能吃不准这巴掌什么时候该拍,什么时候不能拍,以及该拍的时候得拍多久,或何时止。电影《英雄儿女》里面就有一个场面,王政委的警卫员小刘看王芳演出,由于对王芳比别人多了一分了解多了一分喜爱,看到高兴处就独自拍起巴掌来,却在众人中显得怪异,自己也不好意思地伸了伸舌头,打住。这种独自鼓掌倒还可以理解,不能算太大的犯规。在连队的实际生活中,若有谁在鼓掌上鼓得不适时或不对头,或显得别出心裁,这就别有意味了。 赵传印就总是学不会鼓掌。当然,不是不会拍巴掌,他拍起来能比谁都响,而是弄不准啥时该拍,啥时不该拍。气象室领导来站里看望新兵时,指导员向大家介绍这是朱主任,这是刘政委,这是秦副主任,这是罗副政委,每介绍一个过后和介绍下一位之前,众新兵都跟着班长使劲儿鼓掌,赵传印却只是发愣,事后他嘟哝道这些领导们又没讲话只是指导员讲他们,这也得鼓掌?惹得六班长生气地说:“什么‘得’‘不得’,你傻吗?见别人鼓掌你也跟着鼓就是了,废什么话。”下次又有领导来看望,赵传印就不再发愣,一有人鼓掌他就跟上,且拍得甚响,却又总在众人掌声已落时他仍要多拍好几下,这效果就让班长和指导员更有些尴尬,因为这太像是故意捣蛋了——尽管他们也知道赵传印的确不是故意捣蛋。也许就是从这时起便动了要把他退兵的心思,后来在忆苦思甜时这家伙胆敢诉新社会的苦,就越发印证了这是块“不可雕”的“朽木”,终使领导上下了决心。 李卫勤的鼓掌却是另一种情形。这小子猴精猴精的,当兵前在公社跟书记当过通信员,还当过生产队会计,自然很有眼色,领导讲话时哪一段是其得意之作是期待有掌声的,哪一段只是铺垫只是精彩之间的一个过渡,李卫勤对此相当敏感,故经常能主动地带头鼓掌。因鼓得恰逢其时,再配以或激动或会心的不同表情,就会给有关领导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还在新兵连时他就被指导员带着去基地机关出过差,任务当然只是跟着当个通信员勤务兵一类,但那种差事在新兵们眼里绝对是受领导赏识和器重的证明。果然在下老连队不久,他就被气象站领导选作文书。但俗话说得好,聪明总被聪明误,李卫勤便是太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太愿意表现这聪明了,所以最后也难免“马失前蹄”。有趣的是他栽了的原因不是别的,竟是由于鼓掌不当。 前面说过,本来这家伙是很会适时带头鼓掌,很能揣摩有关领导希望有掌声或认为该有掌声的时机的,但是怎奈别人也都不都是傻子,并不比他反应慢,领导讲话只要真的精彩时,大家也总会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就显不出他李卫勤的领先了。显不出领先,又怎么显得出殷勤呢?遇这种时候,李卫勤就会在大家的掌声结束时多拍出一两声来,且仅仅是多那么一两声,决不至于三声,显得是因为激动才多拍,又因大家已停才不得不止。这跟赵传印那种因为弄不懂,因为稀里糊涂才多拍出几下,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这种热心的鼓掌会有拍马效果,有些领导对此是赏识的,至少并不反感,但如果这种情形屡屡出现,其隐含的拍马或是想让领导对自己留下印象的动机过于明显,效果也就会适得其反了。首先是一些老兵向指导员反映对这新任文书的不良印象,觉得这小新兵太虚太猾了,不实在,靠不住;接着是有一回直工处孙处长来站里讲话时,李卫勤的连着两次“余音不断”,让厚道正直的孙处长听不惯,皱着眉向李卫勤瞟了一眼,然后又刻意停了一会儿,才接着往下讲。指导员和站长都看到了孙处长的表情。正好那阵儿李卫勤因为想评五好在私下乱拉选票,也被站里知道了,就下决心把这个文书换掉。 许多年以后,我在院校当教员的时候,有一回在资料室里偶然翻出一本页面都发黄了的《勃列日涅夫文集》,是文革年代作为“内部资料,供批判使用”的,闲读起来,发现里面有好几篇勃氏在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还发现苏联人弄领袖文集很有意思,为了原汁原味地再现做报告时的场景,会在印刷成文字的出版物上把有掌声的地方专门标注出来,生怕读者不知道。方法是在字里行间随处加个括弧,括弧里面是“掌声”,“长时间掌声”,“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等等,有时一篇几千字的报告就会有几十处这样的鼓掌注明。 有意思吧。要是那报告真的很精彩,让别人在读起来时仍能感到其思想深刻观点独到或是富有神韵,倒也罢了,关键是那大都是些没什么特点的官话套话,只是因为这是出自领袖的“金口”,便赚得掌声阵阵,并煞有介事地每次都记录在案,还毫无羞惭地印在书上给大家看。这不是替领导在历史上落下笑柄么? 由这件事我才明白了,即便在高层,在大人物中间,人们对于掌声的虚荣心也是一样的,总愿意让自己所讲的话引起反响;因此也总会有李卫勤一类的善用掌声拍马的人,带头鼓掌,起劲鼓掌,延时鼓掌。而且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大家不约而同地用掌声来讨好领导和掩饰领导讲话的空泛,使得掌声既“及时”,又“热烈”,还能“长时间”,让领导的话显得极有水平极有分量。 只可惜,如直工处孙处长那样有自知之明且实实在在地反感于拍马奉迎的人,好像太少了。 而长期沦入这样的掌声中的人,想知道自己的讲话到底是什么效果什么分量,也实在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