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平原上,横卧着一条青石山。山脊上青石光滑如冰,幽幽地泛着青光,尤如一条青龙横卧在豫西大地上,人们称之为青龙山。此山之北,一马平川,此山之南,川丘相间。相传,神农时,这里称为宜国,唐尧时谓宜侯国,虞舜时称之宜安。这里虽遍地丘陵,沟壑连绵,但土肥水清,人们在此耕种养殖,日子过得倒也快活。忽一年,突降暴雨,长达七七四十九天,山川河流,洪水汹涌,汇集于宜安。由于青龙大山的阻隔,顿时宜安汪洋一片。房屋倒塌,树木倾斜,人们遭受着洪水的折磨,生活在水深之中。为了逃离灾难,人们扶老携幼,翻山越岭,拥向青龙山。青龙山象汪洋中一艘永不沉没的大船载着从苦海中逃出的难民,迎风破浪,稳如泰山。一日,正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灼人,青龙山山腰一放羊娃把吃饱的羊群赶至树荫之下,他两腿一伸躺在树下,闭着双眼,尽情地享受着悠悠的凉风,不知不觉间朦胧入睡。忽然他见到一光头老人,面色红润,白须飘胸,手拄龙头杖,飘飘然来到他的跟前,俯分轻声问道:青龙大山开不开?放羊娃望着老人,不知如何回答,老人见状,倏然离去。放羊娃一惊,急忙睁开眼晴,四处寻找并未见白胡子老人,目光所及,只有树木、羊群、逃难的人们。他觉得十分奇怪。第二天中午,他照样把羊群赶到树荫下,躺在地上刚刚闭眼,白胡子老人又来了。仍然和颜悦色地问:青龙大山开不开?放羊娃一骨碌从地下爬起,到处寻找又没见人影。他急忙赶羊下山,将此事告诉母亲。母亲也觉得奇怪。母亲想,山南阴雨连绵,积水成灾,逃难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拥上青龙山,莫非是神仙要救那一方百姓?于是母亲跟娃说,明天那位白胡子老人再问你,你就说:开!第三天,没到晌午,放羊娃就匆匆地把羊赶到树荫下,他又躺到原来的地方,闭上眼睛等待着老人的到来。不大一会儿,老人果然来了,低头轻声问道:青龙大山开不开?开!放羊娃应声答到。话音刚落,只听轰隆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刹时,山摇地晃,洪水滔天,青龙山开了一条口子。山壁如刀砍斧削,齐齐整整,宽数十丈。山南的积水如迷失方向的羊群忽然间找到了归路,一拥而上,顺着山口奔腾而出,急泻而下。一日之内,山南洪水消失殆尽。洪水退后,山南出现了一条河流,横贯宜安全境。河水清清,长年不断,溜溜地流向青龙山口,此河谓之宜河。宜河将宜安一分为二,宜河之东谓之河东,宜河之西谓之河西。河东多平地,河西多山峦。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人们为了感谢神灵的保佑,将宜安县改为神佑县,这条溜溜的宜河也就称为神河了。
这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河西山区一个偏僻的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