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代蔡婆婆死的原因

张中平

  内容摘要:《窦娥冤》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是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作品中窦娥的形象众说纷纭,但是,都能找到共同的东西,那就大凡对其有过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研究的有学之士都是建立在对窦娥形象高度赞扬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古今文学作品中其它女性形象的比较,得出了窦娥的高尚情操和可贵品质。本文只取窦娥形象中的一小部分,就其甘心情愿代蔡婆婆而死的原因作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相向的情感倾向;和谐的婆媳关系;坚守不移的节操

  剧情梗概:

  书生窦天章上京赶考,临行时将独生女儿窦娥托付给蔡婆婆,窦娥与蔡公子完婚。窦娥命苦,婚后不久,蔡公子病逝,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

  蔡婆婆靠放些债度日,赛卢医借钱不还,蔡婆婆上门讨债,赛卢医欺她孤儿寡母想要赖账,并欲加害蔡家婆婆,幸被邻居张驴儿相救。张驴儿父子乃市井小人,见到窦娥貌美,便生歹意,欲图谋不轨,张驴儿欲娶窦娥为妻,被窦娥严词拒绝。蔡婆婆一气之下卧床不起。张驴儿逼婚不成,恼羞成怒,与赛卢医合谋,企图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不料,张驴儿之父嘴馋,误食了张驴儿给蔡婆婆做的放了毒药的汤,中毒身亡。

  张驴儿恶人先告状,并贿赂贪官,告窦娥害死蔡婆婆。贪官姚杭对窦娥严刑拷打,并以蔡婆婆相逼。窦娥为救婆婆性命,被迫屈招,身陷囹圄。

  六月初三,窦娥血撒斩台,临刑前她对天发誓,若窦娥蒙冤,天降三尺瑞雪掩我清白之躯。顿时大雪覆盖了法场。

  窦天章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儿托梦,知窦娥冤死,决心铲除贪官,为女儿昭雪。

一、相向的情感倾向

  原剧摘录:

  1.“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财”

  2.“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 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窦娥与父亲寄居蔡婆婆家里时年七岁,可谓少不更事,所以,在刚刚开始时就对蔡婆婆没有产生芥蒂之心。最重要的是,窦娥早年丧母,在与其母亲年龄相差无几的蔡婆婆身上,还可以找到类似母爱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对蔡婆婆的依赖。再加之,与其和穷困潦倒的父亲一起四处流浪,在蔡婆婆家的生活肯定要好得多。对于一个年幼丧母,不能自立过惯了漂泊无依的生活的小姑娘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具有诱惑力。

  而在蔡婆婆看来,窦娥生得可喜,长得可爱,自己有心看上,将来做自己的媳妇甚好。由于这是窦天章进京赶考,不仅盘缠用尽,甚至,交不起房租,将女孩儿端云送于自己做儿媳妇的。在我们看来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但是,正是窦娥的得来是她和窦天章公平交易的结果,使得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无懈可击,蔡婆婆便不需要承担心理上的负担,就更加容易从心理上接受窦娥。

  这样,在刚刚开始时他们婆媳二人就具有了相向的情感倾向,就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二、和谐的婆媳关系

  原剧摘录:

  1.“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

  2.“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

  在中国,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非常难处。

  电影《婆婆 媳妇 小姑》的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这问题那问题,婆媳问题才是大问题。”在农村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媳妇,毕竟是白家门上的,终究比不上自己的亲生闺女。”但是,在本剧中的婆媳关系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社会都称的上典范。在蔡婆婆提出要招张老儿为夫时,窦娥极力反对,并力陈启其弊,当蔡婆婆也让窦娥招张驴儿为夫时,窦娥更是反对,甚至言,要招蔡婆婆自招,她自己是断然不会的,这足以证明窦娥当时在家里的地位。婆媳关系不好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相处时双方的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大多时候都是 媳妇处在被婆婆压迫的位置上。民间流传的媳妇的地位只有在自己熬成婆时才能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媳妇的地位在婆媳相处中是非常的低下的。通过对这段的了解,我们便可以看出,窦娥在家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并不是处在下方,蔡婆婆把招夫之事和窦娥商量足以证明窦娥在蔡婆婆心中的地位。有人可能会说,此时蔡婆婆家里就只有自己和窦娥,遇到这么大的事,找窦娥来商量商量,合计合计是情理之中的事。对,单就商量一事也只能说明,蔡婆婆此时只是需要一个可以商量的人,但是,事情并不是只是商量合计这么简单。蔡婆婆此时是一家之主,万事她都有决定的权利,窦娥只有被宰割的命运,她可以决定自己招夫与否,甚至可以决定是否给窦娥招夫。但是,当窦娥反对她自己招夫时,她变得犹豫了,没有再正面的谈这个问题,而是转移到劝窦娥也招的话题上,而且句句委婉,实为征求意见之意,丝毫没有强迫之意。在窦娥表明自己不招夫后,她也没有再提自己招夫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窦娥在家中的地位比我们想象的哦还要高些。

  可能有人会说此时蔡婆婆年事已高,自己拿不定主意,听家里唯一的媳妇的话也是很正常的。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都看过曹禺的《原野》吧,剧中焦大星的的母亲是一个已上年纪的瞎子,在有自己儿子在家的情况下,她也是家里的掌舵人,事事经手,对媳妇金花更是万般挑剔。这样的婆媳关系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屡见不鲜,但是却与本剧中的婆媳关系大相径庭。

  窦娥挣脱了自己被婆婆压迫的命运,在婆媳关系中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是建立良好婆媳关系的基础。举个简单的例子吧,A十分强大常常侵犯B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使B国不断强大,及时不能赶超A国,也要尽量与其靠拢。有了好的基础,婆媳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有时候还会超越婆媳这个界限,从而变为母女关系,民间也有这样一句形容婆媳关系融洽的俗语“好媳妇也当半个女”。剧中,蔡婆婆常常把窦娥唤成是儿呀儿呀,可见,她几乎是模糊了她和窦娥的婆媳界线,把窦娥视为了自己的闺女。将心比心,对心地善良,“人如敬我一尺,我必还他一丈”的窦娥来说,她对蔡婆婆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这点来看,窦娥愿意代婆婆受罪甚至受斩也是在情理之中。婆婆毕竟年纪大了,受不了这毒刑拷打,和婆婆相处多年,她待自己也不薄,为她受罪,是做晚辈的职责,也算是报答她的养育恩,婆媳情吧。

三、坚守不移的节操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1.张老儿死之前。张家二父子均想分占这婆媳,特别是张驴儿更是千般垂涎窦娥的美貌。只是碍于蔡婆婆的面子,一直是有心无胆(其实,这并非是蔡婆婆之因,全是窦娥之意)。故下毒计想害死蔡婆婆,然后得到窦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窦娥是张驴儿害蔡婆婆不成而害死自己父亲的导火线。窦娥为蔡婆婆受罪,在这点看来也合情合理。2.张老儿死后。张驴儿要挟婆媳说,只要同意他和窦娥的事就不报官,暂且不论他“大义灭亲”之功过,只看他不惜一切害死想害死蔡婆婆的目的,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蔡婆婆是非常希望窦娥答应张驴儿的无理要求的,毕竟,人是死在自己家里,张驴儿也直把矛头指向蔡破破(但是,蔡婆婆没有逼窦娥答应,足以证明她对窦娥的尊重和及他们和谐的婆媳关系)。聪敏的窦娥也是猜出婆婆的心事,毕竟从开始婆婆便劝自己答应张驴儿,如果现在自己答应,婆婆更是会支持的。但是,窦娥性情刚烈,既然刚开始你张驴儿好言相劝,危言相逼我窦娥都没有答应,现在你采用如此卑鄙下流的手段逼迫我,我又怎能受你压迫,依了你这无情无义之人。但是,自己不当应婆婆就会受罪,以这种情况看来,此事对婆婆而言一定是杀身之祸。婆婆死后家里就只有我和张驴儿那厮,那是,他定会更加的咄咄逼人,肆无忌惮,我肯定也没有安稳日子过。所以,在陷入两难的境地,窦娥选择了为婆婆而死,承认是自己下毒害死的张老儿。这一点,凸显了窦娥坚守节操的意志和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勇气。我们也可以看出,待蔡婆婆受罪,她也是被逼无赖,走投无路。

  总之,正是因为有一些这样的原因,蔡有窦娥愿意义无反顾地代婆婆受死的无畏行为,至于社会本身的种种弊端对窦娥这一行为的造成,那又另当别论了,此处不做探究。

发布日期: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