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29)
摘 要:窦姬作为吕太后赏赐代王刘恒五名宫女之一,来到代地后立即受到刘恒的“专宠”,其中固然有窦姬俊美、伶俐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窦姬曾是侍奉吕太后之人。出宫人以赐诸侯王是建汉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吕后的首创,其政治意义非同一般。事实上,吕太后出宫人以赐诸侯王与她嫁吕氏诸女为诸侯王后的目的是一样,那就是通过这些宫女来笼络并进而监控诸侯王的思想行踪。洞悉时局的刘恒“独幸窦姬”是一种巧妙的自我保护,是向远在长安的吕太后传递自己的忠诚和顺从,从而避免重蹈刘恢、刘友甚至刘如意之覆辙,为日后登临大宝、开启“文景之治”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吕太后;窦姬;代王刘恒
封建社会中的“出宫人”之事通常被誉为帝王的德政善行,受到世人的称颂。殊不知,“出宫人”一事为西汉吕后首倡。在世人的记忆中,吕后以“阴鸷”毒辣著称,曾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彘”事件。吕后能首倡“出宫人”的善举,似为不可思议之事。吕后“出宫人”的初衷何在?窦姬作为吕后所出宫女之一,其身份卑微,但一到代地,就受到代王刘恒的“独宠”。窦姬何以会有此殊遇?是刘恒贪窦姬之美色,喜新厌旧,还是别有隐情?刘恒的其他的兄弟大多受到吕后的控制和迫害,结局悲惨,而刘恒却得以全身,刘恒是如何妥善处理与吕后关系的?种种问题,值得探究。
一、吕后羁縻诸刘与“出宫人”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25日),西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在长乐宫中与世长辞。五月,太子刘盈继成大统,其母吕后自然而然地成了皇太后。刘盈继位后,基本上继承了父亲的政策,施行“仁政”,从而成为一代“宽仁之主”,但是刘盈生性仁弱,实权握在“为人刚毅,佐刘邦定天下”的其母吕后手中。
吕后当政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威胁。这种威胁来自匈奴的侵袭、朝中大臣和元功勋贵的难以驾驭,宗室诸侯对惠帝和自身权力的威胁,以及如何尽快恢复经济,抚平战争的创伤。对于这些,精明强干的吕后皆能一一化解。[1]司马迁云:“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2]这一评价说明吕后作为实际的当权者,在她执政的日子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吕后当政期间,“笼络诸臣”和“羁縻诸刘”是她施政的两个着力点。她特别注意争取朝中大臣以及元功勋贵的支持。在丞相的任命上,一切皆依遵高祖遗命和当时“非功臣列侯不能任相”的惯例[3]。《汉书》卷1《高帝纪》载: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惠帝二年七月,萧何死,吕后任曹参为相。惠帝五年,曹参死,任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高后元年,王陵除相迁太傅,陈平升任右丞相。
尽管吕后后来曾分封诸吕,但“继续维持‘白马之盟’所确立的政治格局。”[4]同时,她尽可能地采取新的措施赢得大臣的拥戴。《汉书》卷3《高后纪》记载:
(高后)二年春,诏曰:“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弟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谨与绛侯臣勃、曲周侯臣商、颍阴侯臣婴、安国侯臣陵等议: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请臧高庙。”奏可。
《汉书》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亦载:
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
这两处记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既高后二年春汉朝廷对所有的列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英雄排座次”活动——以功次定朝位,并且将排定结果藏之高庙中,垂范后世。
不难想像,这一举措得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元功勋贵们的欢呼。此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曾为建立汉朝而出生入死的人们,他们的功勋将与汉王朝的命运一样长久,永远被朝廷铭记,因为“藏之高庙,传之无穷”。事实上,高后二年的“以功次定朝位”一事,是一次全国范围内封赏立国军功大臣、整肃朝臣位次的成功尝试。这一举措的推行,使为人刚毅的吕后很快赢得大臣的归心拥戴,从而为其临朝称制的政局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5]
吕后羁縻诸刘的办法是尽可能的实行吕刘联姻。惠帝时期,宗室诸侯王分别为:楚王刘交、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长沙王吴臣(吴臣惠帝元年死,其子吴回次年立)、齐王刘肥(刘肥惠帝六年死,其子刘襄次年立)、代王刘恒、燕王刘建、梁王刘恢、赵王刘友。[6]
吕后尽可能让吕、刘通婚,以便使两姓共结同好,以期荣辱与共。吕后的用意实在于保证权力永固。为此,她很注意笼络刘氏宗亲。尤其对与吕氏关系密切者,擢加封赏。如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吕后对他另眼相看,不仅以吕禄女儿为其妻,封“齐丞相寿为平定侯。少府延为梧侯”[7],而且命其入宫宿卫。有一次,宫中盛宴,吕后令其监酒,刘章请以“军法行酒”,喝到兴起,刘章说:“请为太后唱耕田歌助兴。”吕后道:“你老子还知道耕稼之事,你生下来就是王子,安知耕田?”刘章一本正经地回答:“臣知之”。于是他击打着监酒用的宝剑,合着节拍唱道:“深耕溉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听出他话里有话,有讥讽诸吕的意思,也只是默不作声。不一会儿,诸吕中有一人因醉擅自离席而去,被刘章迫上一剑斩了。因许其军法监酒,吕后也无可奈何。后来,“又封朱虚侯刘章之弟刘兴居为东牟侯,并给予入宫宿卫的特殊待遇。”[8]另外,像刘泽因为娶了吕嬃的女儿,吕后也很痛快地封他做了琅玡王。
吕后在笼络刘氏宗族的同时,对那些敢不予以合作者也毫不留情。刘邦的儿子刘友,后被封为赵王,吕后以嫁吕氏之女为其王后来笼络他,但他却对吕后强迫他娶吕氏之女为妻心生怨怼,对王后不理不睬,反而宠幸其他女人,吕氏之女妒火中烧,在吕后面前告了恶状,说他总想讨灭吕氏。于是,刘友被吕后召入长安,幽禁起来,活活饿死。刘友死后,改封梁王刘恢为赵王,吕后又把吕产之女许配给他为妻,随嫁者皆吕家之人。吕产女在家里擅权无状,连刘恢本人也受到监视。刘恢闷闷不乐,后来妻子鸩杀了他的爱妾,他悲愤不已,自杀而亡。
但是,吕刘通婚的前提是,吕氏须有足够适龄待字女子。可现实是,吕氏家族并未有足够的女子。吕刘联姻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笼络和控制其它诸侯王,吕后想到了另一补充的办法——出宫人。
《史记》卷49《外戚列传》记载:“吕太后,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
这就是西汉“出宫人”之滥觞。史书未载诸王得到这份特殊礼物之后的反映。但可以肯定的是,吕后此举,在消弭宗室诸侯对吕后防范的隔阂心理,争取他们对中央王权之拥戴,和巩固当时之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刘恒就国与大婚
刘邦生前宠姬甚多,冷落了发妻吕后,这使吕后非常嫉恨。刘邦死后,手握大权的吕后,便对刘邦生前受宠的姬妾们进行了迫害,尤其是对原来曾威胁其子刘盈太子地位的戚夫人母子,实行了恣意报复。
《汉书》卷97《外戚传》记载:受刘邦“爱幸”的戚姬,“日夜啼泣”鼓动刘邦废太子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也多次萌生废易太子的念头,吕太后对戚夫人母子恨之入骨。《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载:刘邦死后,“(吕)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名‘人彘’。”后来刘如意也被吕后骗至长安以毒酒鸩杀。吕后因其制造了这起惨绝人寰的“人彘”事件,受到后人的口诛笔伐,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称其为“妒虐谋篡之后”[9]。
就在高祖崩的前一年春正月,刘邦下诏封其年近8岁的四子刘恒为代王[10],一方面是刘恒年幼,一方面是代地陈豨叛军残部尚未剿灭[11],刘恒没有前往代地就国,而是继续留在都城长安。然而,长安的血腥恐怖与阴森却令刘恒母子倍感心惊。《史记》卷49《外戚世家》记载:“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换言之,由于刘恒没有对太子刘盈地位造成过任何威胁,其母亲薄姬也没有得到过刘邦的过多宠爱,甚至连见面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没有受到吕后的报复和迫害。而曾被刘邦怜香惜玉特殊光顾的其他女人,都被吕后幽禁在后宫中,不能迈出后宫半步。可以猜想,这些女人在后宫中的悲惨生活和下场。
刘邦葬礼完毕后,刘恒得到吕后的允准前往代地就国,他的母亲薄姬和舅舅薄昭也蒙吕后格外开恩,允准随行,就这样刘恒和其母亲从长安来到了代国。
刘恒来到代地之后不久,就选聘王后,举行大婚,完成了他人生的一次转变,因为婚后一年,他就由一个稚子变成了一位父亲。刘恒的大婚在什么时候举行,史书并未明言。我们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来推知。
《史记》卷49《外戚列传》记载:
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
《史记》卷11《景帝本纪》记载: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汉书》卷97《外戚传》记载:
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由这些记载可知,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景帝出生。景帝姐姐刘嫖,排除与景帝同时出生的可能的话,最晚应生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刘恒“独幸窦姬”至迟当在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岁首或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岁末;而刘恒在“独幸窦姬”之前,已有王后,且王后生有三子(或四子)[12]。假若代王王后所生各子年龄均相差一岁,则代王刘恒与王后的大婚当在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或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以惠帝二年最为可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定,刘恒来到代地的第三年,即惠帝二年 ,年仅11岁的刘恒就在母亲的操办下,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刘恒初到代地就举行大婚,时年仅11岁,为何如此匆忙?这里面不排除父亲刘邦的辞世、母亲薄姬长期受到父亲的冷遇等原因,促使薄姬想早抱孙子,以广子嗣,以续血脉。但另一方面,显然也有摆脱和躲避吕太后控制的考虑。以常理而论,刘恒既然已举行大婚,拥有了王后,当上了父亲,吕太后就不可能再从娘家吕氏中弄来一女子来配给他做王后了。
三、刘恒“独幸窦姬”与却封赵地
刘恒就代后很快就选聘了王后,但是刘恒的这位王后,史书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她为刘恒生下三子后,年轻的丈夫刘恒很快就“独宠窦姬”一人,受到冷遇的她最后在代地香消玉殒了。
“宫人”出身的窦姬至代后,受到刘恒的独宠。这位窦姬,即汉代历史上著名的尊奉黄老之术的文帝的皇后、景帝的母亲、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她出生于秦末群雄逐鹿之际的一个寒微家庭,父亲早逝。惠帝时期,窦姬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侍奉吕太后。也许是因为窦姬的聪明、伶俐、乖巧和善讨人意,赢得了吕后的欢心,也许是窦姬的出身寒微,博得了吕后的同情,总之,令人恐怖的吕后对她并不嫌恶。后来吕太后为了笼络各个诸侯王,决定从后宫中挑选出一些宫女,作为特殊的礼物,赏赐给每位诸侯王各五名,窦姬因此被选中。
窦姬来到代地之后,“代王很快就抛下了王后及宫女,独宠窦姬。”为什么?学者认为“可能是窦姬的天生丽质、风姿绰约,也可能是代王的喜新厌旧、移情新人。”[13]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吕后为什么要赏赐诸侯王每人五名宫女。
窦姬来到代王宫的时候是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前后。一年前,刘恒接到了哥哥刘盈——当今圣上册立皇后的喜讯,然而令刘恒不安的是,这位皇后不是别人,正是刘盈一奶同胞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14]。这桩舅舅和亲外甥女之间的婚姻,是吕太后的杰作,但明白的人都知道,这注定是一场悲剧。此前,惠帝元年(公元前195年),刘恒同父异母的兄长刘如意被吕后毒死后,刘恒的弟弟淮阳王刘友被封为赵王,刘友的王后为吕太后家族的姑娘[15],但是刘友并不喜欢她,而是喜欢其他女人,这位吕氏王后怒而离去,回到长安后将刘友对吕太后的不满和愤懑一股脑的告诉了吕太后,引起了吕太后的愤怒[16]。后来,刘友被召至长安,困在府邸中,每天连饭都吃不上,被饥饿折磨不堪的刘友用歌声来表达自己满腔的悲愤,最后被活活饿死在长安。
惠帝二年(公元前194年),刘恒的长兄刘肥险遭吕后毒手,最后以“献城阳郡以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方才博得吕后欢心,被放归齐地。[17]
刘恒的另一位弟弟刘恢的王后是吕后的侄子吕产之女,二人的婚配也是吕太后作主的。“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赵王,王不得自恣。王有爱妃,王后鸩杀之。”[18]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刘恒兄弟中,多是娶吕家女子作为王后,吕家王后的存在,实质是吕太后安排在各个诸侯王身边的暗探,随时监视诸侯的思想行动。由此可见,吕后对诸侯王尤其是刘恒兄弟的控制和防范之甚。
联想到以上事例,笔者认为,吕太后赐诸侯王每人五名宫女,与她奉行的“吕刘联姻”策略的目的是一样,那就是通过这些宫女,来笼络并进而监控诸侯王的思想行踪。窦姬作为侍奉吕太后的宫女,虽然身份卑微,但肩负的责任却是重大的。
行事谨慎的刘恒,对作为吕后赏赐的殊礼——五名宫女,自然是不敢怠慢,尤其是曾经侍奉过吕太后的窦姬,他格外关爱。因为他清楚,在汉代的历史上,将宫女赏赐给诸侯王,这还是第一次[19],这一为吕后首创的举措,其政治上的意义自然不是一般。吕后赏赐的这五名宫女,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引起吕太后的警觉和不满,那么,日后说不一定那天就会蹈刘恢、刘友甚至刘如意的覆辙。由此看来,刘恒“独幸窦姬”的原因,固然有窦姬俊美、伶俐的原因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窦姬曾是吕太后身边的人,“独幸窦姬”是向远在长安的吕太后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即刘恒对吕太后绝对忠诚,没有半点不满和异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宠窦姬”,是代王刘恒一种巧妙的自我保护。
事实上,刘恒处理与吕后之关系,一直十分谨慎。他既不愿党于吕氏,又不能公然表现出对其的反对。吕后七年(公元前195年),赵王刘友死后,吕后派人通知代王,准备把他徙封到条件更为优越的赵国为王。这次“封赵”,只不过是吕后对代王刘恒的一次试探,其真意在封诸吕。为人谨慎的刘恒,在洞悉时局后,立刻上书吕后,感谢吕后的垂爱,并表示愿戍守代地,为西汉抗击北方之敌,为朝廷分忧解难,婉言谢绝吕后改封赵地一事[20],从而显示出他的睿智。后在太傅吕产、丞相陈平等人的建言下,吕后封其兄子武信侯吕禄为赵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窦姬作为吕太后赏赐代王刘恒五名宫女之一,来到代地后立即受到刘恒的“专宠”,我们不能排除其“受专宠”是因为生得俊美、长的伶俐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窦姬曾是侍奉吕太后之人。出宫人以赐诸侯王是建汉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吕后的首创,其政治意义非同一般。事实上,吕太后出宫人以赐诸侯王与她嫁吕氏诸女为诸侯王后的目的是一样,那就是通过这些宫女来笼络诸侯王、并进一步监控诸侯王的思想行踪。洞悉时局的刘恒为了不引起吕后的嫌恶和猜忌,谨慎小心地维系着与长安吕后的关系。“独幸窦姬”实际上是他一种巧妙的自我保护,是向远在长安的吕太后传递自己的忠诚和顺从,从而避免重蹈刘恢、刘友甚至刘如意之覆辙。窦姬虽然身份卑微,但其身份极为特殊,行事谨慎的刘恒对其待以“独宠”,赢得了吕后的信任,从而保全了自己,为日后登临大宝、开启“文景之治”提供了可能。
注释:
发布日期:200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