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迹漫漫远兮

  数千年来,人牛的情缘,深深映入人们的心灵。人对牛,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敬仰、崇尚、赞美之情。让我们一起回顾牛史、牛诗、牛画,从中感受牛的精神吧。

一、 人牛情缘

  “图腾”一词系印地安语totem的音译,原意为“它的亲族”,按人类学解释,“图腾”就是一个部落崇拜的标志。在远古,牛是伟大力量的象征,是不可动摇的信念,牛是神,是图腾。

  中华民族祖先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其部落图腾标志崇拜物就是牛。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中国农业的创造者神农氏炎帝为人身牛头,《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神农炎帝创农业,尝百草,行医造福人类,象牛一样,创业发展,扩大生存环境,深受族人敬仰。

  中国古代蚩尤神话载:“蚩尤头戴牛角帽”,“牛头上的利剑将龙兵龙将开肠破肚,人倒肠流”。另蚩尤的“尤”字,据《鱼鼎匕铭文》写作“火”,是人戴牛角神帽,中似利剑的象形,《说文解字》规范后的小篆仍似歪着头进攻,“以角相抵”的象形。

  如果说神话是一种理想,那么民俗则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旧时农村,每年春节,都有送“春牛图”的习惯;汉戏剧演阴曹地府戏,有牛头马面的形象;贵州少数民族山寨拜访或旅游,村民一定要向客人敬献牛角酒;黔东南侗族地区的斗牛盛况,一点也不亚于西班牙斗牛,那场面蔚为壮观,激励人心,着实体现了一个民族拼搏进取、图强向上的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这才真正是“民族魂”的具体体现。

  除了神话和民俗,民间故事也将牛的故事流传下来。相传人尊敬牛,本来有意要把牛排在生肖之首,但小老鼠狡猾,偷偷爬在牛背上玩耍,当即将宣布时,鼠马上跳在牛的前面,因而牛的首位被鼠取代了,牛亦泰然处之不与之争。从农耕文化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牛一样,忍辱负重,温驯善良,与世无争。

  在传统文化精品《易经》中,八卦五行,肖牛属八卦《易经》坤位,坤为阴,位列五行土方。象征大地滋生万物,《易经》释坤,有“厚德载物”之说,牛一生正是这样。大地是滋生万物的根源,大地深厚又能负载万物,包容、承受、奉献、广阔、远大、无量,对大地的敬仰之情,对牛的赞誉之词,这也正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优良美德。

二、诗坛颂牛

  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就有“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诗句,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啊。

  至唐代,名画《五牛图》的作者韩滉,就有《田园风俗》的诗吟。柳宗元做《牛赋》颂牛: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蹙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僧怀海有《动山牯牛》诗咏牛: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宋代孔平仲与李纲二人都写有咏牛诗,孔平仲诗云:千里西风禾黍香,呜泉落窦谷登场。老牛初了耕耘债,啮草坡前卧夕阳。李纲《病牛》诗云: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扶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宋雷震《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清代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

  白石老人咏牛诗,格调清新,小小之事,人诗人画,别有风趣。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云: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鲁迅先生在旧社会,所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愤,同样是心甘情愿以牛自比。

  郭沫若先生用现代白话诗写了一首《水牛赞》,直白地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同时也针对丑恶的一方(地主老财、狗等),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诗一开头就大声高呼: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也不抬,气也不喘……

三、画苑墨迹

  谈画牛,在原始人类的洞窑岩画中,不会少了牛的画痕。“牛”字的象形文字 到小篆 的创造,就是一幅美丽图画的漫长创造过程,牛字一出现,就是一幅图画,这不容置疑。

  其后的彩陶和青铜祭器雕刻铸件,秦汉魏晋的墓坑壁画,以及不少民族的民间工艺品,刺绣、木雕、泥塑等,都有牛的形象,最有名的要数“龟兹画风”的新疆克孜尔佛洞壁画群中的《牛耕图》和《牛抬杠耕田图》,以及嘉峪关晋墓画《牛车图》,都很有影响。牛开始走进了画苑艺坛。

  据说东晋大书法家兼画家王献之有“好牛”之说,且常作“牛字牛画”,但未见其迹。真正让牛踏进传统中国画领域,并成为独立的画科,是唐代以后的事。

  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画牛作品是唐代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以及韩混的《五牛图》。

  梁令瓚:四川人,本是天文仪器制造家,唐开元问任职集贤院画直,工画人物,宋·李公麟称他画极象吴道子。工篆书,擅画人物,存世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一卷。韩混:(723-787)字太冲,长安人,工书,得张旭笔法,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长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战乱的流亡生活,接触到了农家,使画家了解了牛,故画牛、羊、驴尤佳,今存《五牛图》,画了牛的五种不同姿态,元赵孟頫赞为誉“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此后,戴嵩《斗牛图》;阎次平《牧牛图》;李迪《风雨归牧图》;杜本《柳塘呼犊图》(执扇);沈周《卧游图》;郭诩《牛背横笛图》;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 “大涤子陵牛图”与“对牛弹琴”图;任伯年《牧童》、《紫气东来》;杨晋牛《柳塘春牧图》并题诗传世,都给我们留下了牛的风采。

  民国及近现代画牛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宋吟可、程十发、黄胄、张广、林曦明、贾浩义等都有上乘的牛画佳作。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虽道路漫长,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山水相伴,革命继续。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整理编辑收录此文以求牛年平安,似李涉《牧童词》里所言: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来源:博客-革命者天地

发布日期:2009-01-20